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介绍】
现病史
患者就读初一时缘于学习压力大,2019.3月连续一个月频繁熬夜,几乎每天休息4-5小时,且眠浅易醒。次日出现头晕、头痛不适,上课注意力下降,学习成绩明显降低,心情较前低落。调整作息后,上述症状能缓解。4月份得知期中考试成绩较前明显下降后,头晕、头痛加重,诉心情很烦躁,上课会忍不住轻轻敲打桌子或者抖腿。遂于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未特定强迫障碍”,予“舍曲林50mg/d,奥氮平2.5mg/d”,服药一次后出现呕吐、全身乏力不适,遂未继续服药。其后自行在当地诊所予中药治疗(具体欠详),头晕、头痛缓解,仍心情烦躁,无法专心上课,且不愿意做数学作业(错误率高),频繁担心自己学习成绩。5月份家属携其前往“广西桂平市人民医院”就诊,诊断欠详,予“舍曲林25mg/d”治疗,患者服药一次后,次日乏力,无法起床上学,遂自行停药。家属为求进一步治疗,遂前往我院就诊。起病以来,否认发热,抽搐,昏迷史,否认持续情感高涨史或情绪低落史,否认有消极言语或自伤**行为,否认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近期睡眠尚可,胃纳欠佳,二便可,体重未见明显下降。
既往史
否认躯体疾病史,否认头颅外伤史,有手术史,患者4岁时在广西南宁医科医院行5次“尿道下裂”手术史,自诉已治愈。,否认昏迷/抽搐史,否认性病史,否认传染病史,有食物药物过敏史,,对“鱼腥草”及海鲜过敏,服用后出现皮疹。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规范。
个人史:生长发育与同龄人无异,病前成绩优异。独生子女,父亲在患儿7岁时因肝癌出生,现与母亲一起生活。
家族史:父母两系三代中,否认有神经、精神疾病或者类似疾病的个体。
查体
T:36.6℃,P:82次/分,R:19次/分,BP:125/82mmHg
心肺腹查体无特殊。
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准,接触被动合作,思维正常,语速可,语音低。未引出幻觉、妄想。情绪稍焦虑,诉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只能坚持20分左右,伴头晕、思睡、乏力,影响学习成绩,希望能解决这些困难,焦虑的时候会出现坐立不安、东张西望、抖腿表现,抖腿自诉能控制,易心烦,无易激惹、易发脾气,伴情绪稍低落,愁眉苦脸,但能开心起来,精力下降,日常生活正常,兴趣可。否认自伤**的念头。否认有情绪高涨史。近一个月食欲减退,饭量减少一半,夜眠可。智能粗测可,计算力、记忆力正常,自知力存在。
辅助检查
2019.4.29“某市第五人民医院”头颅CT及TCD无明显异常。2019.5.8“广西某市人民医院”脑电图及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精神障碍查因:焦虑状态?抑郁障碍?
诊断依据
患者13岁男性,2月余病程。病史头晕、头痛2月余,心情烦躁1月。精神检查患者情绪焦虑,注意困难,运动性紧张(坐立不安,抖腿,头痛),植物神经活动亢进(心慌不适)等,以及思睡,乏力,情绪低落的抑郁表现。否认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外院头颅CT及脑电图未见异常。自知力存在,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鉴别诊断
1.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支持点:上述精神症状;不支持点:患者13岁男性,慢性起病,近期无发热、晕厥、抽搐、等表现,入院体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既往无重大躯体疾病病史;外院头颅CT及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结论:可能性不大,可完善相关检查进一步排除。
2.适应障碍:支持点:上述精神症状;不支持点:病史反应患者初一第一学期状态尚可(并未是改变环境后第一个月内发生),结论:可能性不大,待进一步完善精神检查后予以排除。
诊治经过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2019.05.15辅助检查:肝肾功、心肌酶、血脂、血糖、离子、免疫6项、甲功、促肾上腺素、心电图、胸片均未见异常。经三级查房后,明确诊断,治疗上予坦度螺酮10mgbid抗焦虑治疗,辅以心理治疗及经颅磁**的脑功能循环治疗等物理治疗。经治疗,患者情绪逐步好转,未见冲动、易激惹表现,无自伤、**观念及行为。出院情况:患者情绪稳定,接触被动合作,仍有出院诉求,未见冲动、易激惹表现,否认自伤、**行为,对疾病有认识,但对住院仍较抗拒,劝说能听,愿意配合医护治疗。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结果
适应障碍
【分析总结】
患者13岁男性,2月余病程,因“头晕、头痛2月余,心情烦躁1月”入院。精神检查患者情绪焦虑,注意困难,运动性紧张(坐立不安,抖腿,头痛),植物神经活动亢进(心慌不适)等,以及思睡,乏力,情绪低落的焦虑性抑郁表现。否认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外院头颅CT及脑电图未见异常。自知力存在,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患者经历由小学进入初中的环境改变,病程2月,综上,参考ICD-10考虑诊断:适应障碍。适应性障碍的发生与应激性事件存在一定的时序关系,通常在应激性事件或生活改变后一个月内起病,病程往往较长,但一般不超过六个月。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成年人。女性略高于男性。适应障碍多数随着事过境迁、**的消除或者经过调整而形成新的适应,精神障碍随之缓解。患者有可能提高了适应性水平,今后的社会适应有可能随之改善,但也有可能仅仅为一种暂时性的缓解,今后的社会适应有可能随之改善,但也有可能仅仅为一种暂时性的缓解,今后遇到其他生活变化、生活事件或困难处境还有可能再次发生,其演变处决于患者的性格、应对及防御方式、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缺陷是否得到弥补或改善。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
学习了,谢谢老师的分享
谢谢分享,学习了
夲病治疗最好西中药及心理治疗同步进行,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远期效果好。
定额接诊怎么一个题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