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其他
19
0
收藏
分享

值得一看的间日疟一例

发布人:

鱼*********游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6-12-16 17:42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12岁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男,12岁,

现病史

1个月前开始出现隔日发热1次,呈弛张热,伴畏寒无寒颤。1周后发热无规律性。体温38.1-40.2热退时出现大汗,食欲不振,精神差,20日在当地医院查脑电图:呈中度异常,脑脊液及生化检查正常,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给予清开灵,阿昔洛韦,甘露醇等治疗,病情加重。而入院。

查体

体温38P100次/分,神志清,消瘦。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肋下剑突下可以扪及,脾大:甲乙线:3cm,甲丙线5cm,丁戊线-1cm.脑膜**征阴性,

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红蛋白HB70g/L,WBC4*10^9/L,PLT80*10^9/L;淋巴0.32中性0.68

【其他】


【讨论问题】 1.初步诊断:2.诊断依据:3.进一步检查4.鉴别诊断5.治疗计划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随******扬 实名认证

病人有隔日发热1次,呈弛张热,伴畏寒,脾大,曾考虑疟疾,但也能为现在这个病太少见了,所以又把它给排除了,造成误诊,实在不该。

鱼*********游楼主 80后

根据患儿发病初期隔日发热1次,伴畏寒且按照"病毒性脑膜炎"诊断治疗无效,怀疑疟疾,而行外周血和骨髓涂片检查,均找到疟原虫.给予氯喹.伯氨喹治疗后痊愈. 本例患者开始时有规律发热,未引起接诊医师的重视,体格检查未发现脾大,可能发现脾大,但是未深究其原因并进行鉴别诊断,过分依靠脑电图检查而导致的误诊 ]

求******上 新手达人

一、初步诊断: 1、疟疾(脑型) 二、诊断依据: 1、1个月前开始出现隔日发热1次,呈弛张热,伴畏寒无寒颤.1周后发热无规律性.体温38.1-40.2热退时出现大汗 2、肝肋下剑突下可以扪及,脾大:甲乙线:3cm,甲丙线5cm,丁戊线-1cm 3、血红蛋白HB70g/L,WBC4*10^9/L,PLT80*10^9/L;淋巴0.32中性0.68 三、进一步检查 血中查找疟原虫,肥大氏反应 四、鉴别诊断 须与伤寒,脑膜炎相鉴别 五、治疗计划 1、对症支持治症 2、抗炎、杀疟 ]

g****u 新手达人

1.初步诊断: (1)门脉高压 2.诊断依据: (1)发热 (2)肝大,脾大 (3)HB70g/L, 3.进一步检查 (1)首选B超 (2)彩超 (3)门静脉系统造影 (4)肝炎病毒学检查 (5)上消化道钡透或胃镜 4.鉴别诊断 (1)门静脉血栓 5.治疗计划 (1)保肝 (2)降低门脉压力 (3)手术 ]

l****a 新手达人

诊断:1.疟疾;2:伤寒?3.结核性脑膜炎? 依据:1.隔日发热;2.头痛:3.贫血;4:肝脾肿大,血小板下降。5:抗病毒治疗无效 进一步检查:查疟原虫,肥达,胸片,血培养 鉴别诊断:与伤寒,结核鉴别 治疗:明确诊断后可以抗疟疾治疗 ]

流****M 新手达人

 1.初步诊断:1白血病 2白血病脑病?  2.诊断依据:体温38,肝肋下剑突下可以扪及,脾大:甲乙线:3cm,甲丙线5cm,丁戊线        -1cm,血红蛋白HB70g/L,PLT80*10^9/L.  3.进一步检查:骨髓象,脑电图,脑脊液及生化检查,头颅CT.  4.鉴别诊断:病毒性脑炎,  5.治疗计划:退热,防止感染,维持营养,抗白血病治疗. 0分会员鼓励一下,谢谢您的参与. ]

j****g 新手达人

1. 初步诊断:疟疾 2.诊断依据:发热、畏寒,汗出热退,肝脾肿大,贫血 3.进一步检查:肝功能,找疟原虫 4.鉴别诊断:病毒性脑炎、 5.治疗计划:口服还原青蒿琥珀酸单酯1次100mg,1日1次,首剂加倍,连续5d ]

