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
0
0
收藏
分享

鼻根部肿物切除术的麻醉一例

发布人:

杨晓铭麻醉医学科-麻醉科 副主任医师

更新时间:2018-11-15 10:09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64岁,农民

【病案介绍】

主诉

发现鼻根部包块10余年

现病史

患者于10余年前无意中发现鼻根部包块,灰黑色,质软,触之无痛,边界清楚,边界皮肤稍红,无发热,无头痛、头晕,无耳痛、耳鸣、眩晕,无头痛,无眼胀。患者自行抗炎及药膏治疗,效果欠佳,今来我院门就诊诊,以"鼻根部脂溢性角化?"收入院。 发病来,患者精神饮食可,睡眠、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

2007年右下肢骨折病史,有头孢类药物过敏史

查体

T:36.6℃,P:76次/分,R:19次/分,BP:140/80mmHg
T:36.6℃ ,P:76次/分,R:19次/分,BP:140/80/mmhg。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胸廓无畸形,双肺清,无啰音;心律76次/分,心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痛。脊柱四肢活动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检查:鼻根部包块,灰黑色,质软,触之无痛,边界清楚,边界皮肤稍红。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心电图未示正常心电图;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 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CRP、凝血功能未见特殊异常; 乙肝三项:HBsAb+;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抗体均阴性。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鼻根部肿物

鉴别诊断

1.皮样/表皮样囊肿:可能由先天因素或创伤造成。皮样囊肿囊壁较厚,由皮肤和皮肤附件所构成。表皮样囊肿囊壁较薄,无皮肤附件。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囊肿呈圆形,生长缓慢,与周围组织皮肤或粘膜均无粘连,触诊时囊肿有似面团样的柔韧感。穿刺检查可抽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病检可确诊。 2.皮脂腺囊肿 常见于皮脂腺丰富的颜面部,小的如豆,大则可至小柑桔样。囊肿呈圆形,位于皮内,并向皮肤表面突出,囊壁与皮肤紧密黏连,中央可有一小色素点。灰白色凝乳状、有臭味的内容物偶可流出。皮脂腺囊肿发生缓慢,呈圆形,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质地软,无压痛,可活动。病检确诊。

诊治经过

1、耳鼻喉科护理常规,Ⅱ级护理; 2、完善辅助检查,确定是否合并其他疾病: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常规、心电图、胸片等; 3、择期手术。 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加静吸复合全麻 患者入室,开放外周大静脉,常规监测NIBP 、SPO2 、HR、 RR 等,面罩给氧去氮数分钟,静脉快速诱导(长托宁0.2毫克,***2毫克,**25微克,依托咪酯乳剂18毫克,顺苯14毫克)成功后经口明视插入气管导管,纤维喉镜镜检确认在气管内后(导管内径7mm到门齿深度22cm)妥善固定导管及牙垫接麻醉机行控制呼吸,手术开始,维持用吸入七氟烷及静脉泵注丙泊酚**。术中平顺,控制性降压(硝酸甘油加艾司洛尔泵注是血压控制在MAP80毫米汞柱左右),小剂量泵注右美,监测肌松,术毕停药,患者逐渐苏醒,清醒后对答切题,握拳有力,吸净气管导管及口腔内分泌物,拮抗(拮抗剂:阿托品0.5毫克+新斯的明1毫克静注)后拔除气管导管,不吸氧观察10min,SPO2维持95%以上送回病房交班,接PCIA。嘱给氧继续监护生命体征。

诊断结果

鼻根部肿物

【分析总结】


患者发现鼻根部包块10余年,结合体征辅检,诊断明确,患者有强烈手术需求。鼻部手术一般可在局麻下完成手术,但是此手术可能历时长,手术范围不确定,遂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减少出血,采取了如下措施。1,肾上腺素面片止血。2,头高位10——20度。3,控制性降压。这是一例鼻根部肿物切除术的麻醉报告,麻醉经过平稳,手术中因控制性降压出血量少,患者苏醒迅速,术后送ICU继续治疗。 病理诊断为鼻根部基底细胞上皮瘤,患者及家属要求去上级医院甄别病理诊断,或检查或进一步处理,自动出院。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