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女,2岁,无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治疗方案】予更昔洛韦0.05g/次,q12h静点3天后改为阿昔洛韦0.1/次,q8h静点2天抗感染,地榆升白片口服提升白细胞数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疗思路
发热2天
流感病毒三联检:流感病毒B型IgM抗体 阴性、流感病毒A型Igm抗体 阴性、副流感病毒IgM抗体 阴性,降钙素原测定(定量):0.77 ng/ml,高于正常,再复查, 呼吸道病毒五联检:肺炎支原体IgM抗体 阴性、柯萨奇病毒B组IgM抗体 阴性、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体 阴性、肺炎衣原体IgM抗体 阴性、腺病毒IgM抗体 阴性,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荧光定量PCR):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阴性,红细胞沉降率(ESR仪器法):23.70 mm/h,稍高于正常,新冠病毒抗体检测IgG、IGM:冠状病毒抗体检测(IgG) 阴性、冠状病毒抗体检测(IgM) 阴性, 肾功测定(6项):尿素 4.79 mmol/L、肌酐 27.00 umol/L、二氧化碳 23.84 mmol/L、尿酸 255.0 umol/L、肌酐/尿酸 0.11、胱抑素C 0.80 mg/L,葡萄糖测定(空腹):8.77 mmol/L,随机血糖,再监测,离子测定(6项):钾 4.69 mmol/L、钠 138.0 mmol/L、氯 103.7 mmol/L、钙 2.34 mmol/L、磷 1.33 mmol/L、镁 1.09 mmol/L, 肝功(13项)+心肌酶谱测定(6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16.6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53.1 U/L、天门冬氨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3.20、总蛋白 72.7 g/L、球蛋白 28.3 g/L、白蛋白 44.4 g/L、白球比 1.57、谷胱甘肽还原酶测定 72.50 U/L、总胆红素 5.5 umol/L、直接胆红素 1.2 umol/L、间接胆红素 4.30 umol/L、碱性磷酸酶 184.7 U/L、γ-谷氨酰胺转移酶 3.4 U/L、α-羟丁酸脱氢酶 370.7 U/L、乳酸脱氢酶 422.5 U/L、羟丁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 0.88、肌酸激酶 133.3 U/L、肌酸激酶同工酶MB 49.0 U/L、稍高于正常,再复查,肌红蛋白 14.00 ug/L,ASO:抗链球菌素O 3.00 U/ml。 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 经瑞氏染色.全片以中性分叶为主.中性分叶比例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偶见异型淋巴细胞.单核比例增高.血小板散在分布。便常规:正常。 肝胆胰脾彩超:肝脏右斜径约87mm,肋下约13mm,形态正常,被膜光整,表面光滑,实质回声均匀,管腔结构显示清,门静脉宽约10mm,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无扩张。胆囊餐后。胰腺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脾厚约25mm,长约69mm,实质回声均匀。 颈部彩超:双侧颈部及颌下可见多个淋巴结回声,左侧大者位于颌下,大小约24x9mm,右侧大者位于颌下,大小约20x8mm,皮质明显增厚,皮髓界限清,CDFI:血流信号较丰富。肝脏肋下约13mm,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增大。
1.急性扁桃体炎;
2.EB病毒感染;
3.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急性扁桃体炎
1.发热2天。
2.查体:咽部充血,双扁桃体I度肿大,表面充血,可见少许炎性分泌物。
EB病毒感染
1.发热2天。
2.查体:咽部充血,双扁桃体I度肿大,表面充血,可见少许炎性分泌物。
3.EB病毒抗体四项:EB病毒早期抗原IgM 0.18 COI、EB病毒核心抗原IgG 6.49 U/ml、EB病毒衣壳抗原IgG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以发热、咽炎、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异型淋巴细胞≥10%,EB病毒抗体四项可确诊;本患儿有发热,无颈部淋巴结肿大,无肝脾肿大,继续观察病情协助诊治。
2.川崎病: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球结合膜充血、杨梅舌、手足硬性红斑等;患儿有发热,无颈部淋巴结肿大,无皮疹及球结合膜充血,暂不支持。
入院后予更昔洛韦0.05g/次,q12h静点3天后改为阿昔洛韦0.1/次,q8h静点2天抗感染,地榆升白片口服提升白细胞数,补液支持治疗。根据患儿有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查EB病毒衣壳抗原IgM高于正常,故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成立;
入院后查降钙素原测定高于正常,红细胞沉降率稍高于正常,颈部淋巴结彩超提示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增大,肝胆胰脾彩超提示肝脏肋下约13mm,异常白细胞形态提示偶见异形淋巴细胞。入院第3天患儿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入院第5天目前患儿无发热,无呕吐及腹泻,无咳嗽,无新出皮疹,入院治疗5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降钙素原正常,考虑疾病临床好转,出院。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本病例初诊为扁桃体炎,EB病毒感染,根据病情发展及辅助检查回报,逐渐复合诊断,此病最易误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喉痛、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特征。外周血象改变是本病的重要特征。早期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偏低,以后逐渐升高>10.0×10^9/L,白细胞分类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后淋巴细胞数可达60%以上,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10%具有诊断意义,结合本患儿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EB病毒衣壳抗原IgM高于正常,符合传单诊断,该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可用更昔洛韦、阿昔洛韦等,a-干扰素亦有一定治疗作用,该病毒可引起脾脏充满异型淋巴细胞,水肿,轻微的腹部创伤就有可能导致脾破裂,该患儿入院查肝胆胰脾彩超未见明显异常,但仍需注意2-3周内应避免与腹部接触的运动。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版权所有:珠海横琴杏林普康综合门诊有限公司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全部评论
谢谢分享,已学习
谢谢辛苦分享、已学习
学习了
已学习
学习了
已学习
谢谢分享
学习了,多谢分享
谢谢分享
学习了
分析透彻有理有据!
学习了
学习了
学习了
分析的透彻,有理有据。
学习了,谢谢分享
学习了,谢谢分享!
学习了
已学习,谢谢分享!
已学习,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