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介绍】
主诉
【家族史】
亲属5人先后患癌,先证者系大弟(家系图中7),1994年9月确诊肝癌、HBV(+),未治生存8个月;二证者二弟(家系图中8),2004年4月初确诊肝癌、HBV(+),手术加TACE,生存47个月;三证者本人(家系图中6),2004年4月19日确诊肝癌、HBV(+),手术加TACE;四证者(家系图中5),系***无血缘关系哥哥,2005年7月确诊肝癌、HBV(+),仅TACE,生存23个月;五证者父,2011年3月确诊喉癌、HBV(-),未治生存24个月。
家系图中l~4均于1980年前出嫁、HBV(-)、健康,家系图中9和10仅HBV(+)。
【讨论】
家族聚集癌是指整个家族中有两人或以上确诊为癌,可以是一种癌也可以是多种,家族成员仅限于与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一级和二级亲属。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发现癌具有家族聚集特性,由于缺乏系统深入的相关研究,具体机制不明,目前推测可能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通常认为系两种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家系图特点:a.发病者均为男性;b.二代4人发病均为肝癌,且家系图中5系一起生活无血缘关系;c.家系图中5~10 HBV(+)、4/6发病,家系图中1~4 HBV(-)、0/4发病;d.发病者有共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癌具有遗传特性已被广泛认可,家族聚集癌特指仅限于有血缘关系的一级和二级亲属,强调的是血缘关系,即遗传背景。癌患者后代患癌的风险明显增高,男性发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年龄在30岁以上居多,本例均为男性、一级亲属、年龄在40~43岁之间,父最后确诊且为喉癌,可能系本家族聚集的重要原因,后代遗传父辈癌基因,在某特定条件下被激活而引发癌,理论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任何一种或共同变化即可导致癌发生,但目前主张多基因协同、多步骤学说,即至少有两个以上功能不同的癌基因异常激活才有可能引发癌变,系一个多基因、多阶段、多途征的异常复杂过程,对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遗传在家族聚集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证明遗传是家族聚集癌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究竟起多大作用尚无定论,也有学者认为癌的家族聚集现象不一定为遗传因素影响,例如肝癌,它最可能与乙肝聚集有关,就本例而言,先证者系二代家系图中7,且集中在二代、均为肝癌、HBV(+),特别是家系图中5无血缘关系,但有共同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分析与HBV感染关系更为密切,有文献报告乙肝聚集家族肝癌呈现高发的特点。
陈务卿等报告70%家族性乙肝患者最终会按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发展,指出这是肝癌家族聚集原因所在,全世界每年平均有25万人死于肝癌,而我国占45%,提出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河南林县食管癌、广东惠州鼻咽癌、非洲Burkitt淋巴瘤等发病与地域有关,即与环境有关。随着对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认为是多种环境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本家系图中1~4 HBV(-)且在1980年前出嫁离开原居住地,0/4发病,因此可以认为发病与1980年后的环境密切相关,证明环境为家族性聚集癌的又一重要因素。我国2004年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有7.35%HBV携带者,既1亿的HBV感染人群,但大多数最终没有发展肝癌,而有肝癌家族史的成员即使不在相同环境下生活最终也会发生肝癌,同为HBV感染的两个群体而肝癌的发病率却不同,即使同一家系中癌的发生也不是均等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有些容易发生,有些不易,可见肝癌的发生发展还与某些易感因素有关,这些易感因素在发病中也可能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增高,引起癌聚集,这一现象提示易感性可能是又一重要因素。因此可以概括地认为:家族聚集癌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易感因素三者密切相关,遗传癌基因是内在因素,共同生活环境是外在因素,同时还受易感性影响,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个总效应。
家族聚集癌强调血缘关系,家族内有一二级血缘关系的亲属中超过2人以上有患癌史,才归为家族聚集癌,有意思的是本例没有血缘关系而生活在同一家庭中的(家系图中5)也照样发病,这是否属于家族聚集呢?夫妻之间无血缘关系但有长期共同生活的环境,也有很多共同患癌的报道,这算不算家族聚集呢?因此目前的定义似乎不能准确地包含“家族”这一概念,仅强调血缘关系并不合适,更确切地说“家族”应该是指有血缘关系或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的群体,才能更完整地含盖,这一延伸是否能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有待进一步讨论,并对家族聚集癌高发地区进行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研究。
