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
1
0
收藏
分享

胆囊结石并发十二指肠憩室穿孔一例

发布人:

陈建亮外科-普通外科 医师

更新时间:2018-10-12 10:06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67岁,退休教师

【病案介绍】

主诉

右上腹痛四小时。

现病史

患者四小时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痛,呈阵发性隐痛,无腰背部及会**放射痛,无畏寒及发热,无黄疸,无胸闷及心悸,无气急及紫绀,无腹胀及腹泻,无呕血及黑便。患者因腹痛加剧来我院就诊,我院CT提示:“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要求进一步治疗入院。病程中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食纳可,睡眠佳,大小便正常,无进行性体重下降 。

既往史

平素健康状况良好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一年前因右侧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否认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查体

T:36.5℃,P:70次/分,R:20次/分,BP:125/80mmHg
T:36.5℃ ,P:70次/分,R:20次/分,BP:125/80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肌软,肝脾肋下未及,未及包块,右上腹压痛、轻度反跳痛,无肌卫。胆囊区轻度叩击痛,莫非氏征阳性,肝区无叩痛,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

CT提示:1.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周围、十二指肠旁、升结肠旁条片渗出。2.十二指肠降部憩室(见图A)。3.腹主动脉血管壁散在点状钙化。4.扫及右侧乳腺术后改变。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右侧乳腺癌术后

鉴别诊断

1.传染性肝炎:患者在出现腹痛、黄疸前常有如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腹痛为肝区钝痛,不放射;黄疸出现迅速而消失比较缓慢,结合患者病史特点,可基本排除。 2.胰头癌:患者一般年龄较大,多在50岁以上,起病隐晦,常先有黄疸后有腹痛;黄疸属进行性加深,腹痛不常有,多为上腹部持续性隐痛,往往向后背部牵涉,结合患者病史特点,可基本排除。

诊治经过

患者入院查血常规:血红蛋白 144g/L ,红细胞(RBC) 4.39×10^12/L ,白细胞 14.2×10^9/L,中性粒细胞% 91.2%,淋巴细胞% 6.8%;肝功能:谷丙转氨酶 17.0U/L ,谷草转氨酶 25U/L ,尿素氮 4.6mmol/L ,肌酐 54umol/L,钾 3.20mmol/L;胸片示:1.两肺纹理增多,左下肺索条影,请随访;2.心影增大,主动脉结钙化,降主动脉迂曲。术前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急诊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十二指肠憩室内翻缝合术”,术中见:肝脏质地均匀、无结节、胆囊约8×4×3cm大小,稍充血水肿,胆总管直径约0.8cm,未触及明显结石,十二指肠降部外侧大量脓苔附着,清除脓苔后发现十二指肠降部外侧约4*4cm大小的憩室,憩室顶端坏疽穿孔,有胆汁溢出(见图B),胃窦部及结肠肝曲未见明显肿瘤占位。手术顺利,术后予以抗感染、补液等治疗。术后第25天拔除腹腔引流管。复查腹部CT示:1.十二指肠憩室修补术后,十二指肠壁肿胀,十二指肠周围、右上腹脂肪间隙模糊,考虑术后改变,右上腹部引流管;2.胆囊术后缺如,肝左叶小囊肿;胰腺、脾脏及双肾平扫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术后恢复可,准予出院。术后病理示:慢性胆囊炎伴急性发作。胆囊结石症。

诊断结果

十二指肠憩室穿孔,胆囊结石,右侧乳腺癌术后

【分析总结】


患者术前血象高,腹痛发作急骤,考虑患者为十二指肠穿孔胆汁流出**胆囊导致胆囊充血水肿。患者胆囊结石合并十二指肠憩室穿孔,因十二指肠憩室穿孔病例少见,结合患者辅助检查和腹部体征,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根据术中诊断,考虑患者合并十二指肠憩室穿孔,患者术前短时间腹痛加剧可能是十二指肠憩室穿孔引起。临床上十二指肠憩室穿孔少见,十二指肠憩室穿孔常合并胆囊结石,故十二指肠憩室穿孔容易误诊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陈建亮楼主 普通外科医师

完善的术前检查是避免误诊漏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