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0
0
收藏
分享

可视化神经阻滞联合吸入麻醉完成多指切除术1例

发布人:

y****4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4-28 09:04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11个月零4d

【病案介绍】

主诉

女,年龄11个月零4d,体重8.5kg,ASA分级Ⅲ级
心、肺及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以“左拇指周围见多余指;多余指近节指骨与第一掌骨形成关节”收住入院。

现病史

入院以来精神良好,食欲正常,睡眠正常,体重偏轻。无家族遗传史。

辅助检查

拟行“吸入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末梢神经阻滞麻醉行多余指切除术”,术前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凝血功能及感染4项未见明显异常。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入室后监测心电图(ECG)、心律(HR)、无创袖带血压(NBP)及血氧饱和度(SpO2),面罩吸氧,开放右上肢浅静脉。入室HR131次/min,SpO296%,置入喉罩后七氟烷吸入维持2L/min,行超声引导下腕部正中神经和桡骨远端桡神经浅支神经阻滞。选择曲棍球杆式高频探头行短轴扫查,扫查深度75px,增益适度,使用0.1%罗哌卡因注射液,正中神经及桡神经浅支两点阻滞容量各2ml,超声引导穿刺采用短轴平面内穿刺技术。手术顺利完成,耗时1h,术中未给予其他镇痛药物,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满意,无意外情况发生。术中失血15ml,输入胶体液60ml、5%葡萄糖注射液80ml,术中血压动力学稳定。术后送入麻醉复苏室,患儿情绪稳定,未出现哭闹情况,手指活动度及肌力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术肢可自主活动。

【其他】


【讨论】超声引导下末梢神经阻滞(小神经阻滞)是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发展方向之一,其特点是能根据手术切口和侵犯范围,选择更细致的神经支配区域完成神经阻滞,使患者在感觉神经被阻滞的同时,尽量保留更多的运动功能,从而实现更好的术后康复。特别是对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对术后运动功能被抑制的耐受能力差,因此末梢神经阻滞的意义就更加凸显。桡神经由颈5~8神经纤维组成,其分支包括臂后皮神经、前臂背侧皮神经、肌支、桡神经浅支、桡神经深支。桡神经浅支在肘关节前面下降,被肱桡肌覆盖,经旋后肌下降,绕行肱桡肌深面,与桡动脉伴行,其神经支配区域为手背桡侧半侧、拇指、食指和中指桡侧半侧第一指节背面皮肤。正中神经由颈6~8及胸1神经纤维组成,其分支包括肌支、骨间前神经、正中神经返支、掌皮支、指掌侧总神经。掌皮支外侧支和指掌侧总神经主要支配桡侧3个半手指掌面和中远节指背。本例手术切口和侵犯范围主要受正中神经和桡浅神经支配,阻滞这两条神经,可达到较为满意的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选择曲棍球杆式高频探头在掌侧腕部行尺、桡骨短轴水平面扫查,寻找尺、桡骨末端超声影像,在此切面,尺、桡骨分离清晰,桡骨头稍宽于尺骨头,在尺、桡骨浅层近桡骨侧可见“鸟眼”状高回声团块,内呈高低不均质蜂窝回声特征,此为腕部正中神经。选择球后针头行短轴平面内技术穿刺,针尖到达正中神经,轻微突破神经外膜,注药2ml,持续观察药液浸润、包裹神经情况后,完成阻滞。选择相同探头,在桡骨远端行桡骨短轴水平面扫查,可见超声出现“立柱”状图像,其表面高回声特征是其骨皮质,内呈无回声特征图像为骨性结构的声影,在“立柱”状图像内侧,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桡动脉,此处桡动脉被多支高回声征象的肌筋膜包裹,呈蜘蛛网状,即桡神经浅支所在位置。选择球后针头行短轴平面内技术穿刺,在不损伤桡动脉的前提下,围绕桡动脉注药2ml,完成阻滞。超声引导下末梢神经阻滞可实现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其感觉神经阻滞效果满意,而运动功能保留较好,能有效避开重要组织,降低血管和神经的损伤概率,是四肢手术神经阻滞镇痛和保持自主活动的良好选择。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