现病史
【家族史】
亲属5人先后患癌,先证者系大弟(家系图中7),1994年9月确诊肝癌、HBV(+),未治生存8个月;二证者二弟(家系图中8),2004年4月初确诊肝癌、HBV(+),手术加TACE,生存47个月;三证者本人(家系图中6),2004年4月19日确诊肝癌、HBV(+),手术加TACE;四证者(家系图中5),系***无血缘关系哥哥,2005年7月确诊肝癌、HBV(+),仅TACE,生存23个月;五证者父,2011年3月确诊喉癌、HBV(-),未治生存24个月。
家系图中l~4均于1980年前出嫁、HBV(-)、健康,家系图中9和10仅HBV(+)。
【讨论】
家族聚集癌是指整个家族中有两人或以上确诊为癌,可以是一种癌也可以是多种,家族成员仅限于与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一级和二级亲属。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发现癌具有家族聚集特性,由于缺乏系统深入的相关研究,具体机制不明,目前推测可能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通常认为系两种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家系图特点:a.发病者均为男性;b.二代4人发病均为肝癌,且家系图中5系一起生活无血缘关系;c.家系图中5~10 HBV(+)、4/6发病,家系图中1~4 HBV(-)、0/4发病;d.发病者有共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癌具有遗传特性已被广泛认可,家族聚集癌特指仅限于有血缘关系的一级和二级亲属,强调的是血缘关系,即遗传背景。癌患者后代患癌的风险明显增高,男性发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年龄在30岁以上居多,本例均为男性、一级亲属、年龄在40~43岁之间,父最后确诊且为喉癌,可能系本家族聚集的重要原因,后代遗传父辈癌基因,在某特定条件下被激活而引发癌,理论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任何一种或共同变化即可导致癌发生,但目前主张多基因协同、多步骤学说,即至少有两个以上功能不同的癌基因异常激活才有可能引发癌变,系一个多基因、多阶段、多途征的异常复杂过程,对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遗传在家族聚集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证明遗传是家族聚集癌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究竟起多大作用尚无定论,也有学者认为癌的家族聚集现象不一定为遗传因素影响,例如肝癌,它最可能与乙肝聚集有关,就本例而言,先证者系二代家系图中7,且集中在二代、均为肝癌、HBV(+),特别是家系图中5无血缘关系,但有共同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分析与HBV感染关系更为密切,有文献报告乙肝聚集家族肝癌呈现高发的特点。
陈务卿等报告70%家族性乙肝患者最终会按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发展,指出这是肝癌家族聚集原因所在,全世界每年平均有25万人死于肝癌,而我国占45%,提出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河南林县食管癌、广东惠州鼻咽癌、非洲Burkitt淋巴瘤等发病与地域有关,即与环境有关。随着对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认为是多种环境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本家系图中1~4 HBV(-)且在1980年前出嫁离开原居住地,0/4发病,因此可以认为发病与1980年后的环境密切相关,证明环境为家族性聚集癌的又一重要因素。我国2004年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有7.35%HBV携带者,既1亿的HBV感染人群,但大多数最终没有发展肝癌,而有肝癌家族史的成员即使不在相同环境下生活最终也会发生肝癌,同为HBV感染的两个群体而肝癌的发病率却不同,即使同一家系中癌的发生也不是均等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有些容易发生,有些不易,可见肝癌的发生发展还与某些易感因素有关,这些易感因素在发病中也可能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增高,引起癌聚集,这一现象提示易感性可能是又一重要因素。因此可以概括地认为:家族聚集癌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易感因素三者密切相关,遗传癌基因是内在因素,共同生活环境是外在因素,同时还受易感性影响,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个总效应。
家族聚集癌强调血缘关系,家族内有一二级血缘关系的亲属中超过2人以上有患癌史,才归为家族聚集癌,有意思的是本例没有血缘关系而生活在同一家庭中的(家系图中5)也照样发病,这是否属于家族聚集呢?夫妻之间无血缘关系但有长期共同生活的环境,也有很多共同患癌的报道,这算不算家族聚集呢?因此目前的定义似乎不能准确地包含“家族”这一概念,仅强调血缘关系并不合适,更确切地说“家族”应该是指有血缘关系或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的群体,才能更完整地含盖,这一延伸是否能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有待进一步讨论,并对家族聚集癌高发地区进行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研究。
