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0
0
收藏
分享

额部恶性神经鞘瘤双侧腮腺淋巴结合肺转移1例

吴***刚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4-11 10:45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41岁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女性,41岁,
发现右侧腮腺肿物3个月、左侧腮腺肿物1个月于2015年6月3日入院。

现病史

右侧肿物有偶发**样疼痛。

既往史

患者额部有一咖啡样斑片,反复挤压**后。生长加快并突出于皮肤表面,10个月前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额部右侧肿物扩大切除游离皮片移植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神经鞘瘤。免疫组化染色各指标示:S-100(+)、NF(-)、CD34(-)、CD68(-)、α-AM(+)、Ki-67(30%+)、CKAEI/AE3(-)、HMB45(-)、P53(+)、Vimentin(+)、MelanA(-)、SMA(-)。家族史:患者两位姑妈有神经纤维瘤病。

查体

右侧耳屏前多个串珠样结节,约1.5 cm×1.5 cm,耳垂水平约2 cm×2.5 cm结节,质硬,活动度差,有压痛。左侧耳屏前可触及1.0 cm×1.0 cm大小结节.质硬。活动度好、界清。双侧无面神经功能损伤症状。额部右侧术后改变.未见异常增生物。全身查体可见面颈部、腹部、后背、上肢等均可见广泛散在的大小不等的咖啡样斑片.其中最大的直径约有1cm。

辅助检查

腮腺CT检查:双侧腮腺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的界限清晰低密度影,最大者约1.6 cm×1.7 cm。增强扫描后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PET—CT检查:(1)额部右侧肿瘤切除术后改变,局部无复发征象;(2)双侧腮腺肿物,PET相应部位可见结节状显像剂异常浓聚,最大SUV值10.5,考虑双侧腮腺转移瘤;(3)右肺下叶背段可见结节影,直径约7.5mm,PET相应部位可见结节状显像剂摄取增高.最大SUV值1.6,考虑右肺下叶转移瘤。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患者全身皮肤有多发性大小不等的咖啡样斑片,诊断为神经纤维瘤病,双侧腮腺和肺部肿物CT、PET—CT检查(图1A)结合病史(额部肿瘤术后病理为恶性神经鞘瘤),诊断为额部恶性神经鞘瘤术后伴双侧腮腺及肺部转移。2015年6月13日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双侧腮腺肿瘤及腺体切除,完整保留面神经。术后病理示:(双侧腮腺)恶性神经鞘瘤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NF(-)、S-100(+)、EMA(灶+)、Vimentin(+)、CKAEI/AE3(-)、GFAP(-)、Ki-67(10%+)、SMA(-)、D2-40(+)、CD34(+)(见图2)。 1个月后在天津市肿瘤医院,全身麻醉胸腔镜下右肺下叶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右下肺叶恶性神经鞘膜瘤。腮腺肿瘤术后约1年,患者左侧顶部头皮出现原有咖啡样斑块上生长的大小约1.5 cm×1cm的实性结节,质硬,与基底组织无粘连。经PET-CT检查(图1B),左侧顶部头皮处结节状软组织影.代谢增高,考虑恶性病变。双侧腮腺区及右肺下叶肿物切除术后改变,未见复发。右侧咽旁间隙肿大淋巴结,伴代谢增高,SUV值约9.02,考虑转移性淋巴结。于2016年7月25日在我科局麻下行“头皮顶部肿物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恶性神经鞘瘤。10d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气管切开全身麻醉下,经下颌骨正中劈开入路进行右侧咽旁间隙肿瘤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咽旁间隙横纹肌及涎腺组织,局部间质淋巴细胞灶状浸润.右侧咽旁间隙淋巴结呈反应性增生。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