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
0
0
收藏
分享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一例

乞铧凉外科-普通外科 副主任医师

更新时间:2018-10-08 11:38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55岁

【病案介绍】

主诉

进行性四肢乏力5年,言语不清1年余

现病史

患者于2010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无力、手指不灵活,逐渐加重,但日常生活尚无明显影响,不伴有肢体麻木,无肌痛、肌跳。2011年2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颈椎病”,未行治疗,后渐渐出现讲话语速缓慢,言语尚清。同年7月出现左下肢乏力,走路拖步。2012年4月前外院肌电图检查“未见特殊改变”,同年6月渐觉左上肢肌肉有跳动,同年10月肌电图检查示“神经源性损害,以左下肢周围神经损害为主”,考虑“原发性侧索硬化症不排除”,但未行治疗。12月出现右手及右下肢乏力,右手指不灵活,左手无力则继续加重,双侧小腿出现肌肉跳动。2013年2月肌电图示“无异常”;同年3月颈椎MRI示:"C4/C5、C5/C6椎间盘变性,向后突出,硬膜囊受压,脊髓信号轻度改变”,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四肢较前有力,能单独行走3千米,手指较前灵活,生活能自理,能自行吃饭、写字及梳头。2013年9月患者病情又开始加重,说话吐字不清,声音嘶哑,肢体乏力较前术前明显加重前明显加重,行走困难,双手不灵活加重,并出现双手肌肉萎缩,右手较左手明显,伴有明显肌肉跳动。但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无呼吸困难,曾因肢体无力摔倒在地,并摔掉牙齿。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期间进行针灸、**治疗,2014年4月服药至今。同年6月开始出现左足底麻木,但无疼痛,因病情无好转并明显进行性加重,遂来我院。患者发病前无发热,无严重外伤,发病以来无意识模糊,无肌肉疼痛,无不自主运动,精神、睡眠、胃纳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较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

2013年3月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患者病情曾好转半年。有“甲醛、苯、苯酚、烧碱、硫酸、聚氯乙烯”等化学物质长期接触史。

查体

T:36.5℃,P:69次/分,R:18次/分,BP:136/75mmHg
T:36.5℃ ,P:69次/分,R:18次/分,BP:136/75/mmhg。构音不清、咽反射存在,左侧舌肌较右侧稍萎缩。双手骨间肌轻度萎缩,有肌跳,双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髓关节外展运动时更高,轻微剪刀样痉挛步态。双侧T2以下痛、触觉减退(T4以下痛触觉减退更明显)。四肢健反射亢进,下领反射、双侧吸吮反射、掌颌反射、霍夫曼征、罗索利莫征、巴宾斯基征、查多克征均阳性。

辅助检查

肌电图提示:“1.左正中神经、右腓神经、副神经、股神经传导1速度正常,左尺神经运动纤维轻度损害,左胫腓神经运动纤维轻至中度损害;2.右拇短展肌、股直肌、左胫前肌、小指展肌、右T8棘旁突肌、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结合SCV、CB正常,考虑前角细胞损害”头颅CT未见异常。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1.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2.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

鉴别诊断

脑栓塞:起病急骤,居灶性体征在数移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常有心源性栓子来源如风心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以及合并心房纤频等,常见大脑中动脉栓塞引起大面积脑梗寒,导致脑水肿及颜内压增高,常伴痫性发作。2、颅内占位病变,颅内肿瘤、硬膜下血肿和脑脓肿可呈卒中样发病,出现偏瘫等局灶性体征,颅内压增高征象不明显时易于脑梗死混淆,须提高警惕,CT或MRI检查可以确诊。

诊治经过

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磷酸肌酸钠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服用力如太50mg,每日两次,门诊随诊观察。

诊断结果

1.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2.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

【分析总结】


该患者为ALS合并颈椎病,早期又以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要表现,所以早期诊断ALS较困难,应尽早行肌电图检查。另外,对颈椎病患者的诊断,临床上一定要与ALS鉴别。当临床症状不典型或者有不支持点时,肌电图往往是有效的诊断方法。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