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0
0
收藏
分享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2例

g****g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5-25 14:53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40岁

【病案介绍】

主诉

病例1.女,40岁。
病例2.女,16岁
1.5年前出现左下牙龈肿胀、疼痛,牙齿未见龋洞及松动,未予特殊处理
6年前出现右下牙痛,查体见右下1、2齿为恒牙,牙冠略向右偏斜,右下3齿未萌出,右下4齿为乳牙,已松动,拍曲面体层片发现右下2、3齿间颌骨体囊肿,2、3齿间距增宽、牙根受压偏移,3、4齿萌出受阻,于当地医院行下颌骨囊肿刮治手术,具体不详。

现病史

1年前肿痛加重,行左下第7齿根管治疗,症状缓解,近期再次疼痛,曲面体层片示:颌骨多发囊肿,下颌骨囊性病变与下颌骨体长轴一致,且囊变见多个切迹,病灶内见部分牙根稍有吸收(图1)。

查体

面型两侧不对称,左面部稍显隆起,开口度、开口型正常,唇、颊黏膜色泽正常、光滑,牙列不齐,左上第6齿残根,右下第7齿填充,咬合关系尚可,左下前厅沟稍有渗出。入院后行颌面部CT检查示:左侧上下颌骨均呈膨胀性改变,骨皮质变薄,髓质区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影,边缘较清晰。病灶内可见牙根吸收。 头颅CT示:大脑镰和小脑幕钙化(图2)。胸部X线片示:左侧第3前肋呈叉状畸形(图3)。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行左侧上下颌肿物切除术,术中可见:左侧上颌骨肿物位于上颌骨内,与上颌窦及鼻腔相通,呈囊性,肿物包膜与骨质粘连。下颌骨肿物表面骨质吸收变薄,呈囊性,包膜较完整,呈多囊状。术后病理为表皮囊肿继发感染。随访1年未见复发。
5年后复查发现左下颌骨囊肿,遂行左下颌骨囊肿手术,病理为“表皮样囊肿”。术后4个月于我院检查颌面部CT示:左侧上颌窦底壁骨质不完整,见囊性肿物突入上颌窦内。头颅CT示:大脑镰和小脑幕钙化。胸部X线片示:左侧第3前肋呈分叉状改变。初步诊断为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建议左上颌骨囊肿手术治疗

【其他】


【讨论】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evoid bas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e,NBCCS)又称Gorlin综合征、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多发性基底细胞癌、痣样基底细胞癌、多囊瘤等,是由易恶变为基底细胞癌的多发性基底细胞痣、多发颌骨囊肿、脊柱和肋骨畸形、颅内钙化以及其他缺陷所组成的一种复杂少见的综合征。 NBCCS是一种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于1894年第1次被报道,而后于1960年由Gorlin和Goltz首次定义,因此又称Gorlin syndrome或Gorlin-Goltz syndrome。 NBCCS具有较高的外显率,常见于白种人,发病率约1/6万,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这些表现不全呈现在患者身上。目前广泛被临床应用的诊断标准为:若符合2个一级诊断标准或符合1个一级诊断标准和2个二级诊断标准,则可诊断为NBCCS。 一级诊断标准:(1)全身有2处以上的基底细胞癌或1个基底细胞癌发生在30岁之前或10个以上基底细胞痣;(2)在组织病理学上已确诊的牙源性角化囊肿;(3)3个或3个以上掌跖的坑状凹陷;(4)颅内多发的异常钙化;(5)家族中直系亲属为NBCCS患者。 二级诊断标准:(1)先天性骨骼异常:骨轮廓异常、分叉肋和颅骨畸形;(2)先天性畸形,如唇裂或腭裂,多指(趾)畸形,眼距增宽;(3)枕额周长(头围)增大超过97%,并伴有额部隆起;(4)肠系膜囊肿;(5)心脏或卵巢纤维瘤;(6)髓母细胞瘤。 NBCCS是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的疾病,故临床检查应全面,X线及CT成像能较好地显示骨骼异常表现,颌骨囊肿的位置、大小及与牙齿及牙周的关系。CT则对颅内及体部脏器病变的显示较明确。结合皮肤改变及家族史,进而做出正确诊断。 对于NBCCS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体表存在的基底细胞痣应积极防晒、密切观察,对可疑皮损及时外科手术切除并送组织病理检查,采用0.5~1mg·kg-1·d-1维A酸可预防新发皮损。 对于颌骨囊肿应采取手术摘除,若是范围较小、初次发病,可进行刮除术,同时电灼、化学腐蚀剂或冷冻疗法处理骨创,降低复发率。若范围较大、多次复发,则应根治性切除,同时移植自体骨重建。NBCCS的大多数病损并不能危及患者的生命,但如伴发髓母细胞瘤则可以造成NBCCS患者的死亡,故该病患者还应定期进行头颅CT或MR检查,及时发现颅内病变。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