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0
0
收藏
分享

成人肝脏巨大未分化胚胎性肉瘤一例

h*********y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5-02 11:51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37岁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女,37岁
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胀痛不适2周入院。

辅助检查

糖类抗原(CA)12566.48U/ml,CA1992.62U/ml,甲胎蛋白(AFP)1.6ng/ml,CEA0.8ng/ml,铁蛋白1090.00ng/ml,泌乳素83.26ng/ml;白细胞计数(WBC)10.31×109/L;白蛋白27.3g/L,直接胆红素(DBIL)8.7umol/L,碱性磷酸酶(ALP)527u/L,谷丙转氨酶(GGT)537u/L,乳酸脱氢酶(LDH)356U/L;HBsAg(-),HBsAb(+)。影像学检查CT示:肝右叶巨大囊实性混杂密度影,密度不均,内见条状分隔及壁结节,增强后实质部分及分隔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磁共振成像(MRI)示:肝右叶巨大混杂T1WI长T2WI信号,呈多发囊性改变,增强后实性成分及分隔明显延迟强化,邻近结构受压移位,门静脉右支显示不清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肝脏囊腺癌(见图1~3)。

诊治经过

患者于2016年6月3日在全麻下行肝右叶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肝右叶,呈囊实性,上方部分与膈肌粘连紧密,左侧部分包绕下腔静脉,由于肿瘤巨大,术中对部分囊肿予以减压排出约1000ml淡黄色囊液及部分积血,后切除肿瘤送病理检查。病理报告:肝组织一件,紧距切缘见大小约30 cm×20 cm×14 cm肿块,切面呈灰白灰红灰褐,囊实性伴大片状坏死,囊性区含淡绿色胶冻样物(见图4)。镜下观察:肿瘤由梭形细胞、星形细胞、多形性细胞及巨细胞构成,可见细胞内外透明小体。病理诊断: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Vim(+),CK8(部分+),CK(+),CD34(部分+),Ki-67(约40%+),CK7(-),AFP(-),Hepatocyte(-),HMB45(-),S100(-),MelanA(-)。术后结果见图5。

【其他】


【讨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embryonalsarcomaoftheliver,UESL)是罕见的起源于肝脏原始间叶组织恶性肿瘤,最先由Stocker和Ishak于1978年命名并报道。UES一般发生于6~10岁儿童,性别无明显差异,临床表现主要是腹痛、腹胀以及腹部肿块,发生于成人UES极其罕见,并且临床表现及辅检均缺乏特异性,故术前误诊率极高。本例患者术前误诊原因分析也是由于对其认识不足。文献报道UES肿块发生于肝右叶者多见,CA125常升高而AFP、CA199及CEA多正常,均与本例相符。UES肉眼观多呈囊实性改变,切面灰黄、灰褐或灰白色胶冻状,常伴出血、坏死。影像学CT或MRI多为囊性或者囊实性改变,以囊性为主,增强扫描囊性成分不强化,实性成分及分隔常明显延迟强化。鉴别诊断UES易于肝脏其他囊实性占位相混淆。肝脏囊腺瘤或者囊腺癌亦呈囊实性改变,但其分隔及囊壁较薄,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动脉期强化明显而延迟期减退。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多有肝硬化病史,实验室检查AFP常明显增高,以实性成分为主,瘤体动脉期强化显著,呈“快进快出”型。肝包虫病流行区多见,CT可见母囊内有多发子囊漂浮其中,呈典型“囊中囊”表现,囊壁多伴不同程度环形钙化。此外,UES由于黏液样基质存在,其富含亲水的酸性粘多糖造成水分不断吸收,超声所见UES多为实性为主的混合性回声,而CT或MRI却多以囊性成分为主的囊实性改变,此种不一致性被认为是UES较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亦常作为诊断依据之一。UES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镜下常见星网形、卵圆形或梭形细胞,核仁缺乏且胞质少,核分裂象活跃,胞质内外可见嗜酸性玻璃样小体。UES恶性度高,一经确诊应尽早行手术切除,目前彻底手术前后辅以化疗被认为是UES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生存期文献报道长短不一,本例患者术后定期化疗,术后5个月复查CT未见复发,目前仍在随访中。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