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导致肢体无力,溶栓治疗使其奇迹般恢复
发布人:
程喆歆内科-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
更新时间:2024-06-03 10:56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42岁,销售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
【治疗方案】给予爱通立溶栓治疗,给予改善循环、扩容、抗血小板聚集、调血脂等治疗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急性脑梗死
【病案介绍】
主诉
右侧肢体无力2小时
现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2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上肢可抬举,下肢掺扶下可行走,无肢体麻木、无抽搐发作、无头痛,头晕,患者诉症状呈持续性,无明显加重。家属带患者来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查颅脑CT显示双侧腔隙性脑梗死,建议入院。病程当中患者饮食尚可,二便尚可,睡眠不佳。
既往史
既往高血压病史,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控制血压。
查体
T:36.1℃,P:78次/分,R:17次/分,BP:143/89mmHg
入院后查体:患者一般状态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脏节律齐,各瓣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腹软,全腹无压痛、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同圆,伸舌示齿对称,对光反射存在,双侧眼球活动自如,无眼震,双耳听力正常,右侧肢体肌力4级,共济运动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颅脑CT显示:双侧腔隙性脑梗死
颅脑磁共振显示左侧基底节弥散受限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脑梗死
诊断依据
1.中年男性,既往高血压病史。
2.主因右侧肢体无力2小时入院。
3.查体:右侧肢体肌力4级。
4.颅脑磁共振显示左侧基底节弥散受限
鉴别诊断
1.脑出血:急性起病,症状迅速到达高峰,常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头CT显示颅内高密度灶。
2.蛛网膜下腔出血:可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剧烈头痛难以忍受,脑膜刺激征阳性,头晕CT显示脑沟、脑裂高密度。
诊治经过
入院后完善颅脑磁共振显示左侧基底节弥散受限,结合其症状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由于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时间较短,在溶栓时间窗内,住院期间我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溶栓利弊风险,家属十分积极配合治疗,同意溶栓,给予爱通立溶栓治疗,给予改善循环、扩容、抗血小板聚集、调血脂等治疗,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40ml,一天一次静脉点滴,共7天;给予万汶500ml,一天一次静脉点滴,共3天;给予疏血通6ml,一天一次静脉点滴,共7天;溶栓24小时后复查颅脑CT未见出血灶,给予氯吡格雷片75mg,一天一次口服,共7天;给予阿司匹林片100mg,一天一次口服,共7天;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一天一次口服,共7天;通过以上治疗,患者症状有所缓解,患者肢体无力的症状有所改善,患者住院期间生命体征平稳,达到出院标准,嘱咐患者出院后继续规律口服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定期复查。
诊断结果
急性脑梗死
【分析总结】
脑梗死患者常在夜间睡眠中发病,可能与入睡后血流缓慢、血压下降并容易在动脉壁病变的基础上形成血栓有关。约4/5的脑梗死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约1/5的脑梗死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还可以出现炎症细胞因子损害引起炎性反应。围绕脑梗死区中心的脑缺血组织生物电活动终止,但保持正常的离子平衡和结构性完整,其叫缺血半暗带,缺血组织突触传递功能可以完全恢复,在脑细胞不可逆死亡之前,可能抢救缺血半暗带可逆性神经元的时间称为治疗时间窗,也叫溶栓时间窗,通常为6小时之内。神经元对缺血最敏感,其次是少突胶质细胞、星形细胞以及内皮细胞。脑缺血越严重,导致神经元不可逆损伤的时间越短。该患者来我院门诊时候是发病2小时,查头CT未见出血,我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目前考虑脑梗死,且在溶栓时间窗内,询问患者无溶栓禁忌症,给予积极溶栓。该患者如果不选择溶栓治疗,无法将血栓溶开,可能会导致脑梗死进行性加重,预后不佳,该患者及家属做了很正确的选择。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
在学习,
后遗证该怎么治疗?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