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0
0
收藏
分享

肝脏Kasabach-Merritt综合征2例

发布人:

b****2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7-01-13 14:07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2岁

【病案介绍】

主诉

男,2岁。
女,38岁。
因腹部逐渐膨隆伴鼻出血2个月,加重1周入院。
女,因牙龈出血体检发现血小板减少入院。

现病史

2个月前出现腹部渐膨隆伴鼻出血,无牙龈出血、呕血及便血症状,期间在当地医院按鼻出血治疗,症状未见缓解。
2个月前出现腹部渐膨隆伴鼻出血,无牙龈出血、呕血及便血症状,期间在当地医院按鼻出血治疗,症状未见缓解。

查体

体温36.9℃,脉搏83/min,血压172/97mmHg。发育正常,轻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稍膨隆,无压痛、反跳痛,肝脏于肋缘下100px触及,表面光滑。查血白细胞3.58×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10×109/L,红细胞2.74×1012/L,血红蛋白99g/L,血小板45×109/L;凝血酶原时间(PT)13.5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7.9s,纤维蛋白原(FIB)0.315g/L,铁蛋白79.25μg/L;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癌抗原(CA)19-9检查均阴性;肝肾功能均正常。
体温37.1℃,脉搏78/min,血压165/90mmHg。发育正常,中度贫血貌,皮肤、黏膜轻度黄染,无明显出血点;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查血白细胞3.34×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3×109/L,红细胞2.73×1012/L,血红蛋白89g/L,血小板42×109/L;PT17.8s,INR1.9,APTT35.7s,FIB0.253g/L,铁蛋白58.30μg/L;AFP、CEA及CA19-9检查均阴性;肝肾功能均正常。

辅助检查

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示:肝脏体积增大,有多发大小不等团片状混合型异常回声,其内回声不均,中央为裂隙样回声,外部为略强回声,边界较清,见图1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示病灶内大量造影剂沉积,见图1b,证实为弥漫性血管瘤。结合患者血小板明显减少伴鼻出血表现,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确诊为Kasabach-Merritt综合征。
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示:骨髓增生活跃,红、粒两系明显增生,血小板含量减少。腹部彩超检查示:肝右叶大片状不规则低回声区,边界欠清,内部成网格状、管道状改变,提示肝巨大血管瘤,见图1c。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示:肝脏体积轻度增大,肝右叶见不规则团片状稍低密度影,CT值36Hu,边界清;行三期增强扫描示:动脉期病灶边缘明显强化,CT值189Hu,随着时间延长,造影剂逐渐向内填充,边界显示更清,见图1d。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考虑患儿年幼,瘤灶范围广,非手术适应证,故采用**联合丙种球蛋白、FIB冲击治疗,并应用干扰素强化。治疗2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出血症状消失,复查血小板回升至92×109/L,彩超示:肝脏血管瘤范围明显减小,血流减少,未见新生病灶,患儿出院。随访8个月,患儿病情稳定。
确诊为Kasabach-Merritt综合征。行血管介入硬化剂栓塞治疗,术中成功栓塞3条主要**血管。同时予甲泼尼龙及丙种球蛋白治疗,病灶明显硬化缩小。治疗40d后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血小板恢复正常,出院。随访6个月无复发。

【其他】


【病例1】
【病例2】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