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其他
29
0
收藏
分享

有高血压病史,高龄患者,突然出现呕吐

飘*********叶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6-11-16 16:55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84岁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男。84岁

现病史

【儿科急诊思维方式】 1、抢救为先的原则,医护人员人人能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术,人人会使用急救医疗器械,熟悉不同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如中毒的抢救程序、心肺脑复苏程序、休克抢救程序、左心衰竭抢救程序等。病儿急诊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抢救,为病儿的最终抢救成功赢得宝贵时间。2、及时沟通的原则,儿科急诊病儿数量多,医护人员压力大,病儿家属心情急躁,使矛盾较突出的地方,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与病儿家属及时沟通,使家属了解患儿的病情给预后,使病儿家属有一定的心理预期,避免不必要的**和误会。3、会诊及时的原则,对危重患儿要坚持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有外科或其他科得可疑问题是要尽快组织相关人员会诊,以排除相关疾病,避免误诊和漏诊。4、诊断留有余地原则,在抢救的同时尽可能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或为拟定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诊断难以明确的先下症状诊断,或诊断涵盖面广些,以免误诊或引起**。5、及时转诊的原则,生命体征稳定,有住院指征者应尽快转入病房,使外科或其他科的病儿即使转入相应科室。急诊医师应该具备的方面:1、作为医务人员的基础功:渊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临床实践基本功,科学缜密的临床思维,丰富充实的临床经验。2、合格医务人员的必备功: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坚韧不拔的求真意识,恪守己任的责任心,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3、儿科医务工作者的特质:喜爱,体贴,关心,耐心的慈父慈母之心。急诊病人的特点包括:  1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不确定因素多;  2危重病人在做出明确诊断前就要给予医疗干预;  3来诊病人常以某种症状或体征为主导,而不是以某种病为主导;  4病情轻重相差甚大,从伤风感冒到心跳呼吸骤停;  5病人和家属对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的期望值高。根据病人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采用自我提问的方式,按以下过程进行思考。  问题1:病人死亡的可能性有多大?  虽然绝大多数急诊病人不是危重病患者,但在应诊之处就凭表象主观地认为“没什么大问题”是草率和危险的。在针对急诊科医师的投诉中,部分就是因为医师对病情估计不足所致。如果开始就从“是否会死亡”的角度考虑,将思维拉向极端的高度,可以保持相当的警觉性。由此将病人分为3类:  a.高度可能性—即危重(critical)病人,必须立即给予医疗干预。  b.中度可能性—即一般急症(emergent)病人,占急诊大多数,短时间内没有生命危险,但不可掉以轻心。  c.低度可能性—即非急症(non-urgent)病人,病情稳定,可以稍缓处理。  问题2:是否需要立即采取稳定病情或缓解症状的干预措施?  在做出明确诊断前就给予对症治疗,这是急诊科医师有别于其它专科医师之处。比如出血的病人先止血,疼痛的病人先止痛,气促的病人先给氧,燥狂的病人先镇静,休克的病人先补液,怀疑骨折的病人先固定等,有人称之为“先开枪,后瞄准”。有经验的医师常在看到病人的第一眼就会做出相关的决定,但在思维时要反复问自己:  a.这些措施是否对病人最有利(利大于弊)?  b.这些干预是一次性还是反复多次,维持到何时?  c.如果干预是错的,怎么办?  问题3:最可能的病因是什么?  分析病人的主诉、现病史和过去史、初步的检查结果,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思考,遵循“先常见病多发病,后少见病罕见病”和“尽量用一个病解释”的诊断学思路,根据急诊疾病谱特点区分为3类:  a.创伤性急症(traumaemergencies):由各种创伤因子造成的急症。  b.内科性急症(medicalemergencies):呼吸、心血管、神经、消化、内分泌、泌尿、血液系统的非创伤急症,急性中毒、过敏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所致的急症。  c.特殊的急症(specialemergencies):儿科、妇产科和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科等专科的急症。  问题4:除了这个原因,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这是鉴别诊断的思维过程。急诊病人常以症状和体征就医,如发热和腹痛是急诊科最常见的两个症状,背后的病因五花八门。医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可能很快会作出倾向性的诊断,比如认为这是由于急性胃肠炎导致的腹痛。但是你还要考虑能否排除胃肠穿孔、胆道疾病或宫外孕破裂?医师应自问:  a.这是唯一的病因吗?  b.其它病因的可能性有多大,如何排除?  c.请哪些专科医师帮助我?  问题5:哪些辅助检查是必需的?  急诊科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血液项目(常规、生化、酶等)、心电图和X线平片,进一步的检查有超声、CT和核素等。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医师过分依赖辅助检查的结果,相对忽略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需要一定的时间,检查过程中还有病情突变的风险。医师在决定作某项检查时应自问:  a.这项检查对病人的诊断和鉴别是必要的吗?  b.如果检查过程中病情恶化,怎么办?  c.如果检查结果是阴性,怎么办?  问题6:病人到急诊科后,病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急诊病人处于疾病的早期,但往往不是极期,病情变数很大,可能向好转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想恶化的趋势演变。在我们做出初步的诊断和相应的干预后数分钟或数小时,不要忘记作再次评估,以验证诊断是否正确,处理是否得当,以及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如何。因此,急诊观察区(病房)是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诊疗场所。医师和护士共同进行评估并认真书写记录。医师应考虑:  a.病情稳定还是不稳定?  b.病人对干预措施(药物或非药物)反应如何,有无副作用?  c.是否需要增加其它干预措施?  问题7:往哪里分流作进一步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病人在急诊科的诊治只是一个阶段,之后就要考虑下一步的去向,包括:取药后回家继续治疗;到输液中心进行静脉给药治疗;急诊观察区留观;收入住院部相关病区或ICU;直接进入手术室或介入治疗室。尽早做出病人去向的选择可以得到其它专科的帮助,使病人更早获得针对病因的处置,提高救治的成功率。虽然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医师往往还要考虑病人的经济能力和其它社会因素,但从病情的角度医师应回答:  a.病人有否紧急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指征?  b.住院治疗是否对病人更有利?  c.病人在急诊科的时间是否太长了?  问题8:病人和家属理解和同意我们的做法吗?  这是一个医患沟通的问题。有时医师抱怨说,我们辛辛苦苦抢救病人,最后得不到感谢,反而还被投诉。这种现象既反映出社会对急诊急救工作的专业特点应有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也要求我们检讨自己工作中的疏忽和缺陷。由于患方对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的期望值较高,在救治的短时间里医患之间又往往难以建立彼此的信任,如果沟通不足,就容易导致患方不满意而医务人员又有“好心没好报”情绪的结果。所以,医师在诊治过程中应提醒自己:  a.我是否已经将病情告知了病人或家属?  b.他(们)同意我的做法吗?  c.他(们)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了吗?  以上八个问题贯穿了我们在诊治急诊病人过程中临床思维的主要方面,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可以使我们的思考更缜密,条理更清晰,措施更严谨。保持自我反省的心态,认真对待诊治中的每一个环节,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既往史

