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女性,31岁,于2005年8月13日行剖宫产术,产下1女活婴,产后恢复正常。9月18日患者因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痛,并持续性胀痛,呈阵发性加剧,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伴腹胀、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全身出虚汗,曾到当地医院就诊,被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既给予胃肠减压、奥曲肽等治疗。患者症状未见好转,且逐渐加重,并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1℃,全腹部疼痛,呼吸急促,患者烦躁,尿少,量每日约300ml,腹胀加重,无排气、排便,行腹腔穿抽出血性腹水。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急诊科就诊,***血生化检查示:血糖20.45mmol/l,淀粉酶974U/l,脂肪酶6402U/l,ALT60U/l,AST78U/l,TBIL25.5umol/l,ALB27.8g/l,血钙1.57mmol/l.腹部超声提示:胰腺异常肿胀,腹腔积液。临床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收入ICU.
【其他】
【专家点评】
患者出现了上腹持续性胀痛,伴恶心、呕吐,初诊临床应考虑是否患有急性胃肠炎、胆道疾病或急性胰腺炎,行剖宫后需除外有腹腔内感染的可能。但检测血淀粉酶、脂肪酶的明显升高对明确胰腺炎诊断有特别意义,腹部超声有助于诊断。而妊娠或产褥期发生胰腺炎则是特殊的临床类型。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至40次/min,血气分析PH7.38,PO252mmHg,PCO230mmHg,外周血氧饱和度80%.重症急性胰腺炎伴其它器官功能障碍应明确病情危重,早期器官功能支持十分关键。经予镇静、抑酸、抑制胰液分泌、抗感染、控制血糖、营养支持,并输血等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消失,复查血气分析示PH7.4,PO293mmHg,PCO237mmHg,于2005年9月29日患者脱离呼吸机。脱机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腹痛缓解,未感心慌、气短,于10月8日下空肠营养管,给予瑞代、混合奶等。但有高热,调整加强抗生素治疗后,发热仍未能有效控制的情况。复查CT显示胰腺完全坏死,散在气体表现。于10月18日B超声引导下行腹腔脓肿置管引流术,术中见由脓腔中有土黄色脓汁涌出,放入多侧孔引流管,持续引流,使脓汁流出,并且定期囊肿内冲洗。病情好转,体温恢复正常,治愈出院。
重症急性胰腺炎经治疗后仍会有发热,多数情况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后假性囊肿,必要时需行手术或引流治疗。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的严重疾病,常并发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达10%-30%.有人认为,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只为千分之一,发病年龄约为25岁,一半以上患者的年龄小于30岁。虽可发生在妊娠的早、中、晚期,以及产褥期中,以妊娠晚期最为常见。产褥期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危险更大,且产褥期发病较易被误、漏诊。由于产妇产后身体抵抗力下降,体内多种腺体的分泌及代谢改变,血脂升高,十二指肠和肠道壅积,或产后情绪激动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使胆总管下端括约肌痉挛,影响胆汁及胰液的引流,加上产褥期盆腹腔各脏器处于充血水肿状态,而且产妇在产后多有高脂、高蛋白饮食,使胆胰液分泌增加,从而增加了胰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产褥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有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产妇的腹壁较松弛,肌紧张反应不如一般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明显,易被误诊为产褥感染。因此,对妊娠期及产后患者,尤其是肥胖、高脂血症、胆石症者,以及暴饮暴食后出现难以解释的持续性上腹痛、呕吐、发热者,白细胞升高者均应考虑到胰腺炎的可能。入院查体:体温38.9℃,脉搏12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45/95mmHg.神志清晰,精神萎靡,平卧位。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中量湿性啰音。心律12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部饱满,脐下可见一纵行长约10cm的手术疤痕,腹软,左中腹部有压痛,反跳痛,无腹肌紧张,肝脾未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患者感心慌、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憋明显,精神状态差,反应迟钝,呼吸频率快为40次/min,复查血气分析提示PH7.42,PO263mmHg,PCO230mmHg,外周血氧饱和度90%,给予BiPAP呼吸机辅助呼吸,因患者不能配合,改为面罩给氧6L/min.其呼吸困难、喘憋的症状无缓解,呼吸45次/min,复查血气分析PH7.38,PO252mmHg,PCO230mmHg,外周血氧饱和度80%,考虑并发ARDS,立即行气管插管,行呼吸机持续辅助呼吸。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
我们科SAP的也多,还没见过胰腺坏死的,学习了
长知识了……
临床上这样的病例并不少,我们科都好几例了。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