小******长 新手达人

讨论1.初步诊断:白血病 2.诊断依据:发热,消瘦,肝肋下剑突下可以扪及,脾大,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血红蛋白HB70g/L,WBC4*10^9/L,PLT80*10^9/L。 3.进一步检查:骨髓象 4.鉴别诊断:恶性组织细胞病,再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5.治疗计划:加强营养,预防感染,输血,化疗。 ]

风******我 荣誉会员

诊断:疟疾 依据: 1隔日发热,体温38.1-40.2热退时出现大汗,食欲不振,精神差 2体检:肝脾大 3化验:血红蛋白HB70g/L,WBC4*10^9/L,PLT80*10^9/L;淋巴0.32中性0.68 进一步检查: 1疟原虫检查。 (1)血液涂片染色查疟原虫。 (2)骨髓涂片染色查疟原虫, 2血清学检查, 鉴别诊断: 1.败血症 疟疾急起高热,热型稽留或弛张者,类似败血症。但败血症全身中毒症状重;有局灶性炎症或转移性化脓病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 2.钩端螺旋体病 本病流行多在秋收季节,与参加秋收接触疫水有密切关系。临床典型症状“寒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可供鉴别。 3.丝虫病 急性丝虫病有时需与疟疾鉴别,鉴别主要依离心性淋巴管炎,血片中找到微丝蚴。 4.伤寒、副伤寒 一般起病不急,持续高热,常无寒战及大汗,有听力减退,相对缓脉,玫瑰疹,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消失,肥达反应阳性,血或骨髓培养阳性等特点,不难鉴别。 5.急性血吸虫病 来自流行区,近期接触过疫水,有皮疹,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血吸虫皮试阳性,大便孵化阳性,即可确诊为血吸虫病。 6.其它如粟粒性结核、胆道感染引起的长热程发热也要注意鉴别。 治疗计划: (一)基础治疗 ①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 ②要注意水份的补给,对食欲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贫血者可辅以铁剂; ③大汗应及时用干毛巾或温湿毛巾擦干,并随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以免受凉;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 ④按虫媒传染病做好隔离。 (二)病原治疗 1.控制发作。 (1)氯喹,是目前控制发作的首选药。有抗性者应选用甲氯喹、青蒿素或联合用药 (2)其它新药:磷酸咯啶,磷酸咯萘啶。 2防止复发和传播。 磷酸伯氨喹啉(简称伯喹):本品能杀灭红细胞外期原虫及配子体,故可防止复发和传播。 ]

随******扬 实名认证

 1、初步诊断:急性白血病   2、诊断依据:(1)患儿男,12岁;(2)1个月前开始发热,呈弛张热,伴畏寒无寒颤;1周后发热无规律性,热退时出现大汗。(3)体温38.,志清。消瘦,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肋下剑突下可以扪及,脾大:甲乙线:3cm,甲丙线:5cm,丁戊线-1cm;脑膜**征阴性。(4)血常规:血红蛋白HB70g/L,WBC4*10^9/L,PLT80*10^9/L;淋巴0.32,中性0.68。   3、进一步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检查、ANA、ds-DNA、血培养、骨髓检查、组织化学染色、胸部X线检查。   4、鉴别诊断:(1)再生障性贫血 出血、贫血、发热和全血减少与白细胞减少的ALL相似。但肝、脾和淋巴结不肿大,骨髓中无幼稚细胞增多。   (2)恶性肿瘤骨转移 如神经母细胞瘤,可出现全血减少,并可有突眼,外周血出现特殊细胞。但骨髓检查,瘤细胞多成堆或呈菊团状排列,尿VMA增高,且多可找到原发瘤。   (3)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 发热、关节痛、贫血、白细胞增高等与ALL类似,但肝、脾、淋巴结多不肿大,行骨髓检查则不难区别。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肝脾、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有时易于ALL混淆。但多无血小板减少,骨髓检查无原幼淋巴细胞增多,嗜异凝集反应阳性。   (5)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虽有白细胞总数增多,淋巴细胞增高。但皆为成熟的小淋巴细胞,且无贫血和血小板减少,骨髓检查不难鉴别。   5、治疗计划:(1)完善辅助检查;(2)联合化疗,(3)必要时骨髓移植。 ]

