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其他
0
0
收藏
分享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导致鼻塞,睡眠张口呼吸1例

发布人:

4****5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5-07 10:11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59岁

【病案介绍】

主诉

病例男,59岁。

现病史

5年前出现左侧鼻塞,睡眠张口呼吸,无憋气憋醒。3周来鼻塞加重,流涕,涕中少量带血,左侧鼻腔嗅觉减退,自行口服药物不见缓解,于外院行鼻CT,提示左侧鼻腔上中鼻道软组织病变,伴局部骨质吸收,为求进-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左鼻腔占位”为诊断收入院。

个人史

病来无面部麻木感,无张口受限,无耳闷、耳鸣及听力下降,无视力下降,饮食佳,睡眠可,无明显消瘦及乏力史,二便如常。

辅助检查

CT检查:左侧筛窦内见不规则条片状软组织密度影填充,左侧鼻翼、鼻咽、咽后壁软组织增厚,增强后病变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及静脉期见斑条状强化;左侧鼻骨、鼻中隔、左侧上颌窦窦壁骨质欠规整。 颈部及须下可见散在小淋巴结,诊断结果为左侧筛窦内占位,左侧鼻翼、鼻咽、咽后壁软组织增厚,颈部及颏下散在小淋巴结(图1-4)。 镜下所见:瘤细胞异型明显.核分裂易见,弥漫片状排列。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CD21(-),CD3(+),CD20(-),Ki-67(约30%+),CD56(+),Granzyme B(+)。病理诊断:(鼻腔)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图5)。

【其他】


【处理】 后经治疗后多次复查,左侧鼻腔内病变体积较前缩小。患者于5月后发现喉部肿块,行病理检查,镜下见异型细胞,弥漫片状排列。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3(+),CD56(+),Ki-67(约70%+),CK(-),CD21(-),CD20(-),穿孔素(+),粒霉-B(-)。病理诊断:(喉)NKTT细胞淋巴瘤。髂后上嵴穿刺活检,显示骨髓增生活跃,淋巴细胞占1.00%(图6)。
【讨论】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少见类型。主要发生于结外,占全部恶性淋巴瘤的2%~10%,恶性细胞大部分来源于成熟的NK细胞,少部分来源于NK样T细胞,故称NK/T细胞淋巴瘤,其发病通常与EB病毒有关。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几乎只发生在结外,一般多见于鼻部,约占鼻部恶性肿瘤的7%,也可累及口咽、软腭、多沿体中线生长,而喉部NK/T细胞淋巴瘤更加少见报道。 CT表现:局限于鼻腔淋巴瘤最常见。多发生于鼻腔前部或下鼻甲,向前易浸润鼻前庭、鼻翼及邻近面部皮肤:密度不均匀,内可见不成形低密度影;鼻中隔、中下鼻甲破坏;增强后低或中度强化。弥漫性淋巴瘤表现为鼻腔中线区明显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充满鼻腔和上颌窦、筛窦,半数以上累及邻近的面部软组织、牙槽骨、硬腭、眼眶、鼻咽部、颞下窝、翼腭窝等。局限于鼻窦淋巴瘤少见,多见于上颌窦,窦腔内充以软组织影,密度较均匀,窦壁可出现轻微骨质破坏,窦周常可见软组织浸润,增强后均匀中度强化。 MRI表现:T1WI为低或中等信号,T2WI为中等或高信号,多数病变轻到中度强化。MRI可早期发现骨髓浸润。也可以清楚显示淋巴瘤沿神经轴蔓延的途径。 鉴别诊断:局限于鼻腔淋巴瘤需与内翻性**状瘤鉴别,内翻性**状瘤多起源于中鼻甲附近的鼻腔外侧壁,易向筛窦和上颌窦生长,向鼻腔前部及鼻前庭生长少见,一般不浸润鼻翼及邻近皮肤,CT可显示邻近骨质侵蚀。弥漫性鼻及鼻窦淋巴瘤鉴别诊断包括鳞状细胞癌、韦格纳肉芽肿。 鼻腔鳞状细胞癌发病部位更靠后,往往出现更严重的骨质破坏,病变密度或信号常不均匀,侵犯鼻旁组织少见,颈部转移淋巴结的中心易出现坏死。韦格纳肉芽肿多为全身性疾病,也累及肺和肾脏,鼻腔改变较局限,多伴有中下鼻甲和鼻中隔破坏,窦壁骨质增生、硬化,可出现“双边”征,侵犯硬腭、牙槽骨和面部皮肤罕见。 鼻窦淋巴瘤主要与鳞状细胞癌鉴别。鳞状细胞癌典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伴严重窦壁骨质破坏,密度或信号往往不均匀,颈部转移淋巴结中央常出现坏死。在此病例中,患者由于鼻塞、涕中带血而就诊,行CT检查发现病灶,而对于喉部的影像却关注不够,随着治疗,患者几次进行CT增强复查,可见到鼻内病灶范围明显缩小.依然未对喉部组织给予重视。可见,鼻内NK/T细胞淋巴瘤常见,会给予明显重视,而喉内NK/T淋巴瘤很少见,在对鼻内NK/T细胞淋巴瘤进行影像学检查的同时,也应对喉内的组织进行仔细观察,争取能够在产生症状之前早期发现,以免对病灶造成遗漏或者延误治疗时机。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