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1
0
收藏
分享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成功抢救2例

发布人:

i****1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5-08 11:11

关注

【病案介绍】

主诉

例1,患者36岁,G4P1+2“, 例2,患者2l岁,G2P0+1,
例1,因孕33+5周,腹胀、反酸伴烧心、纳差10余天于2OO6年11月17日21时急诊入院。 例2,因孕35周,腹泻、呕吐lO天,右上腹痛伴黄疸2天于2007年1月3日22时急诊入院。

现病史

例1,患者确诊妊娠后一直在当地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孕早中期无异常。偶有牙龈出血,半月前牙龈出血加重,但出血能自止。l0余天前出现腹胀、反酸伴烧心、厌油、纳差,自觉皮肤黄染,无皮肤瘙痒及**流血、流液,在外院予中药治疗无明显好转。4天前在外院就诊,考虑诊断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血小板减少症,予以保肝、补充白蛋白、血浆、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1天前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遂急诊由外院转入我院。患者患血小板减少症2年,1993年曾顺产1胎。 例2,患者孕期未进行规则产前检查,10天前出现厌食、厌油、腹泻、呕吐等不适,腹泻5-6次/d,2天前出现黄疸伴有右上腹痛痛及**少许血性分泌物,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遂急诊转入我院。

既往史

例2,患者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

T:37℃,P:125次/分,R:18次/分,BP: 133/87mmHg
例1,。神清合作,皮肤粘膜轻度黄染,左上肢静脉采血处及右臀部有片状瘀斑,牙龈有出血,可见血迹,腹膨隆,肝脾触诊不满意,右侧肝区轻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宫高34cm,腹围97cm,胎方位IDA/ROA,胎心132-141/min,肛查宫口未开。 例2,T37℃,P120/min,R18/min,BP123/77mmHg,神清合作,皮肤粘膜轻度黄染,左上肢静脉采血处有片状瘀斑,腹膨隆,肝脾触诊不满意,右侧肝区轻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宫高35cm,腹围98cm,胎方位横位/ROA,胎心100~105/min,肛查宫口未开。

辅助检查

例1,血常规:WBC 8.0×109/L,N 0.78,Hb 59g/L,PLt 59x109/L;尿常规:尿蛋白(一),尿糖(一),尿胆红素(一),尿胆原(一);DIC筛查: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6秒,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延长19秒,纤维蛋白原(Fg)1.59g/L,D-D 二聚体(D-D) 1:128(阳性),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1:512(阳性);肝功能:ALT 105 U/L,AST 180U/L,总胆红素(TBIL)139.7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31.8/m~ol/L,白蛋白(ALB) 32.8 g/L随机血糖2.O8mmol/L;肾功能:尿素氮(BUN)14.41mmol/L,肌酐(Cr)208μmol/L。外院查甲、乙、丙、丁、戊肝炎标志物阴性。B超检查示宫内活胎,大小符合孕周。孕妇肝脏B超检查示:肝脏实质回声增强,胆、脾、胰未见异常。 例2,血常规:WBC 7.51×109/L,N0.75,Hb 119 g/L Pit 159X109/L;尿常规:尿蛋白(一),尿糖 (一),尿胆红素(一),尿胆原(一);DIC筛查:凝血酶原时间(Pr)延长15秒,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err)延长35秒,0.45异/L,D—D二聚体阳性,FDP阳性;肝功能:ALT189U/L,AST255 U/L,TBIL183.8μmol/L,DBIL137.5μmol/L,AIB 28.7 g/L,随机血糖4.08mmol/L;肾功能:BUN17.04 mmol/L,Cr229μmol/L;我院查甲乙丙丁戊肝炎标志物阴性。B超检查示宫内活胎,大小符合孕周。孕妇肝脏B超检查示:肝脏实质回声增强,胆、脾、胰未见异常。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例1,①G4P1+2 33+5周,宫内孕,LOA/ROA,双活胎,待产;②妊娠期急性脂肪肝;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例2,①G2P0+135+5周宫内孕,横位/ROA,双胎先兆早产;②妊娠期急性脂肪肝;③DIC。