y****g 晋级三级

1]诊断:脑型疟疾 2、依据:患者,男,12岁,1个月前开始出现隔日发热1次,呈弛张热,伴畏寒无寒颤.1周后发热无规律性.体温38.1-40.2热退时出现大汗,食欲不振,精神差,20日在当地医院查脑电图:呈中度异常,脑脊液及生化检查正常,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给予清开灵,阿昔洛韦,甘露醇等治疗,病情加重.体温38..P100次/分,神志清,消瘦.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肋下剑突下可以扪及,脾大:甲乙线:3cm,甲丙线5cm,丁戊线-1cm.脑膜**征阴性,血红蛋白HB70g/L,WBC4*10^9/L,PLT80*10^9/L;淋巴0.32中性0.68 3、进一步检查: 血涂片查疟原虫 、 血培养、骨髓穿刺涂片染色检查疟原虫 4、鉴别诊断: 1)败血症:有原发病灶,中毒症状重,WBC高,血培养有致病菌。 2)伤寒:发热,呈稽留热型,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周围 血象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血培养有伤寒沙门菌。 3)病脑:发病前有全身感染症状,有脑膜**征及脑实质的局灶性症状,白细胞增高 4)乙脑:持续高热,抽搐、昏迷、意识障碍,无寒颤大汗,无贫血,脾不大,白细胞高 5)钩端螺旋体病:持续高热,眼结膜充血,腓肠肌疼痛及压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白细胞高。 5、治疗:1)抗疟疾治疗:氯喹、奎宁、伯氨喹 2)支持对症:输液,可以使用氢化可的松静滴,甘露醇脱水降颅压、防止心衰与呼衰等。 ]

梦****6 新手达人

1、初步诊断:脑型疟疾(间日疟) 2、依据:①患者,男性,12岁。 ②发热一月,起始为隔日发热,后不规则,伴食欲不振,呕吐,头痛、头晕。 ③体温38..P100次/分,肝脾肿大。 ④白细胞不高,伴贫血,血小板偏少,淋巴细胞32%。 3、进一步检查: 血涂片查疟原虫 血沉 胸片 血糖粪便培养沙门氏菌 肥达反应 4、鉴别诊断:①伤寒:表现为持续发热,食欲不振等,查体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周围 血象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肥达反应阳性,血及粪便培养查出伤寒沙门菌可确诊。 ②乙脑:多发生于夏季,表现高热,头痛,呕吐,病理反射及脑膜**征阳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升高,脑脊液呈无菌性改变 ③钩端螺旋体病:发热畏寒,伴眼结膜充血,腓肠肌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该患者基本排除。 5、治疗计划:1对症处理: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防止脑水肿予脱水处理。 2抗疟疾治疗。 ]

苏旭旺 普通内科医师

一诊断 疟疾 二诊断依据 1,一周前出现,隔日发热1次,呈弛张热,伴畏寒 2,体温38.1-40.2热退时出现大汗,食欲不振,精神差, 3,血红蛋白HB70g/L,WBC4*10^9/L,PLT80*10^9/L 贫血相 4,,肝肋下剑突下可以扪及,脾大:甲乙线:3cm,甲丙线5cm,丁戊线-1cm. 肝脾肿大 三鉴别诊断 1,伤寒 ,因次病有明显的间歇性高热,没有提到,相对缓脉,等一般伤寒没有贫血 2,钩端螺旋体病 次病以高热,软弱无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疼痛,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 3,严重感染 因血象WBC正常,这个也没有贫血等 四进一步检查 疟原虫查找, 取血涂片染色找疟原虫 五治疗 1,休息,多饮水,给高营养饮食 2,抗疟治疗 氯喹扔是首选 ]