【儿科急诊思维方式】 1、抢救为先的原则,医护人员人人能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术,人人会使用急救医疗器械,熟悉不同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如中毒的抢救程序、心肺脑复苏程序、休克抢救程序、左心衰竭抢救程序等。病儿急诊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抢救,为病儿的最终抢救成功赢得宝贵时间。2、及时沟通的原则,儿科急诊病儿数量多,医护人员压力大,病儿家属心情急躁,使矛盾较突出的地方,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与病儿家属及时沟通,使家属了解患儿的病情给预后,使病儿家属有一定的心理预期,避免不必要的**和误会。3、会诊及时的原则,对危重患儿要坚持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有外科或其他科得可疑问题是要尽快组织相关人员会诊,以排除相关疾病,避免误诊和漏诊。4、诊断留有余地原则,在抢救的同时尽可能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或为拟定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诊断难以明确的先下症状诊断,或诊断涵盖面广些,以免误诊或引起**。5、及时转诊的原则,生命体征稳定,有住院指征者应尽快转入病房,使外科或其他科的病儿即使转入相应科室。急诊医师应该具备的方面:1、作为医务人员的基础功:渊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临床实践基本功,科学缜密的临床思维,丰富充实的临床经验。2、合格医务人员的必备功: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坚韧不拔的求真意识,恪守己任的责任心,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3、儿科医务工作者的特质:喜爱,体贴,关心,耐心的慈父慈母之心。急诊病人的特点包括:  1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不确定因素多;  2危重病人在做出明确诊断前就要给予医疗干预;  3来诊病人常以某种症状或体征为主导,而不是以某种病为主导;  4病情轻重相差甚大,从伤风感冒到心跳呼吸骤停;  5病人和家属对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的期望值高。根据病人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采用自我提问的方式,按以下过程进行思考。  问题1:病人死亡的可能性有多大?  虽然绝大多数急诊病人不是危重病患者,但在应诊之处就凭表象主观地认为“没什么大问题”是草率和危险的。在针对急诊科医师的投诉中,部分就是因为医师对病情估计不足所致。如果开始就从“是否会死亡”的角度考虑,将思维拉向极端的高度,可以保持相当的警觉性。由此将病人分为3类:  a.高度可能性—即危重(critical)病人,必须立即给予医疗干预。  b.中度可能性—即一般急症(emergent)病人,占急诊大多数,短时间内没有生命危险,但不可掉以轻心。  c.低度可能性—即非急症(non-urgent)病人,病情稳定,可以稍缓处理。  问题2:是否需要立即采取稳定病情或缓解症状的干预措施?  在做出明确诊断前就给予对症治疗,这是急诊科医师有别于其它专科医师之处。比如出血的病人先止血,疼痛的病人先止痛,气促的病人先给氧,燥狂的病人先镇静,休克的病人先补液,怀疑骨折的病人先固定等,有人称之为“先开枪,后瞄准”。有经验的医师常在看到病人的第一眼就会做出相关的决定,但在思维时要反复问自己:  a.这些措施是否对病人最有利(利大于弊)?  b.这些干预是一次性还是反复多次,维持到何时?  c.如果干预是错的,怎么办?  问题3:最可能的病因是什么?  分析病人的主诉、现病史和过去史、初步的检查结果,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思考,遵循“先常见病多发病,后少见病罕见病”和“尽量用一个病解释”的诊断学思路,根据急诊疾病谱特点区分为3类:  a.创伤性急症(traumaemergencies):由各种创伤因子造成的急症。  b.内科性急症(medicalemergencies):呼吸、心血管、神经、消化、内分泌、泌尿、血液系统的非创伤急症,急性中毒、过敏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所致的急症。  c.特殊的急症(specialemergencies):儿科、妇产科和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科等专科的急症。  问题4:除了这个原因,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这是鉴别诊断的思维过程。急诊病人常以症状和体征就医,如发热和腹痛是急诊科最常见的两个症状,背后的病因五花八门。医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可能很快会作出倾向性的诊断,比如认为这是由于急性胃肠炎导致的腹痛。但是你还要考虑能否排除胃肠穿孔、胆道疾病或宫外孕破裂?