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
1
0
收藏
分享

身上反复瘙痒不及时治疗,竟形成结节性痒疹

发布人:

王玉皮肤性病科-皮肤科 主治医师

更新时间:2025-03-25 16:32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42,其他

【发病原因】双下肢皮肤出现黄豆大小及指甲盖大小的鲜红色丘疹,伴瘙痒,

【临床诊断】结节性痒疹

【治疗方案】给予止痒:血管封闭治疗:盐酸普鲁卡因针400mg,静点,每日一次,控制病情:甲泼尼龙注射液40mg,静点,每日一次

【治疗结果】治疗10天后患者瘙痒不适较前明显好转

【病案重点】结节性痒疹

【病案介绍】

主诉

身上起丘疹伴瘙痒4年,加重1个月

现病史

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皮肤出现黄豆大小及指甲盖大小的鲜红色丘疹,伴瘙痒,当地医院治疗后好转,此后症状反复出现,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加重,泛发至躯干部及四肢,瘙痒剧烈,影响日常生活。

既往史

平素健康状况一般,否认高血压病史,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

生于原籍,不吸烟,不喝酒,无冶游史。

查体

T:36.3℃,P:87次/分,R:20次/分,BP:126/64mmHg
呼吸规整,呼吸音正常,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呼气正常,语音传导正常,心界不大,心率87次/分,心律整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专科查体:躯干及四肢皮肤出现较密集的黄豆大小至指甲盖大小的鲜红色丘疹,无破溃、渗出,伴有抓痕。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丙型肝炎抗体定性测定、人免疫缺陷病毒检测、梅毒螺旋体检测、小套肾功未见明显异常。速发型变应原全套37项:总IgE测定:606.53IU/ml,血常规(五分类+CRP):红细胞压积(血常规):50.50%↑;嗜酸性粒细胞比率:10.10%↑: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69x10^9/L↑: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07X109/L↑:C反应蛋白(血常规):24.40mg/L↑。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结节性痒疹

诊断依据

专科查体:躯干及四肢皮肤出现较密集的黄豆大小至指甲盖大小的鲜红色丘疹,无破溃、渗出,伴有抓痕。

鉴别诊断

1.丘疹性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是由昆虫叮咬引起的,常见于婴幼儿和儿童,表现为散在性、稍坚硬的丘疹,顶端有小疱,伴有瘙痒。 2.湿疹: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皮疹多形性,对称分布,瘙痒明显,常伴有过敏性疾病。

诊治经过

治疗上给予止痒:血管封闭治疗:盐酸普鲁卡因针400mg,静点,每日一次,控制病情:甲泼尼龙注射液40mg,静点,每日一次;枸地氯雷他定胶囊8.8mg一日一次口服,促进丘疹消退:炉甘石洗剂与卤米松乳膏一日两次交替外用,调节体液及气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6g每日两次外用;局部消炎:(自备)乳酸依沙吖啶溶液 贴敷疗法每日一次,增强免疫力、活血通络:放血疗法,自血疗法,拔罐疗法,每日一次等对症处理。治疗10天后患者瘙痒不适较前明显好转,出院后在我科门诊随访,门诊期间给予皮下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一个月一次复诊,随访复诊半年后患者临床治愈。

诊断结果

结节性痒疹

【分析总结】


结节性痒疹是一种慢性皮肤病,特征是皮肤上出现坚硬的、圆形的、瘙痒性结节。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免疫反应、慢性感染、昆虫叮咬、精神因素等有关。患者通常表现为强烈瘙痒,皮肤上出现多个坚硬的结节,常见于四肢伸侧,尤其是小腿部位。结节可能呈红色或棕色,长期搔抓可导致皮肤增厚和色素沉着。

该患者病史较长,病情较重,经过使用糖皮质激素、局部血管封闭治疗,抗组胺药物以缓解瘙痒对症。避免搔抓和刺激是管理该病的重要措施。经过上述治疗好转后出院,皮肤科及心理科随访治疗,目前病情平稳。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u****6 新手达人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