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2
0
收藏
分享

原发性子宫内膜样腺癌合并卵巢腺鳞癌1例

发布人:

爱****籍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5-04 14:37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48岁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48岁
因不规则**流血、流液3年余,加重2天于 2016年5月7日急诊入我院。

现病史

患者3年问因不规则**流血、 流液,多次就诊于外院,给予对症治疗,期间多次建议行官腔镜 检查及腹腔镜探查术,均予以拒绝。患者平素月经周期规律, 经量中等,经期5—7天,偶有痛经,G:P。。2天前突然出现大 量**流血,来急诊科就诊,查Hb 47.5∥L,遂以“异常子宫出 血,重度贫血”收入妇科。

查体

T:37℃,P:109次/分,R: 20次/分,BP: 90/56mmHg
,体质量指数(BMI)15.6 kg/m 2,发 育偏瘦,营养差,慢性病容,贫血貌。腹软,无压痛,反跳痛,下 腹部稍膨隆,可触及一大小约10 cm的包块,活动度差。妇科 检查:外阴发育正常,**畅,见少量凝血块,未见异常赘生物, 官颈光滑,子宫增大,无压痛,活动度差,双侧附件可扪及肿块, 与子宫分界不清。

辅助检查

腹部B超检查示:子宫内膜不均匀性增厚 5 1 mm,宫颈管上段黏膜增厚16 mm。双侧附件见囊实性肿块, 右侧肿块大小140 mm×87 mm×106 mm,左侧肿块大小 6l mm×39 mm×49 mm。CT检查考虑:①子宫内膜癌,侵及浅 肌层,多发性子宫肌瘤;②卵巢癌,周围肠管粘连。实验室检查: 唧v52(+),肿瘤标志物:cAl25 53.6彬L,cAl99 185.23 ku/L,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27.7¨g/L,cAl53、AFP、cEA在正 常范围。纠正重度贫血后,予分段诊刮病理示:子宫内膜复杂 型增生过长,局部癌变。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①子宫内膜癌;②卵巢癌?

诊治经过

遂于2016年5月12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官明显 增大,前壁光滑;子宫后壁与直肠、乙状结肠及盆壁广泛致密粘 连,未见明显组织间隙。膀胱、输尿管、子宫、双侧附件失去正 常解剖位置,双侧附件完全失去正常形态,粘连包裹。右侧、左 侧附件肿块大小分别14 cm×10 cm和6 cm×5 cm。盆腔及双 侧附件区可见大量黄色脓液,约700 rrIl。肝区、脾区、胃区、膈 肌、大网膜表面未见明显占位病变;盆腔及腹主动脉旁可见数 枚肿大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示:双侧卵巢子宫内膜样腺 癌。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大网膜+ 阑尾+盆腔淋巴结切除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剖视子 宫及双侧附件见:子宫内膜厚约1.O一2.5 cm,向外生长并向官 颈管延伸;附件肿物壁厚o.4一1.o cm,部分**状组织(见图 1、图2)。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示(见图3、图4):①左侧卵巢子 宫内膜样腺癌;②右侧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卵巢腺鳞癌;③子 宫高分化子官内膜样腺癌,浸润<l/2子宫肌层,累及两侧官 角、官颈管;④两侧宫旁、大网膜、左侧骶韧带病灶、盆腔淋巴 结、右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腹主动脉淋巴结、大网膜未见癌转 移,左侧腹主动脉旁l粒淋巴结见癌转移;⑤腹腔冲洗液未查见肿瘤细胞;⑥免疫组化:cK7(+),cl(20(一),cAⅢ(+), ER/PR约95%(+),cerbB2(一),ki一67约40%(+)。结合 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结果,术后诊断为:①子宫内膜癌(G1)Ⅲ 期;②右侧卵巢腺鳞癌Ic期;③盆腔脓肿;④盆腔粘连;⑤肠粘 连;⑥失血性贫血;⑦子宫肌瘤。术后给予3次腹腔热灌注治 疗及TP方案化疗1次后出院。术后及治疗期间肿瘤标志物均 波动于正常范围,共给予TP方案6个疗程及盆腔外照射放疗。 定期随访至今,病情稳定未见复发。

