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
8
8
收藏
分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疗思路探讨

姜悦哲儿科-儿科综合 主任医师

更新时间:2022-03-21 10:05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6岁,无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感病毒感染+腹腔积液

【治疗方案】给予更昔洛韦0.125g/次,q12h静点抗感染治疗+改为给予奥司他韦口服抗病毒治疗

【治疗结果】病情平稳

【病案重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案介绍】

主诉

发热1天

现病史

该患儿于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2℃,共3次,予布洛芬颗粒0.2g口服体温可降至正常,热时略有头晕及腹痛,无寒颤,无抽搐,无皮疹,无咳嗽,无呕吐,热退后头晕及腹痛可缓解;今日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收入院。发病来患儿一般状态较好,进食及睡眠可,二便正常,无消瘦、乏力及盗汗等症。

既往史

患儿平时身体一般。2021年01月01日-01月07日因“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于七煤总医院住院治疗,出院时查EB病毒IgM抗体阳性,为进一步诊治,2021年01月09日来我院查EB病毒抗体(4项):EB病毒早期抗原IgM 1.23 COI、EB病毒核心抗原IgG 3.03 U/ml、EB病毒衣壳抗原IgG 104 U/ml、EB病毒衣壳抗原IgM >160 U/ml,因患儿无EB病毒感染临床症状,未予药物治疗。既往有6次发热性惊厥病史,于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宣武医院检查均诊断为“热性惊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外伤史,否认手术史,无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按计划进行,已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麻疹疫苗、乙脑疫苗。

查体

T:38.3℃,P:118次/分,R:28次/分,BP:未测mmHg
精神略不振,神志清,颈部可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大者大小约20mm×15mm,无触痛,无融合,咽部充血,扁桃体I度肿大,可见白色炎性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心音有力,节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肠鸣音存在,四肢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入院前查:EB病毒抗体(4项):EB病毒早期抗原IgM 1.23 COI、EB病毒核心抗原IgG 3.03 U/ml、EB病毒衣壳抗原IgG 104 U/ml、EB病毒衣壳抗原IgM >160 U/ml。 流感病毒三联检:流感病毒B型IgM抗体 阳性、支持流感病毒感染,予奥司他韦胶囊口服抗病毒,副流感病毒IgM抗体 阴性、流感病毒A型Igm抗体 阴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腹腔(肠道)(常规):腹腔探查:腹腔肠管内可见较多气体强回声反射,图像显示欠清,探及切面其内可见多个淋巴结回声,大者大小约9×4mm,边界清,左下腹可见游离液性暗区,深约10.7mm,肠管未见明显扩张。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肝、胆、胰、脾(常规),颈部淋巴结(常规):肝左叶大小约45×69mm,右斜径约111mm,被膜光整,表面光滑,实质回声均匀,管腔结构显示清,门静脉宽约6.6mm,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无扩张。胆囊大小约62×22mm,壁光整,透声好。胰腺大小、形态正常,实质回声均匀。脾厚约29mm,长约99mm,实质回声均匀。双侧颈部可见多个淋巴结回声,大者均位于II区,左侧大者大小约34.7×14.4mm,右侧大者大小约32.3×12mm,皮髓界限清。 数字化摄影(DR):胸部(正位):所见双侧胸廓基本对称,胸壁软组织未见异常,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偏移,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大小,位置及密度正常。两肺纹理增强、结构紊乱,两肺透过度良好,双肺未见实变及肿块影。双侧胸膜无增厚、粘连及积液征象。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双侧膈肌光滑,双侧肋膈角锐利。异常白细胞形态:全片以中性分叶为主,中性分叶及淋巴细胞形态比例未见明显异常,血小板散在分布,单核比例增高。 粪便常规:便颜色性状 棕黄色软便、便红细胞 无、便白细胞 无、便脓细胞 无。 肾功测定(6项):尿素 2.27 mmol/L、尿酸 220.0 umol/L,葡萄糖测定(空腹):葡萄糖 5.21 mmol/L,钾钠氯钙离子测定(4项):钾 3.94 mmol/L、钠 140.0 mmol/L、氯 104.7 mmol/L、钙 2.44 mmol/L,肝功(13项)+心肌酶谱测定(6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9.8 U/L、碱性磷酸酶 114.7 U/L、肌酸激酶 67.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MB 26.0 U/L,ASO:抗链球菌素O 1.90 U/ml。 血细胞分析(五分类):白细胞 7.39×10^9/L、淋巴细胞比率 26.80 %、中性粒细胞比率 63.30 %、中性粒细胞数绝对值 4.68×10~9/L、红细胞 4.57×10^12/L、血红蛋白 123.0 g/L、血小板 217.00×10~9/L,C—反应蛋白测定(CRP)(散射比浊法):C反应蛋白 68.4 mg/L。 降钙素原测定(定量):降钙素原(PCT) 0.17 ng/ml。肺炎支原体检测IgM:肺炎支原体IgM抗体 0.56,EB病毒抗体(4项):EB病毒早期抗原IgM 1.00 COI、EB病毒核心抗原IgG 5.65 U/ml、EB病毒衣壳抗原IgG 88.80 U/ml、EB病毒衣壳抗原IgM >160.00 U/ml,流感病毒三联检:流感病毒B型IgM抗体 阳性、副流感病毒IgM抗体 阴性、流感病毒A型Igm抗体 阴性,呼吸道病毒五联检:腺病毒IgM抗体 阴性、肺炎支原体IgM抗体 弱阳性、肺炎衣原体IgM抗体 阴性、柯萨奇病毒B组IgM抗体 阴性、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体 阴性。红细胞沉降率(ESR仪器法):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34.40 mm/h。 尿液分析(干化学法+流式细胞仪法):尿酸碱度 6.50、葡萄糖 阴性 mmol/L、尿蛋白(白蛋白) 阴性 g/L。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诊断依据