清***怡 持之以恒LV3

1.初步诊断: 答:疟疾、脑型疟?       2.诊断依据: 答:1、发热,头痛,头晕,呕吐,1个月。发热特点:隔日1次,呈弛张热,伴畏寒。体温38.1-40.2热退时出现大汗,食欲不振,精神差。 2、体格检查:体温38..P100次/分,神志清,肝肋下剑突下可以扪及,脾大:甲乙线:3cm,甲丙线5cm,丁戊线-1cm.脑膜**征阴性。  3、血常规:血红蛋白HB70g/L,脑电图:呈中度异常,脑脊液及生化检查正常。      3.进一步检查 答:血涂片查疟原虫、血清学检查、肝肾功能、必要时骨髓检查、B超。       4.鉴别诊断 答:1、血吸虫病:本病可有间歇热及弛张热,肝脾肿大,在急性发病前有疫水接触史,疫水接触部位常出现皮疹,大便孵化易得阳性结果。 2、布氏杆菌病:以高热期与无热期相交替的波浪热易于疟疾混淆。本病每日发热可连续1~2周,无热期长短不一,衰竭性出汗多见于夜间,血清学试验及血尿骨髓等细菌培养可诊断。 3、病毒性脑炎:本例患者拟“病毒性脑炎"给予清开灵,阿昔洛韦,甘露醇等治疗效果欠佳,脑脊液检查正常,可排除此诊断。        5.治疗计划 答:1、抗疟药的应用:氯喹、奎宁、青篙素等 2、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

一***水 持之以恒LV3

一:初步诊断.疟疾(间日疟) 二:依据a,,1个月前开始出现隔日发热1次,呈弛张热,伴畏寒无寒颤.b,体温38.1-40.2热退时出现大汗.c,脑脊液及生化检查正常.心肺检查无异常.d,肝肋下剑突下可以扪及,脾大:甲乙线:3cm,甲丙线5cm,丁戊线-1cm.e,脑膜**征阴性血常规:血红蛋白HB70g/L,WBC4*10^9/L,PLT80*10^9/L;淋巴0.32中性0.68 三:进一步检查:1,血象:单核细胞2,尿液尿胆原3,骨髓穿刺 四:鉴别:脑炎.脑膜炎.伤寒.白血病.结核病.血吸虫病.肾盂肾炎.钩端螺旋体病. 五:治疗计划:本病按传染病治疗.1,隔离病人2,房间消毒3,保护易感人群4,抗疟药物治疗如:氯喹0.25g.3/日.等. ]

锦*** 荣誉会员

初步诊断: 细菌性肝脓肿 诊断依据: *患者,男,12岁,1个月前开始出现隔日发热1次,呈弛张热,伴畏寒无寒颤.1周后发热无规律性.体温38.1-40.2热退时出现大汗,食欲不振,精神差.在数周内呈亚急性起病;发热是唯一的线索. *其症肝肋下剑突下可以扪及,脾大:甲乙线:3cm,甲丙线5cm.丁戊线-1cm. *血常规:血红蛋白HB70g/L,WBC4*10^9/L,PLT80*10^9/L;淋巴0.32中性0.68 进一步检查 血沉,碱性磷酸酶,白蛋白和胆红素.血培养.X线胸部检查.肝脏CT 鉴别诊断 *风湿热*严重肺结核*阿米巴肝脓肿 治疗计划     治疗包括抗生素疗法和清除脓液.最好用经皮**抽吸或留置导管引流.有些脓肿单用抗生素就能消退;如病原菌不明,在明确病原菌之前,单用头孢西丁或头孢替坦或与克林霉素或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可提供足够的抗菌覆盖面.为预防复发,引流后还应继续抗菌治疗数周. 现学现卖!!!!!!!!!!! 现病史中为何没有头痛头晕???????????? ]

