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介绍 其他
0
0
收藏
分享

上唇红唇缺损畸形修复手术1例

发布人:

2****2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4-13 10:31

关注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男性,12岁
患者男性,19岁
因上唇左侧近口角处红唇缺损11年入院。
因上唇右侧近口角处红唇缺损18年入院。 18年前曾行血管瘤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术后右侧部分红唇组织萎缩缺损且伴流涎现象。以右侧口角为蒂,设计右侧颊肌黏膜瓣4.0om×1.5om,转移旋转至上唇缺损区,术后21个月上唇红唇饱满,口角形态自然,无流涎、开口颊肌赫膜瓣受限等异常现象(图5)。

现病史

11年前曾行血管瘤硬化剂注射治疗,致左侧部分红唇组织萎缩缺损。以左侧口角为蒂,设计口轮匝肌黏膜瓣3.0cmx1.5cm,转移旋转至上唇部缺损区,术后6个月上唇红唇饱满,口角形态自然,无流涎、开口受限等异常现象(图4)。

【其他】


【讨论】 红唇组织是一种特殊的口腔黏膜,在面部美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红唇缺损修复应兼顾外形和功能,并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选择合适的供区进行修复,达到外形饱满对称、上下唇厚薄协调、颜色自然且不影响开闭口功能的效果。对于缺损范围小于红唇1/4的小面积缺损,可采用局部推进的方法修复,然而对于大范围红唇缺损,单纯采用局部推进无法完全修复缺损,目前通常采用红唇组织或邻近组织转移进行修复㈨。采用舌瓣、Abbe交叉唇瓣和Kawamoto下唇交叉唇红黏膜瓣修复红唇缺损符合就近取材的原则同,可构建质地和颜色较好的红唇外形,但仍需二期手术断蒂,而且断蒂前的闭嘴和制动,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感,也影响患者的日常进食和言语等功能,这对幼儿患者影响尤甚,应谨慎选择。红唇口轮匝肌黏膜瓣和颊肌黏膜瓣在组织学和解剖学上与红唇缺损组织较为相近,获得的组织瓣活动度大,血运丰富,二者相互补充,可以用于几乎各种类型的红唇缺损,特别是上唇红唇缺损,具有无需二次手术断蒂,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和舒适度较高、术后形态自然饱满等优点。 就形态学和组织学结构相似度而言,自身红唇组织和邻近组织无疑是最理想的供区选择。目前也有学者尝试采用红唇组织瓣一期手术修复红唇缺损。1993年,HHu等应用携带下唇动脉/下唇副动脉的岛状瓣一期修复上唇缺损畸形,但由于缺乏伴行静脉导致出现静脉淤血甚至组织瓣坏死。Oki等[8]应用含有局部静脉的下唇动脉岛状瓣一期修复上唇红唇缺损,获得较好的静脉回流,患者红唇形态和功能得到很大改善,但该方法适用范围有限。Oyama等[9]也采用下唇动脉岛状瓣修复上唇红唇缺损,将黏膜下组织和部分口轮匝肌均纳入组织瓣中,提高了移植组织的容量,获得了满意的术后外形和功能。但该方法需在下唇和口角处打隧道,存在影响组织瓣回流、改变口角形态的潜在风险。本术式中,术前可采用Doppler探测对局部唇动脉走行进行预评估,术中在靠近患侧口角处将黏膜组织和部分口轮匝肌联合纳入蒂部,有利于组织瓣的静脉回流,并通过精细操作在不破坏血运的基础上,充分剥离松解,使组织瓣获得良好的转移活动度。本方法特别适用于下唇肥厚的上唇缺损病例。对于下唇可用组织缺乏、下唇红唇较薄或大面积组织缺损的病例,笔者建议选择颊肌黏膜瓣法修复上唇红唇缺损;对于下唇红唇缺损可优先选择颊肌黏膜瓣法修复,以免破坏上唇唇珠结构和自然形态。CRRayner等于1987年首次提出利用口角内侧为蒂的颊肌黏膜瓣修复红唇缺损,IOno等于1997年进一步采用颊肌黏膜瓣修复下唇大范围缺损,但是该方法仍需二次手术修整。笔者采用的口角内侧为蒂的颊肌黏膜瓣,其内含有知名动脉供血和充分的静脉回流支持,解决了复合组织瓣的长宽限制,而且包含眶下神经和面神经分支支配的颊肌,具有良好感觉功能甚至收缩功能,同时也有利于形成饱满的唇部外形。供区一期闭合,术后无需特殊护理,对进食、说话影响较小,口腔卫生的维护得以保证,无需住院治疗,也无需二次手术断蒂,患者舒适度良好。本术式不足之处在于,如缺损处与口角之间存留正常组织,为获得良好的术后外形,常需切除部分正常红唇组织;而且以湿润的颊黏膜组织覆盖红唇,术后早期黏膜表面常常反复脱皮。对于合并白唇缺损的病例,则需联合局部皮瓣进行修复。 综上所述,采用颊肌/红唇口轮匝肌黏膜瓣修复红唇缺损是一种血运可靠、操作简单、治疗周期短的修复方法。对于下唇红唇组织充足的上唇红唇缺损的患者,可选择下唇口轮匝肌黏膜瓣修复;对于下唇组织较薄或下唇红唇大范围缺损的患者,可采用颊肌黏膜瓣法修复。但上述两种方法在应用上也有一定限制,如不适用于合并严重白唇缺损的病例,而且由于黏膜组织在手术及恢复过程中存在某些不可控因素,个别患者可能需要二期手术进一步调整重塑。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