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
0
0
收藏
分享

脑梗死伴言语骞涩1例

张豆豆中医科-中医综合科 主治医师

更新时间:2018-10-11 09:58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70岁,农民

【病案介绍】

主诉

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言语骞涩2月余

现病史

患者2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右侧肢体乏力,急诊至当地医院查头颅CT:脑梗死。住院予营养脑细胞、改善循环等处理,症状呈进展性加重,后转入我院内科予降颅压、营养脑细胞、抗感染、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支持处理,症状好转后出院。现为求康复治疗,遂来我科求诊,门诊拟“中风病”收住院。病程中,神清,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骞涩,无恶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心慌、胸闷,食纳睡眠可,二便调,体重未见明显减轻

既往史

平素健康状况:一般 疾病史: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 传染病史:否认“结核、伤寒、肝炎”等传染病史 预防接种史:无 预防接种药品:/ 手术外伤史:手术史:否认手术史 外伤史:否认外伤史 输血史:无输血反应:无 药物过敏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过敏药物名称:无

查体

T:36.3℃,P:96次/分,R:19次/分,BP:115/62mmHg
T:36.3℃,P:96次/分,R:19次/分,BP:115/62/mmhg。神清,精神可,形体偏胖,查体欠合作。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光反射灵敏,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右偏,颈软,气管居中。心肺阴性,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肌力评定MMT法:右上肢近端1级,右手握力2级,左侧正常。BRustrom运动功能分期:右上肢Ⅱ期,右手Ⅲ期,右下肢Ⅱ期。右侧肱二、三头肌、膝反射、跟腱反射亢进,右侧霍夫曼征阴性,右侧肢体浅感觉减退,余查体不能配合

辅助检查

头颅CT+胸部CT(2016-03-04本院):两侧基底节区多发脑梗死,脑萎缩,右侧小脑梗死,两肺纹理增多、增粗。彩超(2016-03-05本院):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侧颈总、颈内动脉硬化伴双侧颈总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右侧椎动脉闭塞可能,脂肪肝。2016.05.05血常规示:LYMPH#1.14*10^9/L,PCT0.08%。2016.05.05生化示:GLU7.68mmol/L,CREA51.5umol/L,K2.96mmol/L,NT-ProBNP<100。2016.05.05大便常规+隐血试验示:外观棕,隐血阳性。2016.05.05(组合)糖基化血红蛋白示:未见异常。5月16日查胸部CT:两肺内未见明显活动性病灶。2016.05.17血常规示:WBC11.9*10^9/L,LYMPH%14.7%,NEUT%81.8%,NEUT#9.72*10^9/L,MPV5fL。2016.05.17电解质测定示:K2.97mmol/L。2016.05.19尿常规示:未见异常。2016.05.20大便常规+隐血试验示:未见异常。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1.中风病(痰瘀滞络证) 西医诊断:1.脑梗死 2.2型糖尿病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鉴别诊断

①应与脑出血相鉴别,后者发病急骤,一般有颅内压升高表现,CT可供鉴别。②可与颅内占位病变相鉴别,颅脑外伤、脑膜炎等疾病:根据发病急缓程度,外伤史、发烧等其他临床表现以及CT、MRI,脑脊液等检查做出诊断。脑内原发性肿瘤可出现脑出血相类似的症状,如头痛、呕吐及肢体症状等,增强的影像学检查可有助于诊断

诊治经过

患者入科后予完善检查:2016.05.05血常规示:LYMPH#1.14*10^9/L,PCT0.08%。生化示:GLU7.68mmol/L,CREA51.5umol/L,K2.96mmol/L,NT-ProBNP<100。大便常规+隐血试验示:外观棕,隐血阳性。糖基化:未见异常。2016.05.16电解质:GLU9.21mmol/L,K3.21mmol/L,CO2cp34.1mmol/l。血常规示:LYMPH%17.1%,NEUT%77.9%。2016.05.17血常规:WBC11.9*10^9/L,LYMPH%14.7%,NEUT%81.8%,NEUT#9.72*10^9/L。电解质:K2.97mmol/L。2016.05.19尿常规、2016.05.20大便常规+隐血常规未见异常。治疗上予抗血小板、稳定斑块、控制血压、血糖、营养脑细胞等药物治疗,配合**、理疗、康复训练等对症处理

诊断结果

1.患者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3月,神清,无肢体活动障碍,故辨病为“面游风病”。系因患者年过半百,肝肾不足,真阴亏虚,阴虚风动,上扰头面,风性游走,串扰经脉,故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情绪不畅时,肝失疏泄,肝气不舒,加重经络气机失调,故抽动加重。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皆为阴虚风动之象,四诊合参,故辨证属于祖国医学之“阴虚风动证”范畴。 2.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系指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不规则阵发性抽搐,多发生于中年及老年人,尤以妇女多见。其症状开始时多为一侧眼睑的眼轮匝肌呈间歇性不规则抽搐,不能自已控制,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程度轻重不等。患者眼裂变小。因失治、误治而逐渐扩散至面部的其它肌肉,以眼周围和口角抽搐为多,严重的整个脸部肌肉也会一起痉挛,并有轻度的肌无力和肌肉萎缩。本病多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疲劳、天气变化、自主运动、讲话多时等而加重,入睡后症状消失。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病因病理尚无明确的定论。认为面神经在内耳门附近受到小脑后小动脉分支压迫所致,造成传入感觉纤维与传出感觉纤维发生“短路”,激活运动纤维引起面肌痉挛。或者认为面神经发至脑桥,经过在内耳门,行走在面神经管中,经过茎突孔进入腮腺,分布面部表情肌等部位,其发病为面神经通过的任何部位,特别是膝状神经性兴奋性增强所致。少数可为面神经炎的后遗症。**治疗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消除部分**源,并使**信号与部分异常信号吻合,从而降低了异常信号的传入,消除了面神经的异常兴奋状态,使面肌痉挛得以缓解乃至消除

【分析总结】


1.患者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3月,神清,无肢体活动障碍,故辨病为“面游风病”。系因患者年过半百,肝肾不足,真阴亏虚,阴虚风动,上扰头面,风性游走,串扰经脉,故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情绪不畅时,肝失疏泄,肝气不舒,加重经络气机失调,故抽动加重。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皆为阴虚风动之象,四诊合参,故辨证属于祖国医学之“阴虚风动证”范畴。 2.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系指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不规则阵发性抽搐,多发生于中年及老年人,尤以妇女多见。其症状开始时多为一侧眼睑的眼轮匝肌呈间歇性不规则抽搐,不能自已控制,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程度轻重不等。患者眼裂变小。因失治、误治而逐渐扩散至面部的其它肌肉,以眼周围和口角抽搐为多,严重的整个脸部肌肉也会一起痉挛,并有轻度的肌无力和肌肉萎缩。本病多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疲劳、天气变化、自主运动、讲话多时等而加重,入睡后症状消失。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病因病理尚无明确的定论。认为面神经在内耳门附近受到小脑后小动脉分支压迫所致,造成传入感觉纤维与传出感觉纤维发生“短路”,激活运动纤维引起面肌痉挛。或者认为面神经发至脑桥,经过在内耳门,行走在面神经管中,经过茎突孔进入腮腺,分布面部表情肌等部位,其发病为面神经通过的任何部位,特别是膝状神经性兴奋性增强所致。少数可为面神经炎的后遗症。**治疗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消除部分**源,并使**信号与部分异常信号吻合,从而降低了异常信号的传入,消除了面神经的异常兴奋状态,使面肌痉挛得以缓解乃至消除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