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0
0
收藏
分享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骶尾部畸胎瘤切除1例

发布人:

吴***刚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5-04 14:36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37岁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37岁
因体检发现盆腔肿物半月,于2叭5年4月9 日入广东省中医院。

现病史

半月前于外院体检发现盆腔肿块,大小约74 mm×63 mm,行盆腔cT检查提示:右侧盆腔良性囊性病变 93 mm×72 mm,考虑来源于韧带或盆腔包裹性积液可能性大。 2015年3月26日外院就诊,复查妇科彩超检查示:右侧附件混 合性团块92 mm×79 mm×65 mm,边界清,囊壁光滑,考虑畸 胎瘤,官内节育器。近1周患者自觉大便性状改变,变扁、变 细,无便血,无明显尿频,余无特殊不适。发病以来无低热、消 瘦等。

查体

T:36.7℃,P:80次/分,R: 18次/分,BP: 122/80mmHg
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通畅, 分泌物量不多;官颈光滑、可见官内节育器尾;子宫前位,正常 大小;左侧附件未及异常,直肠右后方近盆壁触及囊性肿物大 小约10 cm,表面光滑,无结节感,边界清,活动尚可,无触痛。 三合诊:肿物位于直肠右后方,压迫直肠,直肠黏膜光滑,指套 无血染。

辅助检查

入院后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癌抗原 19-9(cA19-9)、癌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 (AFP)均正常;胃肠镜检查未见异常;妇科彩超检查:官内节育 器,骶前混合性包块97 mm×7l mm×72 mm。全腹部cT平扫+增强+泌尿系统重建(cTu)检查示:右侧附件区囊性病变 (9.6 cm×8.3 cm×8.6 cm),考虑成熟型囊性畸胎瘤可能性 大,见图l。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骶尾部畸胎瘤可能性大。

诊治经过

于2015年4月15日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辅 助下阴式骶尾部畸胎瘤切除术。手术经过:常规三孔技术入 腹,置入腹腔镜,镜下子宫、双侧附件外观未见异常,双侧骶韧带表面见紫蓝色结节。子宫直肠窝偏右侧骶前稍向盆腔内隆 起囊性肿物。直肠前壁与子宫后壁疏松粘连。遂行腹腔镜辅 助下阴式骶前畸胎瘤剔除术。缝吊双侧小**,放置**拉 钩,稀释肾上腺素行**右后壁水压分离,食指放入直肠指示, 于**右后壁中上段行纵行切口,达肿瘤包膜,钳钝性分离,游 离部分囊壁,因囊肿上极、后壁粘连,难以分离,遂转腹腔镜下 手术。上举宫器,分解盆腔粘连,电凝骶韧带表面紫蓝色结节。 超声刀打开子宫直肠反折腹膜,下推直肠,打开囊肿表面肌纤 维,游离囊壁,经腹腔镜、**联合逐步分离,完整剥除囊壁。 分离过程中囊壁破裂,流出黄色质稠油脂样内容物,囊壁光滑。 送冰冻病理检查提示:(骶前肿物)成熟型畸胎瘤。止血、缝合 结束手术。术后病理检查:(骶前肿物)符合成熟型畸胎瘤,其 中可见较多的成熟的神经胶质成分、另见少量软骨组织,见图 2。免疫组化:GFAP(+),Braf(一),神经节细胞(Neu—N,+), cD34(血管+),IDH一1(一)。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大小便正 常,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疼痛,于2015年4月22日出院。随 访1年,患者无大便异常症状,生活质量和性功能情况如常,复 查妇科彩超及AFP检查未提示复发。

