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0
0
收藏
分享

发作性气促、胸闷伴晕厥四年余

爱****籍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6-05 20:48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57岁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女,57岁
因“发作性气促、胸闷伴晕厥四年余,加重半个月”于2013年4月24日入院。 入院前近半个月来症状加重,气促、胸闷伴晕厥发作频繁,当地医院予降压、强心、利尿等处理后转来我科。

查体

T:37.2℃,P:71次/分,R:19次/分,BP:146/67mmHg
(1mmHg=0.133kPa),两肺呼吸音粗,心尖搏动点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外侧12.5px,心浊音界有所扩大,律齐,胸骨右缘第2肋间可闻及3/6级以上收缩期粗糙喷射性杂音,心尖区可闻及响亮粗糙、音调较高的3/6级以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四肢末段畸形,关节强直,四肢水肿明显。 心脏超声示:主动脉瓣中度狭窄,脱垂伴重度关闭不全,赘生物可能,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射血分数(EF)55%。 生化全套:乳酸脱氢酶248 U/L,三酰甘油2.34 mmol/L,钠146.5 mol/L,C-反应蛋白44.5 mg/L,尿酸434 umol/L,腺苷脱氨酶33.6 U/L,L-胆固醇3.15 mmol/L,载脂蛋白B1.36 g/L,谷氨酰转肽酶79.9 U/L。 入院诊断:(1)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2)二尖瓣关闭不全;(3)三尖瓣关闭不全;(4)心功能IV级;(5)高血压病;(6)类风湿性关节炎;(7)甲状腺功能减低。4月26日送3组血培养,取血间隔30min。 4月28日最高体温:39.01,检验科报告血培养结果为革兰阳性菌。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1)感染性心内膜炎a.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b.二尖瓣关闭不全,c.三尖瓣关闭不全;(2)心功能IV级;(3)高血压病;(4)类风湿性关节炎;(5)甲状腺功能减低。 治疗:经验性给予万古霉素0.5g,3次/d。4月30日三次血培养结果均为“猪红斑丹毒丝菌”,药敏结果示菌株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敏感,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诺氟沙星、多黏菌素及万古霉素耐药,遂改为青霉素8.0MU2次/d。 5月21日血培养结果:无细菌生长。5月22日行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成形+三尖瓣成形手术,赘生物培养阴性。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6周,患者于7月5曰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其他】


【讨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同患者差异很大,老年或免疫缺陷患者甚至无明确发热病史。超声心动图和血培养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两块基石。患者超声心动图异常(赘生物可能),且有血培养阳性、瓣膜病变、发热(体温>38.℃),根据改良杜克(Duke)标准,可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 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中,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等阳性球菌最为常见,猪红斑丹毒丝菌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国内鲜见报道。猪红斑丹毒丝菌是人畜共患的病原菌。 丹毒丝菌属主要包括两个种,红斑丹毒丝菌(E. rhusiopathiae)和扁桃体丹毒丝菌(E. tonsillarumm),1880年由Koch首次分离,1886年被描述为猪丹毒,1909年Rosenbach从人类类丹毒引起的皮肤损伤分离出该菌,才被认为是人类的致病菌。 丹毒丝菌是引起猪、火鸡、鸡、鸭、食火鸟和羊等动物产生严重疾病的致病菌。人感染该菌一般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被其污染的产品。虽然不同类型的动物、禽类均携带该致病菌,引起人类感染的最重要的猪红斑丹毒丝菌宿主是猪。 20%~40%的健康猪贮藏该菌,且多于猪的扁桃体或排泄物中检测到。猪红斑丹毒丝菌可以在水中存活达2周,在咸肉、熏火腿中存活几周,在黏土、被污染的土壤或动物尸体中长期存活。 猪红斑丹毒丝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是职业性接触携带致病菌的动物,细菌通过受损的皮肤感染,甚至有报道通过完整皮肤。另有报道有一例猪红斑丹毒丝菌感染致肺炎患者,提示该菌也许可以通过吸入传播,但尚不确定。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尚未有报道。本例患者为家庭主妇,养鸡2年余,但没有明显皮肤、黏膜外伤史,感染途径不明。 猪红斑丹毒丝菌是一种薄的、多形的、非孢子的专性厌氧的革兰阳性杆菌。它不会运动,不能发酵蔗糖且不能形成清楚的菌落,是略微α溶血的兼性厌氧菌。它需要各种各样的氨基酸、核黄素和少量油酸生长。对过氧化氢酶、氧化酶、甲基红、吲哚和福格斯-普里斯考尔反应阴性。 较多应用的检测方法是API Coryne系统或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猪红斑丹毒丝菌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逃避免疫系统,当缺乏特殊的宿主抗体,可以避免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这可能是由形成不耐热的荚膜所导致;而存在特殊抗体时,该菌尽管遭遇了被免疫细胞吞噬仍能继续在细胞内繁殖。有报道称神经氨酸酶在细菌接触和侵人宿主细胞中起重要作用,但机制尚不明确。 猪红斑丹毒丝菌感染最常见的为类丹毒样皮肤感染,感染部位肿胀、疼痛、呈紫色、发硬,大多数案例发生于夏季秋初,感染者年龄跨度大,损伤持续2~4周,有自限性;也可能会产生更严重的表皮症状,伴随广泛的、紫斑疹,呈紫色且有容易辨认的、隆起的边缘,疼痛且瘙痒。报道常显示疹子先发,接下来可能是咽炎。 血培养一般为阳性,偶尔也会引起局部的淋巴管炎、关节炎,伴高热,也可引起心内膜炎、败血症等疾病,特别是对于有免疫缺陷的患者(红斑狼疮患者、HIV感染者、口咽癌患者等)。儿童感染该菌可能会发生急性白血病、新生儿败血症等。 在治疗方面,Venditti等对10株猪红斑丹毒丝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克林霉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6株对万古霉素耐药,4株中介。该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是内在性耐药而非获得性耐药,且有赖于vanC型基因***拉宁和达托霉素对该菌的抑制作用稍强于万古霉素,但都不令人满意。 总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该菌的首选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可用于β-内酰胺类过敏的患者。本例患者感染的猪红斑丹毒丝菌对青霉素等敏感,治疗6周后患者康复,随访后未见复发。 猪红斑丹毒丝菌不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常见致病菌,且感染途径具有极大的隐蔽性,提示临床医师在诊断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接触史,结合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及早明确病原菌,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