【其他】


【讨论】原发性子宫内膜样腺癌同时合并卵巢腺鳞癌罕见,报道极 少,因而对其组织发生、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预后尚不清楚。2.1 双癌的发病机制子官内膜和卵巢会同时发生癌变的发 病机制可能有以下几种学说:①延伸的苗勒管系统,Phupong 等报道,原发生殖道官颈、子宫内膜、卵巢同时癌变,组织病 理学证明为不同组织学类型;②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学说:子 宫内膜异位症最易发生恶变的部位是卵巢,Terada怛1报道,两 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为卵巢腺鳞癌,组织病理学观察到 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移行为腺鳞癌;③共同激素受体学说; ④癌基因突变学说;⑤腺鳞癌起源假说:起源于多潜能的干细 胞向两种恶性表型分化,鳞状化生的腺上皮恶变,腺癌逐渐发 展恶化成鳞癌即腺癌鳞癌化,shoji等组织病理学发现1例 腺鳞癌来源于子宫内膜样腺癌。2.2盆腔炎性疾病与卵巢癌关于卵巢癌的起源,盆腔炎性 疾病(PID)相关学说是其中之一。1995年,Risch等报道,盆 腔炎性疾病增加了患卵巢癌的风险,PID发病次数越多,卵巢 癌发病率越高。Lin等进行大规模的队列研究,表明PID与 卵巢癌相关。许多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多种上皮性肿瘤起源 于感染炎症部位,慢性炎症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本例 患者有贫血病史,盆腔组织长期暴露于各种炎性介质中、机体 免疫系统低下等可能是癌变诱因,也不能排除与高危型 HPV52型的感染相关。2.3原发性双癌的判断根据soliman等M1提出的子官内膜 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诊断标准,本例患者子宫内膜样腺癌并浅 肌层浸润伴有双侧卵巢内膜样腺癌,考虑为蔓延转移的可能性 较大,即原发性子官内膜癌伴双侧卵巢转移;而右侧卵巢腺鳞 癌成分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病理学上存在明显差异,所以符 合原发性双癌的诊断标准,即子宫内膜样腺癌Ⅲ期,右侧卵巢 腺鳞癌IC期。 原发性子宫内膜样腺癌合并卵巢腺鳞癌临床上主要表现 为异常**流血和腹部包块。如果是盆腔包块伴有不规律阴 道流血,应行诊刮术,以明确子官内膜病变。术中发现卵巢肿 瘤,应留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术后剖视子宫 仔细观察子宫内膜病变,考虑到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的 可能性,应提醒病理科医生注意,以提高双癌的诊断率。2.4治疗原发性子宫内膜样腺癌合并卵巢腺鳞癌极其罕 见,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无标准的治疗模式,首选治疗方案 仍是手术切除肿瘤、去掉原发病灶。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双侧 附件(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切除+大网膜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必要时加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多点活检术、 阑尾切除术等。术后辅以化疗,并根据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 型等指标决定是否放疗。由于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治疗与转移 癌的治疗有原则性区别,此病例为子宫内膜癌Ⅲ期和卵巢癌I 期,治疗上按卵巢癌手术范围手术,术后按子官内膜癌期别辅 助化疗和放疗。2.5预后很多研究表明,影响肿瘤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病 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等。soliman等发现,子宫内膜和卵巢同时为内膜样癌患者总体生存期好于非 内膜样癌或混合病理成分患者。妇科肿瘤学组(GOG)进行的 前瞻性研究中子宫内膜和卵巢均为组织学I级患者5年复发 率低于Ⅱ、Ⅲ级患者。美国妇科肿瘤学组统计报道,子官内膜 与卵巢两个部位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患者,其预后好于两个 部位为不同病理类型的双癌,由此可见病理组织学类型是 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双癌局限在子宫内膜和卵巢,发 现时病变处于早期,无血管和淋巴管浸润,治疗效果较好,而晚 期的双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差。本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余,无 复发,现仍存活。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样腺癌合并卵巢腺鳞癌具有不同于单 纯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在临床中应 加以区别对待。由于原发子宫内膜样腺癌合并卵巢腺鳞癌罕 见报道,需要收集更多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以建立有效的治 疗方案,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荣****院 持之以恒LV2

子宫内膜样腺癌合并卵巢腺鳞癌具有不同于单纯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在临床中应加以区别对待。

荣****院 持之以恒LV2

病人的配合很重要,应加强医患沟通。以免病情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