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0
0
收藏
分享

罕见Stafne骨缺损1例

发布人:

y****k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4-18 10:57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52岁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男,52岁,

现病史

2016-05-13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进行口腔检查时,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偶然发现右侧下颌骨近下颌角处有一卵圆形透射影,无自觉症状。

查体

颌面两侧对称,右侧下颌骨外形正常,无压痛,表面黏膜正常。

辅助检查

曲面断层片(图1)显示:右侧下颌骨角前切迹上方,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下缘之间可见1.5 cm×0.8 cm大小的卵圆形透射影,边界清楚,边缘呈骨皮质白线,透射影下方仅留一薄层骨质。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Stafne骨缺损(下颌体后部型)。

诊治经过

暂不考虑手术治疗,对该患者进行了半年的随访观察,患者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病损也未见改变。

【其他】


【讨论】Stafne骨缺损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Stafne认为,骨腔可能是由于正常骨组织在之前被Meckel 软骨占据的地方沉积失败而先天性形成的,但是这不能解释为什么软骨占据好发于下颌角附近的下颌神经管以下以及为什么不发生于儿童。目前受到大多数学者支持的观点为骨腔是发育性的,它是下颌骨的舌侧受到邻近涎腺组织的局部压力致其萎缩而形成的。由于发病机制有多种解释,文献中的命名也有很多,如“特发性骨空洞”、“静止性骨缺损”、“静止性骨囊肿”、“下颌迷走唾液腺”等。尽管Stafne骨缺损已被分为4型(下颌体舌侧后部型、下颌体舌侧前部型、下颌升支舌侧型及下颌升支颊侧型),但在大部分文献中提到的Stafne骨缺损多指下颌体后部型,它位于下颌角至第一磨牙区,下颌神经管以下。下颌体前部型多位于前磨牙至尖牙区,下颌舌骨肌之上,对应部位的牙列通常缺失;后部型的发病率是前部型的7倍左右。下颌骨升支的颊侧型或舌侧型非常少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缺损与下颌骨舌侧骨皮质受到来自腺体的挤压有关,下颌体后部型与颌下腺有关,前部型与舌下腺有关,下颌升支的2种缺损型则与腮腺有关。Stafne骨缺损是一种罕见的下颌骨舌侧骨缺损或空腔,通过影像学确诊的下颌体后部型的发病率为0.10%~0.48%;在对尸体下颌骨进行检查的研究中,其发病率为6.06%;缺损好发于40~60岁的男性,20岁以下罕见报道,男女发生比例可达6∶1。Stafne骨缺损的患者很少出现临床症状,一般是在常规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Dereci等研究显示,下颌体后部型缺损的X线可表现出某些特征:(1)下颌角至第一磨牙之间,位于下颌神经管之下;(2)多发生于一侧下颌骨,与牙齿无关联;(3)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单房透射影,卵圆形长径与下颌骨下缘平行;(4)边界清楚,边缘常有致密的骨皮质白线。该研究中还提到,对于诊断下颌体后部型缺损来说,单纯的曲面断层片检查足以用来诊断,而下颌体前部型缺损可能会被误诊为邻近牙齿的根尖周病损或残余囊肿。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MRI的出现也对Stafne骨缺损的诊断提供了帮助。CT是非侵入性的方法,对人体的危害小,它能有效地显示舌侧骨皮质的完整性及缺损周围组织的来源,从而与其他颌骨疾病进行鉴别。Segev等认为,CT比MRI会更容易诊断Stafne骨缺损,但同时也提到应当用MRI来确认缺损中包含的内容物。另外并非所有的缺损内均含有涎腺组织,因此仅将涎腺造影术作为鉴别方法之一。对于怀疑为Stafne骨缺损的病例,Schneider等通过回顾性研究设计出了一套系统的诊断法则,依次遵循曲面断层片、CBCT、MRI,最后为手术探查及组织学检查的顺序,如果当前一步可以获得明确的诊断则无需进行下一步检查。本病例中患者的曲面断层片表现符合下颌体后部型缺损的典型特征,因此诊断为Stafne骨缺损,而没有施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治疗Stafne骨缺损主要有2种方法,分别是随访观察和手术探查。因为该病损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不伴有渐进性生长。因此,大多数学者主张无需进行手术治疗,推荐采取保守方法,即定期进行临床及X线检查,观察周期至少为半年。如果出现与之相关的症状,或是非典型的病例又不能肯定诊断时,可行手术探查并对摘除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骨腔无需特殊处理。由于Stafne骨缺损易被误诊为囊性病损或颌骨肿物,处理不当会使患者遭受不必要的痛苦,因此口腔科医生应该仔细诊断慎重治疗。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