【其他】


【月经及婚育史】患者12岁初潮,平素月经规则,周期25—30天,经期5 天,量中,有血块,有痛经,经前**胀痛。末次月经为2015年 4月2日。平素白带量不多,无瘙痒、异味。现离异,G4P1, 2008年使用官内节育器避孕,有性生活,现无生育要求。
【家族史】父亲 因直肠癌去世。我院门诊考虑盆腔肿物:卵巢畸胎瘤?
【讨论】骶尾部畸胎瘤是一种多发于新生儿的实体瘤。成人骶尾 部畸胎瘤十分罕见,目前腹腔镜下行骶前畸胎瘤切除术在国内 外开展亦非常罕见。2.1 流行病学特点骶尾部畸胎瘤好发于婴幼儿及儿童时 期,成人发病率低并且病史长,因此,成人骶尾部畸胎瘤容易漏 诊。因成人骶前畸胎瘤临床上并不多见,且病灶位置深、易反 复感染,故诊断较困难,部分患者常被误诊为肛周脓肿。骶 尾部畸胎瘤约占畸胎瘤发病的40%左右,占骶前肿瘤的9%一 1l%,其中70%一85%为良性,其预后较好;另有10%~15% 为恶性,治疗上除需行手术切除肿瘤外,术后仍需行辅助治疗, 但治疗效果不佳,停止治疗后短期复发率高。2.2病因及分类畸胎瘤在组织结构上属于“全能性细胞”, 其能发育成各种组织结构,这种细胞称为胚芽细胞,尾骨结又 为胚芽细胞的集中点。因此骶尾部好发畸胎瘤。 根据病位不同,骶尾部畸胎瘤可分为3型:①显型:肿瘤几 乎全部在体外,呈球状突出在尾部;②隐型:肿瘤位于直肠与骶 骨之间,在盆腔内发展,压迫直肠和尿道而不向臀部生长;③混 合型:肿瘤向臀部及盆腔内生长,位于直肠和骶骨之间,将直肠 推向前方,尾骨向后倾且被肿瘤包绕。本例患者即属于隐 型骶尾部畸胎瘤。2.3 临床表现与诊断骶前畸胎瘤起病隐匿,发展缓慢,早期 可无任何症状。骶前畸胎瘤的临床症状多与压迫邻近脏器相 关,这是因为肿瘤瘤体多向上下两端生长,向上在骶前问隙中 生长,产生骶尾部胀痛,出现直肠压迫及排尿不畅等症状,向下 接近皮肤感染,甚至破溃形成窦道。 对于大多数外生型骶尾部畸胎瘤可通过临床表现及触及 肿块进行早期诊断。然而,针对腹部、盆腔及隐形骶尾部畸胎 瘤则需仔细的腹部查体和直肠指诊。辅助检查方面,超声检查 因其简单无创常作为首选,同时可以明确病灶大小及与周围组 织毗邻关系。x线检查可发现骨骼、牙齿等异常钙化影。盆腔 cT检查能更好地显示病灶成分、范围,从而确定其位置与形态 特点,指导手术治疗。有研究报道,成人恶性骶尾部畸胎瘤患 者血清AFP测定值一般大于25 ng/ml,所以可通过检测血清 AFP来鉴别成人骶尾部畸胎瘤患者的良恶性H J。肿瘤组织中 有内胚窦瘤(卵黄囊瘤)和胚胎癌这两种成分之一者,血清 AFP可能升高,恶性畸胎瘤刚好属于此二者,而良性畸胎瘤不 属于,故血清AFP不高,以此鉴别。 结合此病例,患者粪便型状改变及直肠指诊、三合诊符合 临床诊断,而妇科彩超及CT检查提示肿物来源于附件区,与 专科检查违背,故临床诊断时不可全依赖辅助检查,骶前畸胎 瘤的临床诊断中需要综合评判方可减少误诊可能性。 2.4治疗手术是治疗骶尾部畸胎瘤的唯一有效手段。手术 途径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及与周围器官组织的关系等,主要 有经腹、经**、经骶尾旁、经骶腹联合入路和腹腔镜微创手 术。目前手术治疗多采用经骶尾部入路或会阴入路,通常 肿瘤直径小于8 cm,位于骶尾下10 cm,可选择骶尾入路,但如 肿瘤大、位置高,则暴露困难、手术难度大、创伤大、恢复慢,这 两种入路均不易切除赶紧,术后容易复发。经**途径的手术 适应证与经骶尾部入路相似,需通过经**延伸的切口进入骶 前区域,因此手术视野的暴露更困难。经腹入路适用于病灶位 置较高、下界在尾骨尖以上,但因手术空间狭窄,故并发症较 多。经骶腹联合入路尤其适用于骨盆狭窄者、病灶位于骶尾问 隙下部,缺点是创伤大、易并发切口感染。 骶尾部畸胎瘤手术时必须做到完整切除,杜绝复发可能。 腹腔镜有视野暴露清楚、创伤小的优点,但由于骶尾部畸胎瘤 位于腹膜后,周围结直肠、输尿管大血管、神经较多,完整切除 难度大,发生致命性大出血和重要脏器损伤可能性大,因此,国 内外有关腹腔镜下行骶尾部畸胎瘤切除术的报道极少。然而 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优势在于手术切口小,放大效果使狭窄的骶 前间隙具有良好的手术视野,增加会**辅助切口将减少手术 难度。根据该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盆腔包块较大,约10 cm, 位置较低,经直肠指诊触及肿物上极位于第三骶椎以下且距离肛缘10 cm,下极距离**口约2 cm,综合肿瘤大小及部位,手 术方式应选择腹腔镜下阴式骶尾部畸胎瘤切除术。 根据近几年国内外经验,结合本例患者手术情况,总结出 腹腔镜下切除骶前畸胎瘤手术及围手术期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术前准备应充分:术前彻底清洁灌肠,做好胃肠道准备,肿瘤 较大时留置尿管,必要时术前应用抗生素。②手术技巧:手术 时需打开后腹膜,术中防止损伤周围器官如输尿管及直肠。可 借助超声刀沿直肠边缘及畸胎瘤的一侧打开后腹膜,将肿瘤从 直肠边缘完整游离出。术中一定要注意防止大出血,在分离肿 瘤时,采取腹腔镜辅助向上牵拉肿瘤,钝、锐性分离相结合,可 减少出血;如畸胎瘤位于骶前,分离动作必须轻柔,以免划破静 脉丛引起大出血;及时结扎小的渗血血管,阻止断端回缩可有 效止血。有术者提出,腹腔镜下行骶正中动脉结扎术能有 效减少出血。可用超声刀沿着肿瘤的边缘将肿瘤从骶骨上完 整游离,逐步切除将骶前间隙打开。如畸胎瘤与尾骨粘连严重 而不易分离,应一并切除尾骨。如肿瘤侵犯盆壁,需完全游离 输尿管,暴露髂内血管,从盆壁上完整切除肿瘤,甚至可切除部 分肛提肌。肿瘤下极低者,腹腔镜暴露困难,此时**或会阴 部可作切口辅助,本例患者即属于该术式。③术后并发症的预 防及治疗:为预防复发及感染,术后应积极地冲洗切口,吸净积 液,留置引流。针对术后长期随访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和性功能 情况,发现接近3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大小便 失禁、膀胱输尿管反流等,术后维持**括约肌功能和盆底结 构重建可改善远期并发症。 总之,无论何种术式,骶尾部畸胎瘤手术时必须做到完整 切除,否则术后复发率高。恶性畸胎瘤手术应尽可能切除完 整,并辅助联合化疗,延长生存时间。另外,无论良性或者恶 性,患者术后应定期随访监测血清AFP水平,AFP不降或降后 反升说明病灶残留或复发,且良性畸胎瘤多次复发后恶变几率 将升高。患者需定期复查B超及cT检测,及时了解有无畸胎 瘤复发征象。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