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介绍】
现病史
患者2019年8月13日因“食欲下降、腹胀逐渐加重3月”于当地医院查腹部B超示:肝内多发实性占位,进一步行胃镜检查示:食管下段新生物,病理示:(距门齿39cm)鳞状上皮下见低分化腺癌浸润灶。2019年8月下旬就诊于淄博万杰医院,3月24日始予直线加速器适形放疗;2019年8月26日以来在该院给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方案化疗7周期,期间复查CT,评估病情稳定。近日患者不能进食,进食后呕吐,今于我院门诊查腹部超声示:腹水(双侧髂窝液性暗区,最深约4.0cm),为系统诊治入住我科。入院时患者不能进食,进食后呕吐,乏力,口干,偶咳嗽、咳痰,无发热、恶心、呕吐,小便量少,大便通畅。近半年体重下降约10kg。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及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史及接触史;1999年因车祸致腹外伤,行手术治疗,术中输血,无输血不良反应。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查体
T:36.6℃,P:86次/分,R:18次/分,BP:143/76mmHg
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均等,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病理性杂音。腹略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腹壁稍韧,肝剑突下约8cm,肋缘下约10cm,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可。双下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
上腹部增强CT示:1.结合病史符合食道下段CA;2.考虑肝内多发转移瘤,肝门静脉右支显示不清,考虑癌栓形成;3.肝门部、小网膜囊淋巴结,考虑转移,4.胆囊结石,脾大。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1.食管下段癌并肝、淋巴结多发转移,2.腹腔积液。
诊断依据
1.患者男,52岁,因"确诊食管下段癌7月,多发转移放化疗后"入院。
2.查体:腹略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腹壁稍韧,肝剑突下约8cm,肋缘下约10cm,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可。双下肢无浮肿。
3.辅助检查:胃镜检查示:食管下段新生物,病理示:(距门齿39cm)鳞状上皮下见低分化腺癌浸润灶。
上腹部增强CT示:
1.结合病史符合食道下段CA;
2.考虑肝内多发转移瘤,肝门静脉右支显示不清,考虑癌栓形成;
3.肝门部、小网膜囊淋巴结,考虑转移,
4.胆囊结石,脾大。
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其症状则主要表现在全身和消化系统两个方面。约60%~80%患者有身体消瘦、食欲减退、肝区疼痛及局部肿块等症状。其次如乏力、腹胀、发热、腹泻等亦较常见,此外还可以有恶心、呕吐、水肿、皮肤或黏膜出血、呕血及便血等症状。可通过生化检查、腹部彩超、腹部增强CT等检查鉴别诊断。
诊治经过
入院后完善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胸腹部CT等检查,了解病情。在局麻下行胃造瘘术,手术过程:在胃中部大、小弯之间做一长3cm切口,切开浆肌层;将粘膜下血管缝扎止血,再剪开粘膜,吸尽胃内容物。将一条F18号管插入胃腔5~7cm,沿导管全层间断缝合胃壁瓣切缘,再加作一层浆肌层间断缝合,完成胃壁带蒂“胃管”,制成“胃管”,引出“胃管” 在左侧腹直肌外缘,助缘下的腹壁上另戳一小口,其位置最好高于“胃管”的基部,以避免胃内容物外溢,通过小口引出“胃管”,其残端应露出皮肤0.5cm,将管壁与周围的腹膜、筋膜及皮肤用丝线间断缝合数针固定,缝合腹壁切口。治疗上以止痛、促进胃肠动力、营养支持为主。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
诊断结果
1.食管下段癌并肝、淋巴结多发转移,2.腹腔积液。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
减少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学习了,已分享。
谢谢分享,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