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0
0
收藏
分享

伴腺癌成分的膀胱淋巴上皮瘤样癌一例

发布人:

p****5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5-26 15:09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66岁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男66岁
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3个月于2012年8月18日入院。

现病史

1个月前于外院行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占位,行TURBT后病理诊断为膀胱黏膜中度不典型增生。

查体

患者血尿为淡红色,无血块,可自行缓解。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B超检查:膀胱壁多个实性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基底宽,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见点状血流。CT检查:膀胱充盈欠佳,壁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可见多个不均匀结节状强化。CT尿路造影检查:双侧肾脏、输尿管充盈良好,膀胱左侧壁、膀胱颈及输尿管开口处呈多个充盈缺损。膀胱镜检查并取活检提示膀胱恶性肿瘤。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全麻下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术中见膀胱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未见明显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检查大体标本见:膀胱后壁有两个菜花状肿瘤,分别为2.0cm×2.0cm×1.5cm、2.5cm×2.0cm×2.0cm大小,基底宽,切面灰白色,质脆,肿瘤侵及浅肌层。镜下所见:送检组织表面覆盖异形上皮,上皮层次增多,部分区域形成腺管样结构和**状结构,该区域肿瘤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示细胞免疫酶标细胞角蛋白7、低分子细胞角蛋白(+),高分子细胞角蛋白、P63基因蛋白、细胞角蛋白5/6(-);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巢团状排列,肿瘤细胞胞质轮廓不清,嗜伊红染色,含有空泡状核和显著的核仁,排列呈分叶状、巢状或索条状,核分裂易见,肿瘤细胞周围有致密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该区域肿瘤细胞高分子角蛋白、P63基因蛋白、细胞角蛋白5/6(+),细胞免疫酶标细胞角蛋白7、低分子细胞角蛋白(-);在癌细胞中浸润增生的淋巴细胞CD3、CD45(+),其外层为CD20、CD79(+)的B淋巴细胞。病理诊断:(膀胱)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伴腺癌。术后采用吉西他滨400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周,此后改为每月1次,共10次。随访18个月肿瘤无复发、转移。

诊断结果

膀胱恶性肿瘤。

【其他】


【讨论】 LELC是一种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以淋巴组织显著增生、浸润并包绕未分化癌组织为特征的恶性肿瘤,最常发生于鼻咽部,也可发生于唾液腺、肺、胃、皮肤等部位,发生于膀胱者非常罕见。LELC可以是单一性肿瘤或以其为主,与典型的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癌混合存在。组织学上,LELC区域肿瘤由巢状、片状及条索状具有大的多形性核及突出核仁的未分化细胞组成,胞质分界不清,呈合体样外观。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示肿瘤细胞高分子细胞角蛋白、p6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背景具有显著的淋巴样间质,包括T和B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如果在LELC图像中出现典型的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癌成份,则可视为LELC与相对应癌混合存在。目前,LELC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Chen等认为单一性或以其为主的LELC预后较好,但灶性存在于其他类型肿瘤中的LELC的生物学行为与并存肿瘤的分级和分期相同。WHO分类中认为成分单一的LELC对化疗敏感,一般采用化疗+经尿道切除肿瘤、部分或完全膀胱切除+放疗联合治疗。本例LELC混合腺癌成分,其预后较单一LELC差,治疗方法采取了全膀胱切除+化疗联合治疗。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