查体
【家族史】
亲属5人先后患癌,先证者系大弟(家系图中7),1994年9月确诊肝癌、HBV(+),未治生存8个月;二证者二弟(家系图中8),2004年4月初确诊肝癌、HBV(+),手术加TACE,生存47个月;三证者本人(家系图中6),2004年4月19日确诊肝癌、HBV(+),手术加TACE;四证者(家系图中5),系***无血缘关系哥哥,2005年7月确诊肝癌、HBV(+),仅TACE,生存23个月;五证者父,2011年3月确诊喉癌、HBV(-),未治生存24个月。
家系图中l~4均于1980年前出嫁、HBV(-)、健康,家系图中9和10仅HBV(+)。
【讨论】
家族聚集癌是指整个家族中有两人或以上确诊为癌,可以是一种癌也可以是多种,家族成员仅限于与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一级和二级亲属。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发现癌具有家族聚集特性,由于缺乏系统深入的相关研究,具体机制不明,目前推测可能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通常认为系两种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家系图特点:a.发病者均为男性;b.二代4人发病均为肝癌,且家系图中5系一起生活无血缘关系;c.家系图中5~10 HBV(+)、4/6发病,家系图中1~4 HBV(-)、0/4发病;d.发病者有共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癌具有遗传特性已被广泛认可,家族聚集癌特指仅限于有血缘关系的一级和二级亲属,强调的是血缘关系,即遗传背景。癌患者后代患癌的风险明显增高,男性发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年龄在30岁以上居多,本例均为男性、一级亲属、年龄在40~43岁之间,父最后确诊且为喉癌,可能系本家族聚集的重要原因,后代遗传父辈癌基因,在某特定条件下被激活而引发癌,理论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任何一种或共同变化即可导致癌发生,但目前主张多基因协同、多步骤学说,即至少有两个以上功能不同的癌基因异常激活才有可能引发癌变,系一个多基因、多阶段、多途征的异常复杂过程,对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遗传在家族聚集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证明遗传是家族聚集癌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究竟起多大作用尚无定论,也有学者认为癌的家族聚集现象不一定为遗传因素影响,例如肝癌,它最可能与乙肝聚集有关,就本例而言,先证者系二代家系图中7,且集中在二代、均为肝癌、HBV(+),特别是家系图中5无血缘关系,但有共同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分析与HBV感染关系更为密切,有文献报告乙肝聚集家族肝癌呈现高发的特点。
陈务卿等报告70%家族性乙肝患者最终会按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发展,指出这是肝癌家族聚集原因所在,全世界每年平均有25万人死于肝癌,而我国占45%,提出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河南林县食管癌、广东惠州鼻咽癌、非洲Burkitt淋巴瘤等发病与地域有关,即与环境有关。随着对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认为是多种环境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本家系图中1~4 HBV(-)且在1980年前出嫁离开原居住地,0/4发病,因此可以认为发病与1980年后的环境密切相关,证明环境为家族性聚集癌的又一重要因素。我国2004年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有7.35%HBV携带者,既1亿的HBV感染人群,但大多数最终没有发展肝癌,而有肝癌家族史的成员即使不在相同环境下生活最终也会发生肝癌,同为HBV感染的两个群体而肝癌的发病率却不同,即使同一家系中癌的发生也不是均等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有些容易发生,有些不易,可见肝癌的发生发展还与某些易感因素有关,这些易感因素在发病中也可能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增高,引起癌聚集,这一现象提示易感性可能是又一重要因素。因此可以概括地认为:家族聚集癌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易感因素三者密切相关,遗传癌基因是内在因素,共同生活环境是外在因素,同时还受易感性影响,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个总效应。
家族聚集癌强调血缘关系,家族内有一二级血缘关系的亲属中超过2人以上有患癌史,才归为家族聚集癌,有意思的是本例没有血缘关系而生活在同一家庭中的(家系图中5)也照样发病,这是否属于家族聚集呢?夫妻之间无血缘关系但有长期共同生活的环境,也有很多共同患癌的报道,这算不算家族聚集呢?因此目前的定义似乎不能准确地包含“家族”这一概念,仅强调血缘关系并不合适,更确切地说“家族”应该是指有血缘关系或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的群体,才能更完整地含盖,这一延伸是否能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有待进一步讨论,并对家族聚集癌高发地区进行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研究。
辅助检查
【家族史】
