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男,56岁,农民
【发病原因】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结肠造瘘术后行还瘘手术
【临床诊断】乙状结肠癌,腹腔,盆腔广泛转移。
【治疗方案】行经腹结肠癌根治术,结肠造瘘术。
【治疗结果】术后给予患者抗炎,补液,换药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切口愈合良好。
【病案重点】拟行闭瘘手术,术中证实,非想象中的良好情况,腹腔广泛转移,导致闭瘘手术失败,转为重新造瘘
腹部CT提示:乙状结肠及左下腹术后改变。CA19-9 :32.25U/ml。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1.患者半年前于我院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结肠造瘘术,术后第二月,三月,四月于我院行术后化疗治疗,今术后半年余,返回我院行还瘘手术,门诊以乙状结肠恶性肿瘤术后收住我科。发病以来精神尚可,食欲,睡眠,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2.腹平坦,未见肠形及蠕动波,腹壁静脉无曲张,左侧腹部可见一长约12cm术后瘢痕,造瘘口略减小,造瘘袋固定完好。腹壁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莫非氏征阴性。肝区,双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3.腹部CT提示:乙状结肠及左下腹术后改变。CA19-9:32.25U/ml。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半年前因肠梗阻,结肠占位性变于我院行剖腹探查术,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结肠造瘘术,术中见:腹腔内大量淡黄色腹水。探查见肝,胆,脾,胃,小肠等均未见明显转移灶。将小肠推向左上,显露乙状结肠及部分降结肠,可触及一约8*6cm大小肿物,已浸润至浆膜外,与侧腹膜黏连,肠系膜见数枚肿大淋巴结,部分融合成团。
最大约2*2cm,肠系膜下动脉周围可见多个质硬肿大淋巴结,融合固定,距离肿物周围5cm结肠处可见数个转移灶,色灰白,质硬,术中诊断:乙状结肠癌。故决定行经腹结肠癌根治术,结肠造瘘术。
首先用电刀切开乙状结肠外侧腹膜,注意保护生殖血管及左侧输尿管,向上游离至降结肠上段,下至盆腹膜。再于乙状结肠右侧电刀切开后腹膜,向下至盆腹膜,向上至降结肠上段,仔细游离肠系膜下动脉,并清扫其周围脂肪淋巴组织,于根部切断末端结肠动脉部分分支,超过肿瘤5cm以上,进一步游离至降结肠脾曲,于结肠远端置闭合器远端,于降结肠上段超过肿瘤近端10cm离断,移除标本,行降结肠造瘘术,吻合口无活动性出血,无明显张力,扭曲,血运佳。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关腹。术后给予患者抗炎,补液,换药等对症治疗,术后病理回报:结肠粘液腺癌,侵及肠壁全层,直达腹膜。 于术后2,3,4,5月分别回院行化学治疗,奥沙利铂500mg+500ml葡萄糖注射液 静滴,帕洛诺司琼注射液0.25mg+100ml氯化钠注射液 静滴,卡培他滨片2g 口服 1/日。按照指南要求患者行化学治疗8次,患者后期未继续治疗,于半年后来院闭瘘。
入院后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后拟行乙状结肠癌造瘘口还纳术,术中见:原切口下方,脐下致密黏连,质硬瘢痕及结节,考虑转移灶,见腹腔内少量淡黄色腹水。探查见:原切口下端小肠与腹膜致密黏连,在切口上端进入腹腔,探查肝脏,胃,胰腺,脾未见异常。小肠及系膜及大网膜广泛黏连,可触及数枚大小不等质硬结节,表面突出,最大约2*1cm见原切口下方(脐下)质硬瘢痕,大小约7*5cm,与小肠致密黏连,术中考虑转移灶,游离远端小肠见切口下方瘢痕及腹膜及黏连小肠(行回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术,切除回肠约40cm,吻合口无活动性出血,无明显张力,扭曲,血运佳,再行浆肌层缝合一周,间断缝合肠系膜,未见活动性出血),切除大网膜(见数枚质硬结节),探查盆腔见致密黏连,直肠远端无法触及,包块大小约8*6cm,质硬,活动度差,考虑转移灶,术中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考虑肿瘤晚期,盆腔已经无法分离,建议在原造瘘口继续造瘘,检查盆底无活动性出血,于盆底置引流管于切口旁另戳孔引出。查无活动性出血,清点器械敷料,关腹。
术后病理回报:小肠,腹壁瘢痕组织为腺癌,部分为粘液腺癌。肠系膜结节,大网膜见10枚癌结节。术后给予患者抗炎,补液,换药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切口愈合良好。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版权所有:珠海横琴杏林普康综合门诊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