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
7
2
收藏
分享

6岁儿童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的病原分析和诊治

发布人:

姜悦哲儿科-儿科综合 主任医师

更新时间:2021-09-01 11:36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6岁,无

【发病原因】细菌感染

【临床诊断】急性胃肠炎,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治疗方案】予阿莫西林舒巴坦钠静点抗感染治疗,口服锌剂修复肠粘膜;予腹部微波、适当补液对症治疗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儿童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病案介绍】

主诉

男性,6岁,无
发热1天,排稀便4天

现病史

患儿于入院前5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热时无皮疹,无寒颤及抽搐,口服对乙酰胺基酚(0.25g/次),体温可降至38℃左右,共4次,夜间于我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 18.02×10^9/L、淋巴细胞比率 11.52 %、单核细胞比率 5.20 %、中性粒细胞比率 82.51 %、红细胞 4.64×10^12/L、血红蛋白 133.0 g/L、血小板 267.0×10^9/L、C反应蛋白<5.0mg/L,超敏C反应蛋白 1.4mg/L;心肌酶谱测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27.7 U/L、肌酸激酶 200.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MB 16.0 U/L;胸片:两肺血管束走形自然,双肺纹理增强,达到肺野外带。两肺透过度良好,双肺未见实变及肿块影。建议住院治疗,家长拒绝并于诊所静点青霉素等药物4天(具体药物及剂量未提供),体静点当日患儿热退,随后出现排稀便,每日1-2次,不成型,伴腹痛,无呕吐,今日患儿排便可见鲜血,量少,口服腹可安片2片/次,共2次,乳酸菌素片1.2g/次,共2次,未见明显好转,家长为进一步诊治再次来我院,急诊以“急性胃肠炎”收入院。患儿近1月反复腹胀,病程中,患儿精神一般,无咳嗽及咳痰,无呕血,无黑便,无关节肿痛,无盗汗,无体重减轻,进食稍差,尿量正常。

既往史

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手术史,无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按计划进行,已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麻疹疫苗、乙脑疫苗。 个人史:第1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新法接生,出生体重3.3kg,单胎,出生时无窒息史,无产伤、抢救史,Apgar评分不详。母孕期无特殊病史,生后配方乳喂养,6月辅食添加,无挑食,食欲好,生长发育与正常同龄儿童比较相仿,3月抬头,6月独坐,12月走路,12月说话,无特殊发育史,生活有规律,无毒物及疫水接触史。

