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0
0
收藏
分享

累及鼻腔鼻窦的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一例

发布人:

s****4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7-03-27 11:47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57岁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男,57岁
2012年7月因“牙龈天疱疮”就诊于我院皮肤科

现病史

给予甲泼尼龙片每日48 mg 口服,逐渐减量为16 mg,同时口服阿仑膦酸钠,每日70 mg预防骨质疏松。2014年1月患者因右侧面部肿胀、疼痛,回吸吐出有臭味的黄色黏稠脓液2周就诊于我科,门诊诊断为“牙源性鼻窦炎”,行“右侧颊龈部切开引流术”,引流出黄色黏稠脓液,细菌培养结果为草绿色链球菌、奈瑟菌。口腔科建议耳鼻咽喉科先控制上颌窦内感染,患者遂于2014年1月14日收入我科。

既往史

患者否认糖尿病病史。

查体

面部肿胀,皮肤发红,皮温高,右侧面颊部皮肤菲薄几要破溃,质硬,按压疼痛(图1)。鼻中隔右偏,双侧总鼻道及中鼻道可见黄脓涕,双侧上颌窦压痛(+)。右上颌颊龈沟可见切开之瘘口,挤压可见脓液溢出。双侧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

鼻窦CT: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内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充填;双侧上颌窦开口堵塞,双侧上颌窦下壁及部分上颌骨骨质破坏吸收(图2),鼻中隔右偏。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牙源性鼻窦炎、面部蜂窝织炎、鼻中隔偏曲。

诊治经过

入院后第1天局麻下行内镜下双侧上颌窦脓液引流术。术中见左侧中鼻甲肥大,骨质增生,鼻中隔右偏,双侧中鼻道难以暴露。故行双侧下鼻道开窗术,探下鼻道外侧壁骨质明显增厚变硬,开窗器难以进入,遂以骨凿凿人上颌窦腔,其内大量脓液,用生理盐水冲洗窦腔。扩大右侧上颌颊龈沟瘘口,释放出大量脓液。患者右侧面部菲薄皮肤破溃,溢出大量脓液。脓液细菌培养及真菌镜检结果均为阴性。术后患者鼻部症状缓解,嘱其出院后口腔医院继续诊治。 患者遂就诊于口腔医院,查体:右面部肿胀,右颊部可见直径约2 mm的瘘口,溢脓。18—16齿对应前庭沟膨隆,牙龈水肿明显。16齿、17齿叩痛明显,松动2度+。初步诊断:上颌骨骨髓炎、面部蜂窝织炎。于2014年1月27日局麻下行双侧上颌窦探查刮治术+16、17、18齿拔除术。术中拔除16、17、18齿,搔刮拔牙窝及牙槽突,见大量死骨,恶臭味,搔刮后口腔与上颌窦相通,随后行左上颌窦前壁开窗及冲洗+右面部瘘管搔刮术。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 2014年2月19日患者因左侧面部疼痛肿胀再次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查体:左侧面部明显肿胀,皮温高,口腔卫生差;27、28齿有叩痛,牙周有红肿溢脓。结合病史修改诊断为: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局麻下行左侧上颌骨清创术+27、28齿拔除术,手术顺利。嘱其停用阿仑膦酸钠,注意口腔卫生。 2014年10月8日患者因自行从口内抠出3块死骨,再次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检查示:16齿位置牙槽嵴顶见一瘘管,少量渗脓。x线检查示约1.5 cm×1.5 cm死骨形成。再次行左上颌骨死骨刮治术。术后患者愈合良好,局部未再肿胀。患者术后9个月随访,口腔局部愈合良好,未再有死骨及瘘道形成,上颌窦炎未再复发。糖皮质激素已减至6 mg/d。术后2年补充电话随访,患者未诉鼻塞、黄脓涕、牙龈肿痛、颌面胀痛等不适,未见疾病复发。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