诊治经过

例1,入院后告病危,请肾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ICU协助诊治,经多科讨论后,予以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思美泰,1.0g静脉滴注,每天1次)、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465mg静脉滴注,每天1次)等保肝、护胆治疗,输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红细胞悬液、氨甲苯酸(0.2~0.4g,静脉滴注,每天1次)、氨基己酸(4.0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凝血酶原复合物(300 u,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青霉素预防感染,**(10,肌内注射,每天1次)促进胎肺成熟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多次复查严密监测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情况,经积极治疗36小时后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稍有改善(ALT46U/L,AST 75U/L;BUN 19.3 mmol/L,Cr 311.2/μmol/L;PT延长5秒,AHT延长6秒,Fg 1.99 g/L),但总胆红索及直接胆红素进行性升高。在ICU及麻醉科医师的严密监护下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剖宫产分娩两活男婴,手术顺利,术中予以缩宫素、益母草注射液加强子宫收缩,中心静脉压监测输液量,术后产妇转入ICU室继续治疗,新生儿转儿科治疗。术后产妇肾功能曾一度进行性恶化并伴凝血功能障碍(BUN 19.3 mmol/L,Cr312.8μmol/L;PT延长11.6秒,APTT延长19.3秒,Fg 1.27 g/L),在继续输血、纠正凝血功能的基础上,给予血液透析等措施改善。肾 脏功能,患者病情逐步缓解,术后10余天出院。新生儿在新生儿科予以对症支持治疗,住院7-11天出院。 例2,入院后告病危,请肾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ICU协助诊治,经多科讨论后,予以腺苷蛋氨酸、维生素C、肌酐、奥美拉唑等保肝、护胆、抑酸治疗,输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红细胞悬液、氨甲苯酸、氨基己酸、凝血酶原复合物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青霉素预防感染,**促进胎肺成熟等对症支持治疗,并严密监测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情况,在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稍改善后(ALT89U/L,AST 120U/L,TBIL 147.2 μmol/L,DBIL 113.6 μmol/L;BUN 10.5mmol/L,Cr190μmol/L;PT延长6秒,AFIT延长19秒,Fg 1.59g/L),再次经多科讨论终止妊娠。在ICU及麻醉科医师的严密监护下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剖宫产分娩两活男婴,手术顺利,术中予以缩宫素、益母草注射液加强子宫收缩,中心静脉压监测输液量,术后产妇转入ICU继续治疗,新生儿转儿科治疗。术后产妇肝肾功能曾一度进行性恶化并伴凝血功能障碍,肝性昏迷,在继续输血、纠正凝血功能的基础上,给予血液透析、降血氨等措施,患者病情逐步缓解,术后约20天出院。新生儿在新生儿科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后出院。

【其他】


【讨论】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为妊娠晚期特有的疾病,表现为急性肝细胞脂肪变性所引起的肝功能障碍,多见于30周以后,以初产妇居多。临床表现与重症肝炎极其相似。起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仅有恶心、乏力、不适等一般症状。1-2周后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少尿、DIC、肝。肾功能衰竭、昏迷和休克。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明显升高,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严重低血糖等不同表现。血胆红素升高,但尿胆红素阴性,ALT升高但一般不超过500U/L,肝脏B超检查可见肝区弥漫性的密度增高影,肝脏穿刺活检组织学检查可确诊。但在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时,不宜进行肝穿刺活检。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发展迅速,病情危重,目前尚无产前康复的报道,一旦诊断明确,应在多科协助下寻找时机,及时终止妊娠。术前应充分考虑到麻醉、手术等创伤极有可能加重患者的肝脏负担,造成肝功能的进一步恶化,甚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故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输血、纠正凝血功能、保肝药物的使用等),包括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交流。由于病情危重,无论**分娩或剖宫产,均对母儿有极大的风险,因此,选择何种分娩方式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败。有学者认为:终止妊娠的方式以剖宫产为主,除非宫颈条件成熟、胎儿较小、已临产,估计短时间内能经**分娩者。术中麻醉最好选择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慎用全身麻醉,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剖宫产术中应加强宫缩预防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本文2例患者入院后,在血液科、ICU、传染科、麻醉科等多科协作明确诊断的同时,积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当凝血功能部分得到纠正时,适时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以剖宫产终止妊娠,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予以缩宫素及益母草针剂加强宫缩,术后予积极对症支持后约7—14天病情平稳转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起病急,患者入院时大多有凝血功能障碍或DIC存在。由于引起DIC的病因与妊娠有关,不解除病因要完全纠正DIC是不可能的。但在DIC没有纠正的情况下终止妊娠(无论**分娩或剖宫产)均有极大可能加重DIC,甚至威胁母婴生命。因此,选择恰当的时机终止妊娠尤为重要。本文2例患者在凝血功能障碍得到部分纠正的情况下,积极终止妊娠,有效挽救了母婴生命。 围生期应禁止使用对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有影响的药物。产前保肝、预防感染药物的应用均应考虑到对胎儿的影响。通常在终止妊娠后,可能会出现黄疸加重,急性肾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凝血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等。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早期给予积极的透析治疗、保护肝功能、降低黄疸、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纠正低血糖等对症支持治疗,通常产妇的预后较好。本文两例患者均于产后出现黄疸加重,急性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的表现,其中1例甚至出现肝性脑 病,在给予相关的对症支持治疗之后,病情逐步缓解,均于产后10余天出院。有学者认为此病是围生期可逆性肝衰竭,但是新生儿的死亡率仍然高达66%。因此,围生期多学科联合诊治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4****2 新手达人

写的很好,多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