清*** 晋级三级

1.初步诊断: 伤寒 2.诊断依据: ,1个月前开始出现隔日发热1次,呈弛张热,伴畏寒无寒颤.1周后发热无规律性.体温38.1-40.2热退时出现大汗,食欲不振,精神差,20日在当地医院查脑电图:呈中度异常,脑脊液及生化检查正常,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给予清开灵,阿昔洛韦,甘露醇等治疗,病情加重.肝肋下剑突下可以扪及,脾大:甲乙线:3cm,甲丙线5cm,丁戊线-1cm.脑膜**征阴性, 3.进一步检查 (1)常规化验 ①血液检查 ②尿液检查③粪便检查. (2)细菌学检查 ①血培养 。②骨髓培养③粪培养 (3)血清学检查   伤寒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 (4)其他免疫学实验 乳胶凝集试验或SPA凝集试验,检测尿中伤寒抗原或血中IgM特异性抗体,作为伤寒早期的诊断,近年正逐渐为临床采用。 4.鉴别诊断 1.病毒感染 上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均可有持续发热,白细胞数减少,与伤寒相似。但此类病人起病较急,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常无缓脉、脾大或玫瑰疹,伤寒的病原与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常在1~2周内不药而愈。   2.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多见于冬春,地方性斑疹伤寒多见夏秋。一般起病较急,脉搏较速,多有明显头痛。第5~6病日出现皮疹,数量多且可有出血性皮疹。外斐氏反应阳性。治疗后退热比伤寒为快。   3.钩端螺旋体病本病的流感伤寒型在夏秋季流行期间常见,起病急,伴畏寒发热,发热与伤寒相似。但此病有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有眼结合膜充血,全身酸痛,尤以腓肠肌疼痛与压痛为著,以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血象白细胞数增高。进行有关病原、血清学检查即确诊。   4.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易于病毒性肝炎相混淆,但前肝功能损害较轻,有黄疸者黄疸出现后仍发热不退,并有伤寒的其它特征性表现,且病原及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   5.布氏杆菌病 患者有与病畜(牛、羊、猪)接触史,或有饮用未消毒的乳制品史。本病起病缓慢,发热多为波浪型,退热时伴盛汗,并有关节痛或肌痛等症状。病程迁延,易于复发。确诊须有血液或骨髓培养出病原体、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   6.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有时可与伤寒相似,但患者多有结核病史或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发热不规则,常伴盗汗、脉搏增快、呼吸急促等。发病2周后X线胸片检查可见双肺有弥漫的细小粟粒状病灶。   7.败血症 少部分败血症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不增高,可与伤寒混淆。败血症多有原发病灶,热型多不规则,常呈弛张热、伴寒战、无相对缓脉。白细胞总数虽可减少,但中性粒细胞升高,血培养可分离出致病菌。   8.其它 疟疾、恶性网状细胞病、风湿热以及变应性亚败血症等,有时需进行鉴别。 5.治疗计划 (一)一般治疗   1.隔离与休息 给予消化道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两次粪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发热期病人必须卧床休息。   2.护理 注意皮肤及口腔的护理、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腹部、大便等变化。   3.饮食 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退热后,食欲增强时,仍应继续进食一段时间无渣饮食,以免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   (二)对症治疗   1.高热 适当应用物理降温,不宜用发汗退热药,以免虚脱。   2.便秘 用开塞露或用生理盐水低压灌肠,禁用泻剂。   3.腹泻 可用收剑药,忌用**制剂。   4.腹胀 可用松节油腹部热敷及肛管排气,禁用新斯的明类药物。   (三)病原治疗   1.氯霉素氯霉素仍是目前治疗伤寒的主要药物。成人剂量每日1~2g,小儿每日25~50mg/kg,分4次口服,重症患者可增加剂量。待体温降至正常并稳定2~3日后减为半量,再继续给药10~14日。   间歇疗法可减少复发率及减轻氯霉素毒性反应,开始用法同上,待体温降至正常并稳定4日后停药,停药8日后再用半量8日。   少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发生粒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在疗程中应经常检查血象,如白细胞计数低于2.0×109/L,应停药,更换其它抗菌药物。伴有G-6PD缺陷的患者,用药后可发生溶血。个别患者可出现中毒性精神病,但停药后可恢复。   2.喹诺酮类抗菌剂 其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能抑制细菌DNA旋转酶,阻碍DNA**。   氟哌酸: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对伤寒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口服吸收快,血浓度高,半衰期3~4小时,体内分布广,组织浓度尤其胆囊浓度高,毒副作用一般较轻。成人0.9~1.2g/日,儿童25~30mg/kg/日,分3~4次口服,连服2周。与氯霉素相比,复发率低及无明显白细胞降低,但退热时间和氯霉素相似。   氟嗪酸:成人300mg,每日2次。平均退热时间2.8天。   此外尚有氟啶酸、环丙氟哌酸,可酌情选用。   3.氨苄青霉素 疗效稍逊于氯霉素,其适应症为:①对氯霉素有耐药性的患者;②不能应用氯霉素的患者;③妊娠合并伤寒;④慢性带菌者。成人每日3~4g,儿童每日40~80mg/kg,分次肌注或静滴。   4.头孢菌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疗效较好,如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塞肟等。但其价格昂贵,一般不作首选药物。   5.其它 对耐药菌株引起的伤寒尚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及利福平等药物,但应注意其对肝、肾的毒副作用。   (四)并发症治疗   1.肠出血 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神志变化及便血情况;禁食或进少量流质;注意水、电解质的补充并加用止血药;根据出血情况酌量输血;如患者烦躁不安可给予镇静剂;经积极治疗仍出血不止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2.肠穿孔 对已局限者采取禁食、胃肠减压,加强支持疗法,加强抗感染治疗。肠穿孔尤其伴发腹膜炎的患者应及早手术治疗,同时加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3.其他 针对有关并发症予以处理。 ]