查体

T:36.5℃,P:116次/分,R:28次/分,BP:100/68mmHg
T:36.5℃,P:116次/分,R:28次/分,BP:100/68mmHg。营养发育正常,呼吸平稳,面色及唇色正常,无眼窝凹陷,口唇红润,无口周发绀,咽部略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颈软,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膨隆,剑突下及脐周胀痛伴轻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肠鸣音略活跃,四肢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 18.02×10^9/L、淋巴细胞比率 11.52 %、单核细胞比率 5.20 %、中性粒细胞比率 82.51 %、红细胞 4.64×10^12/L、血红蛋白 133.0 g/L、血小板 267.0×10^9/L、C反应蛋白<5.0mg/L,超敏C反应蛋白 1.4mg/L; 心肌酶谱测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27.7 U/L、肌酸激酶 200.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MB 16.0 U/L; 胸片:两肺血管束走形自然,双肺纹理增强,达到肺野外带。两肺透过度良好,双肺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腹腔彩超:其内可见多个淋巴结回声,大者大小约14.2×6.5mm,边界清,腹腔内可见少量积液暗区,下腹部肠间深度约18.2mm,肠管未见明显扩张,内可见较多气体回声,蠕动正常。 腹部平片:双膈下未见游离气体,腹脂线清晰,腹部肠管散在积气,腹部未见明显肠管扩张及液气平面。双肾区、输尿管经路及膀胱区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脏器轮廓正常。膀胱少量尿液充盈,腹部未见明显淋巴结钙化征象,余无著变。 肾功测定:肌酐 35.80 umol/L,正常;葡萄糖 5.09 mmol/L,正常;钾 3.74 mmol/L、钠 137.0 mmol/L、氯 105.6 mmol/L、钙 2.20 mmol/L,正常;肌钙蛋白 阴性;肝功+心肌酶谱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5.5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14.8 U/L、白蛋白 37.7 g/L、肌酸激酶 37.5 U/L、肌酸激酶同工酶MB 20.0 U/L,基本正常;抗链球菌素O 5.00 U/ml,正常;降钙素原 0.36 ng/ml,高于正常;B型钠尿肽测定:18.83 pg/ml,正常;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18.47 mm/h,略高于正常;D-二聚体 560.00 ng/ml,略高于正常;凝血项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10.70 s,百分比活度 114.20 %、国际标准化比值 0.9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29.80 s、纤维蛋白原 2.48 g/L、凝血酶时间 14.80 s,正常;血细胞分析:白细胞 7.27×10^9/L、淋巴细胞比率 50.31 %、单核细胞比率 13.50 %、中性粒细胞比率 35.12 %、红细胞 4.06×10^12/L、血红蛋白 115.0 g/L、血小板 241.00×10^9/L,白细胞总数正常,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C反应蛋白 8.3 mg/L,正常。 人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阴性;粪便隐血试验 阴性;粪便常规:棕黄色软便、便红细胞 无,正常;乙肝五项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阴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阴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阴性、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阴性,正常;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阴性;幽门螺杆菌快速检测 阴性;尿液分析:正常。 无痛肠镜:进镜55CM至盲肠,回盲瓣及阑尾开口未见明显异常,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黏膜均光滑,血管纹理清晰。诊断意见:所见大肠黏膜未见明显异常。 无痛胃镜:胃底体黏膜充血,胃角呈弧形,胃窦黏膜红白相,以红相为主,幽门前区见多处片状糜烂,蠕动规则。幽门圆,光滑,轮缩好。十二指肠球部所见黏膜未见明显异常。降段所见黏膜未见明显异常。诊断意见:1.浅表性胃炎伴糜烂;2.建议治疗后复查胃镜。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1.急性胃肠炎 2.血便原因待查

诊断依据

急性胃肠炎 

1.发热1天,排稀便4天。 

2.查体:腹部膨隆,剑突下及脐周胀痛伴轻压痛,肠鸣音活跃。 

3.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 18.02×10^9/L、淋巴细胞比率 11.52 %、单核细胞比率 5.20 %、中性粒细胞比率 82.51 %、红细胞 4.64×10^12/L、血红蛋白 133.0 g/L、血小板 267.0×10^9/L、C反应蛋白<5.0mg/L,超敏C反应蛋白 1.4mg/L; 

血便原因待查 

1.入院当日排便见少量鲜血。 

2.查体:腹部膨隆,剑突下及脐周胀痛伴轻压痛,肠鸣音活跃。

鉴别诊断

1.感染性腹泻:急性腹泻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本患儿有排稀便,腹痛,便血的症状,且入院前起,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本患儿有排稀便,腹痛,便血的症状,且入院前查血常规提示感染,考虑本病的可能,待便常规等检查汇报后协助诊断。 

2.急慢性胃炎:常见症状为反复发作、无规律性的腹痛,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本患儿有腹泻、腹痛及便血的症状,查体腹部膨隆,肠鸣音活跃,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大,待胃肠镜回报后确定病因。

