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
0
1
收藏
分享

肢体疼痛无力,竟是室管膜瘤导致

发布人:

程喆歆内科-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

更新时间:2023-02-02 09:06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54岁,农民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室管膜瘤

【治疗方案】予腰椎管减压术、髓外硬膜下病变切除术

【治疗结果】病情平稳

【病案重点】室管膜瘤

【病案介绍】

主诉

双下肢疼痛无力3个月,加重半个月

现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疼痛无力,上肢可抬举,下肢搀扶下可行走,伴有肢体疼痛麻木感,无言语障碍,无抽搐发作,家属带其来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查颅脑CT显示:双侧腔隙性脑梗死,入院前半个月患者症状有所加重,门诊以肢体疼痛无力收入院,病程中患者睡眠尚可、饮食尚可。

既往史

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

查体

T:36.4℃,P:80次/分,R:17次/分,BP:130/86mmHg
入院后查体:患者一般状态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心脏节律齐,各瓣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腹软,全腹无压痛、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同圆,伸舌示齿对称,对光反射存在,双侧眼球活动自如,无眼震,双耳听力正常,双下肢肢体肌力3级,双下肢共济运动查体欠配合。

辅助检查

全脊柱磁共振显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肢体疼痛

诊断依据

1.双下肢疼痛无力3个月,加重半个月入院 2.既往否认高血压 3.查体:双下肢肌力3级 4.全脊柱磁共振显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鉴别诊断

1.脑栓塞:多急性起病,症状于树秒至数分钟达高峰,一般瘫痪较重,既往多伴有房颤,风湿性心脏病等病史,大脑中动脉栓塞易导致大面积脑梗死。 

2.后循环缺血:既往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老年急性起病,发病时可有血压升高,头晕症状轻,持续时间长,可有球麻痹、双眼视力改变,肢体活动障碍等后循环表现,头CT和核磁可以鉴别。

诊治经过

入院后查磁共振显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为:室管膜瘤,给予腰椎管减压术、髓外硬膜下病变切除术,手术经过:患者全麻起效后,卧于手术床,定位第12腰椎,沿腰部中线纵行切开皮肤、皮下,分离肌内组织,暴露两侧胸12,腰12椎板、关节突关节,咬骨钳咬除腰12椎板,切除黄韧带,纵行切开硬脊膜,硬膜下探查见灰白色肿瘤组织,血供可,显微镜下整块切除肿瘤,确切止血,置入椎弓根钉,载取相应长度的钛棒,适度弯曲,置入钛棒,留置引流管一枚,逐层缝合,术毕。给予给予甲钴胺注射液0.5mg,一天一次静脉点滴,共7天;给予胞磷胆碱注射液0.5g,一天一次静脉点滴,共5天;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g,一天一次静脉点滴,共4天;给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500ml,一天一次静脉点滴,共5天;通过以上治疗,患者症状有所缓解,患者肢体疼痛无力的症状有所改善,患者住院期间生命体征平稳,达到出院标准,嘱咐患者出院后康复治疗,定期复查。

诊断结果

室管膜瘤

【分析总结】


室管膜瘤是室管膜细胞起源的肿瘤,较其他胶质瘤复杂多变。其发生通常与脑室系统或中央管有关。位于第四脑室的室管膜瘤质硬、菜花样生长、呈灰黄色,来源于侧脑室的室管膜瘤可以长得很大,质软无囊变。肿瘤常常阻塞脑脊液通路,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例如嗜睡、头痛、恶心、呕吐,还可能出现癫痫发作,考虑累及广泛性大脑皮层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如侵犯皮质运动区或皮质脊髓束,可以引起反射异常以及肢体瘫痪等。肿瘤组织学类型、手术切除范围以及肿瘤部位是否有转移等均影响患者的预后。首选手术肿瘤全切除,之后还可以辅助放疗、化疗等,大部分患者对手术效果比较明显,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二次手术。术后仍需要关注褥疮、发热、感染等术后的并发症。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