亲属5人先后患癌,先证者系大弟(家系图中7),1994年9月确诊肝癌、HBV(+),未治生存8个月;二证者二弟(家系图中8),2004年4月初确诊肝癌、HBV(+),手术加TACE,生存47个月;三证者本人(家系图中6),2004年4月19日确诊肝癌、HBV(+),手术加TACE;四证者(家系图中5),系***无血缘关系哥哥,2005年7月确诊肝癌、HBV(+),仅TACE,生存23个月;五证者父,2011年3月确诊喉癌、HBV(-),未治生存24个月。
家系图中l~4均于1980年前出嫁、HBV(-)、健康,家系图中9和10仅HBV(+)。
【讨论】
家族聚集癌是指整个家族中有两人或以上确诊为癌,可以是一种癌也可以是多种,家族成员仅限于与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一级和二级亲属。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发现癌具有家族聚集特性,由于缺乏系统深入的相关研究,具体机制不明,目前推测可能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通常认为系两种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家系图特点:a.发病者均为男性;b.二代4人发病均为肝癌,且家系图中5系一起生活无血缘关系;c.家系图中5~10 HBV(+)、4/6发病,家系图中1~4 HBV(-)、0/4发病;d.发病者有共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癌具有遗传特性已被广泛认可,家族聚集癌特指仅限于有血缘关系的一级和二级亲属,强调的是血缘关系,即遗传背景。癌患者后代患癌的风险明显增高,男性发病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年龄在30岁以上居多,本例均为男性、一级亲属、年龄在40~43岁之间,父最后确诊且为喉癌,可能系本家族聚集的重要原因,后代遗传父辈癌基因,在某特定条件下被激活而引发癌,理论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任何一种或共同变化即可导致癌发生,但目前主张多基因协同、多步骤学说,即至少有两个以上功能不同的癌基因异常激活才有可能引发癌变,系一个多基因、多阶段、多途征的异常复杂过程,对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遗传在家族聚集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证明遗传是家族聚集癌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究竟起多大作用尚无定论,也有学者认为癌的家族聚集现象不一定为遗传因素影响,例如肝癌,它最可能与乙肝聚集有关,就本例而言,先证者系二代家系图中7,且集中在二代、均为肝癌、HBV(+),特别是家系图中5无血缘关系,但有共同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分析与HBV感染关系更为密切,有文献报告乙肝聚集家族肝癌呈现高发的特点。
陈务卿等报告70%家族性乙肝患者最终会按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发展,指出这是肝癌家族聚集原因所在,全世界每年平均有25万人死于肝癌,而我国占45%,提出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河南林县食管癌、广东惠州鼻咽癌、非洲Burkitt淋巴瘤等发病与地域有关,即与环境有关。随着对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认为是多种环境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本家系图中1~4 HBV(-)且在1980年前出嫁离开原居住地,0/4发病,因此可以认为发病与1980年后的环境密切相关,证明环境为家族性聚集癌的又一重要因素。我国2004年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有7.35%HBV携带者,既1亿的HBV感染人群,但大多数最终没有发展肝癌,而有肝癌家族史的成员即使不在相同环境下生活最终也会发生肝癌,同为HBV感染的两个群体而肝癌的发病率却不同,即使同一家系中癌的发生也不是均等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有些容易发生,有些不易,可见肝癌的发生发展还与某些易感因素有关,这些易感因素在发病中也可能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增高,引起癌聚集,这一现象提示易感性可能是又一重要因素。因此可以概括地认为:家族聚集癌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易感因素三者密切相关,遗传癌基因是内在因素,共同生活环境是外在因素,同时还受易感性影响,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个总效应。
家族聚集癌强调血缘关系,家族内有一二级血缘关系的亲属中超过2人以上有患癌史,才归为家族聚集癌,有意思的是本例没有血缘关系而生活在同一家庭中的(家系图中5)也照样发病,这是否属于家族聚集呢?夫妻之间无血缘关系但有长期共同生活的环境,也有很多共同患癌的报道,这算不算家族聚集呢?因此目前的定义似乎不能准确地包含“家族”这一概念,仅强调血缘关系并不合适,更确切地说“家族”应该是指有血缘关系或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的群体,才能更完整地含盖,这一延伸是否能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有待进一步讨论,并对家族聚集癌高发地区进行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研究。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