1.发热1天。 

2.查体:T:38.3℃,颈部可触及数枚肿大淋巴结,大者大小约20mm×15mm,无触痛,无融合,咽部充血,扁桃体I度肿大,表面充血,可见白色炎性分泌物。 

3.辅助检查:EB病毒抗体(4项):EB病毒早期抗原IgM 1.23 COI、EB病毒核心抗原IgG 3.03 U/ml、EB病毒衣壳抗原IgG 104 U/ml、EB病毒衣壳抗原IgM >160 U/ml。

鉴别诊断

1.川崎病: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球结合膜充血、杨梅舌、手足硬性红斑等;患儿有发热、颈部淋巴结及咽峡炎症状,无球结合膜充血及杨梅舌表现,待入院继续观察病情协助诊治。 

2.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该病多见于年幼儿,大多有上呼吸道症状,淋巴结肿大少见,无脾肿大,白细胞总数增多,主要为成熟淋巴细胞,血液中无EB病毒抗体出现,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协诊,必要时行骨髓穿刺检查。

诊治经过

入院给予更昔洛韦0.125g/次,q12h静点抗感染治疗。患儿入院查流感病毒B型IgM抗体 阳性,结合患儿有发热表现,故诊断流感病毒感染成立,给予奥司他韦口服抗病毒治疗。患儿发热时伴有腹痛,入院查腹部彩超可见液性暗区,故诊断腹腔积液成立。入院后第2天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患儿现入院治疗3天,目前一般状态好,无发热,无咳嗽,无其他不适主诉,因为家庭因素,家长要求出院,改为门诊静点。

诊断结果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感病毒感染,腹腔积液。

【分析总结】


患儿有发热、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入院查EB病毒核心抗原IgG 5.65 U/ml、EB病毒衣壳抗原IgG 88.80 U/ml、EB病毒衣壳抗原IgM >160.00 U/ml,支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本病90%病例为EB病毒感染引起,但5%-10%病例主要由巨细胞病毒、弓形体、腺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也可能由风疹病毒引起。 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染,无症状感染多发生于幼儿,90%以上的3-5岁幼儿曾感染EB病毒,潜伏期4-15天,前驱症状包括头痛、乏力,85%患者可有临床三联征:咽炎、发热、淋巴结肿大;感染可涉及全身各个器官,一般有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有时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一般需要2-4周恢复期。患儿入院查流感病毒B型IgM抗体 阳性,结合患儿有发热表现,故诊断流感病毒感染成立。 患儿发热时伴有腹痛,入院查腹部彩超可见液性暗区,故诊断腹腔积液成立,考虑与感染有关,定期复查。患儿入院后经抗病毒等对症治疗,发热好转,提示治疗有效,建议继续抗感染对症治疗。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宋清兰 儿科综合副主任医师

谢谢分享学习了。

高怀娥 妇产科综合主治医师

谢谢分享,在学习

叶彩娜 儿科综合副主任护师

谢谢分享,学习了

叶彩娜 儿科综合副主任护师

已学习了、谢谢分享

黄贵 预防保健科医师

学习了

段承琪 普通内科医师

学习了

王长勇 儿科综合主治医师

学习了

孙向辉 儿科综合医师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