陈宏民 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1.初步诊断:1、败血症、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白血病       2.诊断依据: (1)、1个月前隔日发热1次 (2)、呈弛张热,伴畏寒无寒颤.1周后发热无规律性. (3)、体温38.1-40.2热退时出现大汗,食欲不振,精神差, (4)、脑电图:呈中度异常, (5)、肝脾大 (6)、贫血 (7)、头痛、呕吐 3.进一步检查 (1)、血细菌培养药敏 (2)、血常规、血沉 (3)、骨髓涂片、细菌培养药敏 (4)、脑脊液常规、生化、涂片、细菌培养药敏 (5)、头颅CT、MRI检查 、胸片、 (6)、肝胆脾B超 (7)、体检注意眼底、及胸骨压痛情况       4.鉴别诊断 (1)、败血症:病人弛张热型,发烧、肝脾大,是全身感染征象,血细菌培养可获得阳性结果。 (2)、全身感染基础上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应考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烧、头痛、呕吐是颅压增高三联症 (3)、白血病:发烧、贫血、肝脾大是白血病的三大主征,白血病脑浸润、转移后均可引起高颅压综合征。       5.治疗计划 (1)、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甘露醇控制颅压 (3)、检测生命体征及对症处理 (4)、尽快在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完善进一步检查项目,明确或证实诊断。        ]

n****n 医师资格认证

诊断:急性白血病 诊断依据:1患者,男,12岁,体温38.1-40.2热退时出现大汗,食欲不振,精神差,呈弛张热,伴畏寒无寒颤.2给予清开灵,阿昔洛韦,甘露醇等治疗,病情加重.而入院.3体格检查:体温38..P100次/分,神志清,消瘦.脑膜**征阴性,肝脾肿大.4血常规:血红蛋白HB70g/L,WBC4*10^9/L,PLT80*10^9/L;淋巴0.32中性0.68. 进一步检查:骨髓象,细胞免疫学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骨髓细胞培养. 鉴别诊断:1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易出现病理反射,很少出现精神症状,脑脊液压力增高.2再生障碍性贫血,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肝脾,淋巴结不肿大;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WBC增高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象多于1个月左右恢复正常,血清嗜异性凝集反应阳性,骨髓无白血病反应;4类白血病反应,外周血出现幼稚白细胞或白细胞数增高,血小板多正常,白细胞有中毒性改变; 治疗计划:使症状完全缓解,并进一步争取长期无病存活.      1支持疗法;2化疗;3造血干细胞移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