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
0
0
收藏
分享

药物过敏反应的诊断依赖哪四个方面

代相鹏骨科-骨外科 主治医师

更新时间:2021-12-21 09:42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52岁,个体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1.药物过敏反应 2.上呼吸道感染 3.2型糖尿病

【治疗方案】予以抗感染,抗过敏及胰岛素调整血糖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1.药物过敏反应 2.上呼吸道感染 3.2型糖尿病

【病案介绍】

主诉

咳嗽,鼻塞2天,胸闷憋喘,皮肤瘙痒1小时。

现病史

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鼻塞,未正规治疗,今晨口服一包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后出现胸闷憋喘,皮肤瘙痒,为进一步系统治疗,遂今日来我院就诊,由门诊以“药物过敏反应”收入院。入院症见:胸闷憋喘,无心慌、胸痛,周身皮肤瘙痒,恶寒,无发热,无汗出,时咳嗽.咳痰.纳眠可,二便可。

既往史

既往糖尿病病史5余年。否认冠心病等重大疾病史

查体

T:37.5℃,P:86次/分,R:19次/分,BP:136/90mmHg
神志清,皮肤及粘膜无黄染、出血及皮疹,睑结膜色红,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迟钝。口唇色稍紫绀,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哆音。心律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腹肌紧张。脊柱、四肢无畸形。巴彬斯基征、脑膜**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

葡萄糖侧定:17.50 mmol/L;肌酸激酶 99U/L 血细胞分析:白细胞:35.84  10^9/I; 中性粒细胞数目 31.79  10^9/I;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1.药物过敏反应  2.上呼吸道感染  3.2型糖尿病

诊断依据

通过患者既往病史,及患者为用药后出些胸闷憋喘、皮肤瘙痒,咳嗽、鼻塞,并结合患者相关化验检查,葡萄糖侧定:17.50 mmol/L;血细胞分析:白细胞:35.84  10^9/I; 中性粒细胞数目 31.79  10^9/I; 肌酸激酶 99U/L;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接触性皮炎:由于皮肤钻膜接触某些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急性皮肤炎症反应其发生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变态反应两种。临床表现为红斑、水疤、大疤甚至坏死等。病程有自限性。 

 肺结核:起病缓慢,有结核接触史,可有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胸部x线示病灶多发生在肺上叶尖后段、肺下叶背段、后基底段。影像可呈多形态表现,可伴钙化,易合并空洞,可伴胸腔积液、胸膜增厚与粘连。病变吸收慢,痰中可查到结核杆菌,一般抗感染治疗无效。

诊治经过

入院后完善相关化验检测,排除鉴别诊断,及时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予以抗感染,抗过敏及胰岛素调整血糖,检测血糖变化,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药物治疗用量及种类,经治疗患者病情恢复良好。

诊断结果

1.药物过敏反应  2.上呼吸道感染  3.2型糖尿病

【分析总结】


药物过敏是指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其在药品不良反应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且在人群中广泛发生。严重的药物过敏会引起过敏反应性休克或严重的皮肤、内脏损害,危及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在所有药物过敏反应的病例中,经静脉注射给药途径所占的比例最高,口服给药、肌肉注射以及局部用药发生过敏反应的比例相对较小。本例患者为口服药引起过敏,患者服药后,出现胸闷憋喘,以及局部皮肤瘙痒表现,经停药及对症抗过敏治疗后逐渐改善。目前,药物过敏反应的诊断依赖于:药物过敏史、药物皮试、药物体内激发和实验室辅助检测等4个方面,但在临床工作中,药物过敏史往往不明确,有时并不可靠;药物皮试结果往往也会出现与临床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并且并不能全部药物均皮试;药物体内激发试验是金标准,但是具有较大的风险,作为常规方法来开展有一定的困难;实验室辅助检测,对于药物过敏相关辅助诊断,目前还只是处在实验研究阶段,但是应用前景良好,开展有效的药物过敏实验室辅助检测应用到指导临床药物实践中是大势所趋。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