诊治经过

入院后予阿莫西林舒巴坦钠静点抗感染治疗,口服锌剂修复肠粘膜;予腹部微波、适当补液对症治疗。入院后查腹腔彩超:其内可见多个淋巴结回声,边界清,腹腔内可见少量积液暗区,肠管未见明显扩张,内可见较多气体回声;腹部平片:腹部肠管散在积气,腹部未见明显肠管扩张及液气平面。生化类检查基本正常;离子测定正常;肌钙蛋白阴性;ASO正常;降钙素原高于正常;C反应蛋白正常;B型钠尿肽测定正常;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略高于正常;D-二聚体略高于正常;凝血项测定正常;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人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阴性;粪便隐血试验阴性;尿便常规正常;乙肝五项测定正常;病原学检查阴性。 治疗第3天,人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阴性,粪便常规正常,便隐血试验阳性。 治疗第4天,患儿排便正常未见鲜血及脓血,便隐血试验阴性,粪便常规正常,便培养粪便未检出沙门菌、志贺菌。 治疗第5天,患儿腹痛减轻; 治疗第6天,行无痛肠镜检查回报所见大肠黏膜未见明显异常。 治疗第7天,复查肾功测定正常,ALT正常,血细胞分析提示白细胞总数正常,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停阿莫西林静点。 治疗第8天,行无痛胃镜检查提示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结合患儿病史近1月反复腹胀,临床以发热、排稀便为主要症状,且入院当日排便见少量鲜血,故诊断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成立。 请消化内科会诊,建议:1.口服思连康2片日3次,蒙脱石散半袋日3次;2.查结核杆菌PPD;3.一个月后复查结肠镜。遵医嘱门诊行PPD试验检查。共住院治疗8天,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考虑疾病临床恢复期,可出院口服药物巩固治疗,定期复查。患儿好转出院。

诊断结果

急性胃肠炎,浅表性胃炎伴糜烂

【分析总结】


患儿于入院前5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热时无皮疹,无寒颤及抽搐,口服对乙酰胺基酚(0.25g/次),体温可降至38℃左右,共4次,夜间于我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 18.02×10^9/L、淋巴细胞比率 11.52 %、单核细胞比率 5.20 %、中性粒细胞比率 82.51 %、红细胞 4.64×10^12/L、血红蛋白 133.0 g/L、血小板 267.0×10^9/L、C反应蛋白<5.0mg/L,超敏C反应蛋白 1.4mg/L;心肌酶谱测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27.7 U/L、肌酸激酶 200.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MB 16.0 U/L;胸片:两肺血管束走形自然,双肺纹理增强,达到肺野外带。两肺透过度良好,双肺未见实变及肿块影。建议住院治疗,家长拒绝并于诊所静点青霉素等药物4天(具体药物及剂量未提供),体静点当日患儿热退,随后出现排稀便,每日1-2次,不成型,伴腹痛,无呕吐,今日患儿排便可见鲜血,量少,口服腹可安片2片/次,共2次,乳酸菌素片1.2g/次,共2次,未见明显好转,家长为进一步诊治再次来我院,急诊以“急性胃肠炎”收入院。患儿近1月反复腹胀,病程中,患儿精神一般,无咳嗽及咳痰,无呕血,无黑便,无关节肿痛,无盗汗,无体重减轻,进食稍差,尿量正常。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李艳华 儿科综合医师

患儿出现发热跟感染有关系,感染期间会出现血清铁降低,血清铁降低有可能是食物不耐受造成的,通过忌食高蛋白食物三天即可恢复正常。如果不忌食,可能会导致血清铁降低不能恢复正常,可以继发急性胃肠炎。因此,考虑食物不耐受是呼吸道感染和急性胃肠炎的根本原因。

陆毓娇 儿科综合医师

已经学习了,受益匪浅

罗人叶 儿科综合主治医师

学习了,治疗方法明确。。

于世华 儿科综合副主任医师

认真学习了,受益匪浅。

郭萍 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

认真学习了,病历典型,诊断报告明确,治疗全面

刘驻军 全科医师

病例典型,问诊仔细,治疗方法明确

宋海荣 儿童保健科医师

鲜血便是否要考虑下消化道的问题多,肛裂可能性比较大,在查体和行肠镜时末对肛周情况描述在既往个人史中末有描述对食物均衡?大便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