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0
0
收藏
分享

Ilizarov技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所致肢体畸形1​例

爱****籍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7-04-25 15:33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26岁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女,26 岁
因“四肢畸形,功能障碍10 年”入院

现病史

10 年前,即2005 年1 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睡眠增多,当地诊所考虑“癔病”,给予“针灸”等治疗,症状无改善,未进一步诊治。2006 年3 月,家属发现患者写字较前变丑,越写越小,流涎,行走时脚后跟抬离地面困难,行走不稳,至当地县医院检查核磁共振提示“双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诊断“肝豆状核变性”,未作特殊治疗,上述症状缓慢加重,逐渐出现手持物动作笨拙。2006 年4月在安徽某研究所就诊,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给予驱铜、保肝、保脑,对症改善肌张力等综合治疗,1 个月余出院时流涎改善,行走不稳无明显改变。2007 年再次在该院巩固治疗4 个疗程,因“血象较低”,转外院行“脾切除术”治疗,又经多次治疗四肢肌张力增高症状有所改善。四肢畸形逐渐明显,表现为双足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畸形,双腕关节垂腕痉挛畸形,生活不能自理,为做进一步治疗来本院。

查体

神志清楚,精神一般,言语不清,答题切题,咽反射稍迟钝,软腭抬举尚可。轮椅推入病房,不能行走,姿势欠协调。患者双手诸指掌指及指间关节呈屈曲痉挛畸形,左腕屈腕畸形,左上肢肘关节伸直受限,左足呈僵硬性马蹄内翻高弓畸形,右侧踝关节轻度跖屈,双足足趾呈屈曲畸形。双上肢肌力5 级,双下肢5-级,肌张力呈铅管样增高。双侧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双手指鼻及快速轮替动作笨拙;全身皮肤及双侧巩膜无黄染,未见明显角膜色素环。牙龈增生。腹平软,左腹部可见一长约15 CM 陈旧性手术瘢痕,肝肋下未触及,脾已切除,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4.2×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0.89×109/L,PLT 464×109/L,血红蛋白96 g/L,中性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正常。肝功能:总胆汁酸2.9 umol/L 正常,总胆红素13.4 umol/L,直接胆红素5.3 umol/L,白蛋白41.0g/L,ALT 10IU/L,AST 16IU/L。肾功能:肌酐25.4 umol/L,尿素氮3.44 umol/L。电解质:血钾4.26 mmol/L,血钠142.3 umol/L,血氯103.7 mmol/L,均正常。血糖4.72 mmol/L。血脂:甘油三酯0.71 mmol/L,总胆固醇3.34 mmol/L。同型半胱氨酸11.0 umol/L 正常。血氨22 ug/L。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11.9 s,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0.6 s,纤维蛋白原3.32 g/L 均正常。铜生化:CU 2.91 umol/L,SCO O.062OD,CP 54.3 ng/ml (正常值)。心电图正常。腹部彩超提示:肝豆状核病样改变,胆囊炎。骨密度正常。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入院后经入院检查及专科查体,初步诊断:肝豆状核变性致肢体畸形,左侧马蹄内翻足畸形(痉挛型,僵硬性)(图1)。

诊治经过

制定诊疗方案,注意减少食物含铜量(<1 mg/d),限制含铜多的饮食,如坚果类、巧克力、豌豆、蚕豆、玉米、香菇、贝壳和螺类、蜜糖、动物肝和血等。高氨基酸、高蛋白饮食促进尿铜排泄。专门护士进行心理疏导。术前检查完备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跟腱延长+胫后肌、母长、趾长屈肌腱延长+跟距关节融合+跖腱膜松解+Ilizarov 矫形外固定术”。术后给予抗炎治疗,继续驱铜、保肝治疗,抬高患肢。术后1 周逐渐矫正畸形,1 mm/d,分4 次进行,1 个月后左足畸形矫形满意,可下地站立,辅助下缓慢行走。上肢及右下肢未做特殊处理。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