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
4
4
收藏
分享

病人长期卧床,褥疮严重可分步治疗

王东伟骨科-骨外科 主任医师

更新时间:2024-04-26 10:15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53岁,无

【发病原因】长期卧床

【临床诊断】骶尾部褥疮 IV度 贫血(中度) 低蛋白血症

【治疗方案】在全麻下行骶尾部皮肤缺损旋转皮瓣修复手等对症治疗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骶尾部褥疮 IV度 贫血(中度)

【病案介绍】

主诉

骶尾破溃流脓半年

现病史

患者于1年前,脑出血后瘫痪卧床,半年前骶尾部破溃流脓,于当地医院清创后自行换药,创面无好转,逐来就诊,门诊以骶尾部褥疮为诊断收入院治疗。病来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气急,无胸腹痛,大小便失禁,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

身体健康状况一般,高血压病史10年,口服药物控制中,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糖尿病、心脏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

适龄结婚。未到过疫区,吸烟20支/日,30年,长期饮酒史(患病后已戒)

查体

T:37.0℃,P:84次/分,R:18次/分,BP:150/100mmHg

T:37.0℃,P:84次/分,R:18次/分,BP:150/100mmHg。一般情况: 发育正常,营养较差,被动体位,平车退入病房。表情痛苦,神志清晰,查体合作,呼吸平稳,语言欠流利。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
专科检查:骶尾部见12*11cm大小皮肤发黑坏死,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味恶臭,周围皮肤略红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 10.73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8.43↑ 10^9/L,红细胞 3.05↓ 10^12/L,血红蛋白含量 84g/L,凝血系列正常。血型:A型RH阳性。白蛋白26g/L。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骶尾部褥疮 IV度

诊断依据

1.病史:骶尾破溃流脓半年。 

2.查体:骶尾部见12*11cm大小皮肤发黑坏死,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味恶臭,周围皮肤略红肿。 

3.辅助检查:血常规: 白细胞 10.73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8.43↑ 10^9/L,红细胞 3.05↓ 10^12/L,血红蛋白含量 84g/L,凝血系列正常。血型:A型RH阳性。白蛋白26g/L。

鉴别诊断

蜂窝织炎:其主要的原因是细菌感染,导致皮肤以及皮下出现红肿、疼痛,甚至有可能会出现流脓等现象。一般不会导致皮肤坏死。该患为长期卧床压迫导致,故可排除。

诊治经过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血型、凝血系列、血糖、肝肾功、血离子、RPR、HIV、心电图、肺CT),给予清创去除坏死组织,留取分泌物行一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低蛋白血症、中度贫血,给予补充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给予输入A型虑白红细胞悬液600ML纠正贫血。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给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1.0Q12静点抗感染治疗。药敏结果回报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万古霉素及头孢西丁钠敏感,后行清创载万古霉素骨水泥覆盖创面。一周后拆除载抗菌素骨水泥,见创面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在全麻下行骶尾部皮肤缺损旋转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1.0日2次静点以抗感染治疗,给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10毫克日1次静点消肿,口服艾瑞昔布以止痛,给予红光、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定期换药,术后2周拆线,见皮瓣成活。患者出院,嘱其2、4、8周定期门诊复查,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诊断结果

骶尾部褥疮 IV度
贫血(中度)
低蛋白血症

【分析总结】


该患根据病史、查体诊断为骶尾部褥疮 IV度,保守换药治疗难以治愈,并且患者合并有局部感染、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并发症,主要治疗难点在于如何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前提下有效控制感染,消除创面。由于骶尾部创面较大且深,已达骶骨,并局部存在感染,直接植皮或者皮瓣覆盖难以成活,同时患者身体状况也难以耐受手术治疗,故采取分步治疗,一期给予局部清创、载抗菌素骨水泥覆盖创面、抗感染、纠正贫血、纠正低蛋白血症治疗,待各项指标基本达标,创面感染控制,局部有新鲜肉芽组织形成后,2期行双旋转皮瓣修复骶尾部创面。该患经过上述治疗后皮瓣成活,创面愈合,治愈出院。褥疮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在身体最低的地方,也就是与床接触的位置,长期受到身体的压迫,导致局部血供出现障碍,进而进一步导致皮肤出现缺血、缺氧、坏死以及皮下组织坏死,比较容易发生在骶尾部、足跟部等位置。对于早期面积较小的褥疮治疗方法包括定期改变体位、使用特殊的床垫来减轻压力、外用敷料帮助溃疡愈合、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对于面积较大,创面较深合并感染的褥疮就需要采取清创、抗感染及皮瓣修复手术治疗。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范美霞 中医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治疗方法很好,谢谢分享,学习了

苗学富 普通外科主治医师

效果很好

高怀娥 妇产科综合主治医师

学习了,感谢你的分享

解瑞连 妇产科综合医师

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