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介绍】
主诉
双下肢不自主震颤11个月。
现病史
患者入院11个月前开始出现双下肢不自主震颤,病情逐渐加重,出现行走不稳,易摔跤,紧张、活动时症状加重,休息、睡眠后症状明显减轻。就诊于多家知名三甲医院,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痉挛性截瘫”等,经治疗后双下肢仍有乏力。本次入院半月前一次外出活动后突发肢体抽搐、呼吸骤停,经及时抢救并抗癲痫等对症治疗后病情缓解。
既往史
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输血手手术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查体
T:36.5℃,P:85次/分,R:18次/分,BP:110/60mmHg
T:36.5℃ ,P:85次/分,R:18次/分,BP:110/60mmhg。患者运动迟缓,行走步形怪异、下肢僵硬、步态不稳。语言流利,对答切题、智力正常。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增高。四肢深浅感觉正常。膝腱反射亢进,髌阵挛、踝阵挛(+),病理反射未引出。无肢体肌肉萎缩、足部畸形,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
头颅及全脊柱MR平扫+增强未见异常;动态脑电图提示异常脑电图;肌电图未见异常。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痉挛性截瘫。
鉴别诊断
小脑梗塞:中老年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脑卒中危险因素,安静状态下或活动中起病,头迷症状常持续不缓解或进行性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检查可见眼震及共济失调。头ct可于24-48小时内出现低密度病灶。
诊治经过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头颅及全脊柱MR平扫+增强未见异常;动态脑电图提示异常脑电图;肌电图未见异常。眼科检查未见K-F环(排除肝豆状核变性),检查铜蓝蛋白0.18g/l。入院第6天出现癫痫发作,表现为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僵硬,予安定静注后缓解。请神经内科会诊,考虑为“痉挛性截瘫”。予常规抗癫痫、肌松、解痉、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患者持续服药10余天,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恰逢机会请国内知名神经内科专家会诊,老专家详细查体后,怀疑为“多巴胺反应性肌张力障碍”,采用实验性治疗方案:美多巴0.125g tid+森福罗0.25mg tid口服,并予中药龙牡宁神汤+解痉汤7剂水煎服。服药第三天患者肌张力出现部分降低,阵挛症状明显缓解。考虑治疗有效,患者遂出院回家继续服药。嘱长期定量服药。
诊断结果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
初步诊断:帕金森 鉴别诊断:主要与特发性震颤、良性震颤相鉴别。 (1)肝豆状核变性:隐性遗传性疾病、约1/3有家族史,青少年发病、可有肢体肌张力增高、震颤、面具样脸、扭转痉挛等锥体外系症状。具有肝脏损害,角膜K-F环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等特征性表现。可与帕金森氏病鉴别。 (2)特发性震颤:属显性遗传病,表现为头、下颌、 肢体不自主震颤,震颤频率可高可低,高频率者甚似甲状腺功能亢进;低频者甚似帕金森震颤。本病无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及姿势反射障碍,并于饮酒后消失、心得安治疗有效等可与原发性帕金森氏病鉴别。 (3)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本病也多发于中老年,临床症状可有肌强直、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但本病有突出的眼球凝视障碍、肌强直以躯干为重、肢体肌肉受累轻而较好的保持了肢体的灵活性、颈部伸肌张力增高致颈项过伸与帕金森氏病颈项屈曲显然不同,均可与帕金森氏病鉴别。 (4)良性震颤:指没有脑器质性病变的生理性震颤(肉眼不易觉察)和功能性震颤。 临床诊断:帕金森氏病
1.癫痫 2.口服治疗癫痫药物。
由于营养不良或者是过度紧张造成了癫痫。心理治疗为主。
癫痫 根据病史诊断
初步考虑,癫痫病小发作。
帕金森综合征,低钙血症?
舞蹈症?癫痫大发作?
肝豆状核变性可能 痉挛性截瘫可能
癫痫大发作,痉挛性截瘫,肝豆状核变性
帕金森综合症。。。。。。
小舞蹈病, 癫痫病
根据病例资料,要排除低钾性肌无力
1癫痫发作。2完善相关的化验室辅助检查,排除病毒性脑炎。
继发性癫痫 痉挛性截瘫
1痉挛性截瘫 2癫痫
查一下血铜蓝蛋白,排除铜蓝蛋白血症
考虑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截瘫性痉挛。肝豆状核变性。
考虑为癫痫病——间断性发作,逐渐加重。
肝豆状核变性,痉挛性截瘫
癫痫?痉挛性截瘫!脊髓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