医师应自问:  a.这是唯一的病因吗?  b.其它病因的可能性有多大,如何排除?  c.请哪些专科医师帮助我?  问题5:哪些辅助检查是必需的?  急诊科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血液项目(常规、生化、酶等)、心电图和X线平片,进一步的检查有超声、CT和核素等。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医师过分依赖辅助检查的结果,相对忽略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需要一定的时间,检查过程中还有病情突变的风险。医师在决定作某项检查时应自问:  a.这项检查对病人的诊断和鉴别是必要的吗?  b.如果检查过程中病情恶化,怎么办?  c.如果检查结果是阴性,怎么办?  问题6:病人到急诊科后,病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急诊病人处于疾病的早期,但往往不是极期,病情变数很大,可能向好转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想恶化的趋势演变。在我们做出初步的诊断和相应的干预后数分钟或数小时,不要忘记作再次评估,以验证诊断是否正确,处理是否得当,以及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如何。因此,急诊观察区(病房)是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诊疗场所。医师和护士共同进行评估并认真书写记录。医师应考虑:  a.病情稳定还是不稳定?  b.病人对干预措施(药物或非药物)反应如何,有无副作用?  c.是否需要增加其它干预措施?  问题7:往哪里分流作进一步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病人在急诊科的诊治只是一个阶段,之后就要考虑下一步的去向,包括:取药后回家继续治疗;到输液中心进行静脉给药治疗;急诊观察区留观;收入住院部相关病区或ICU;直接进入手术室或介入治疗室。尽早做出病人去向的选择可以得到其它专科的帮助,使病人更早获得针对病因的处置,提高救治的成功率。虽然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医师往往还要考虑病人的经济能力和其它社会因素,但从病情的角度医师应回答:  a.病人有否紧急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指征?  b.住院治疗是否对病人更有利?  c.病人在急诊科的时间是否太长了?  问题8:病人和家属理解和同意我们的做法吗?  这是一个医患沟通的问题。有时医师抱怨说,我们辛辛苦苦抢救病人,最后得不到感谢,反而还被投诉。这种现象既反映出社会对急诊急救工作的专业特点应有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也要求我们检讨自己工作中的疏忽和缺陷。由于患方对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的期望值较高,在救治的短时间里医患之间又往往难以建立彼此的信任,如果沟通不足,就容易导致患方不满意而医务人员又有“好心没好报”情绪的结果。所以,医师在诊治过程中应提醒自己:  a.我是否已经将病情告知了病人或家属?  b.他(们)同意我的做法吗?  c.他(们)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了吗?  以上八个问题贯穿了我们在诊治急诊病人过程中临床思维的主要方面,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可以使我们的思考更缜密,条理更清晰,措施更严谨。保持自我反省的心态,认真对待诊治中的每一个环节,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查体

患者神清,家人叫换能听到并能做出想应的回答。只是口齿发音不是很清楚。T.35BP:150/75mmhg.听诊两肺可闻及哮鸣音用湿性啰音。同时伴有心律不齐。杂音未能听到。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无脑膜**症。双侧手足均能活动。并可自己反身。这些是我刚过去所得的。还有一点就是患者当时身体冰冷,大汗淋漓。

辅助检查

当时的心律只有48次。/分

【其他】


【儿科急诊思维方式】 1、抢救为先的原则,医护人员人人能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术,人人会使用急救医疗器械,熟悉不同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如中毒的抢救程序、心肺脑复苏程序、休克抢救程序、左心衰竭抢救程序等。病儿急诊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抢救,为病儿的最终抢救成功赢得宝贵时间。2、及时沟通的原则,儿科急诊病儿数量多,医护人员压力大,病儿家属心情急躁,使矛盾较突出的地方,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与病儿家属及时沟通,使家属了解患儿的病情给预后,使病儿家属有一定的心理预期,避免不必要的**和误会。3、会诊及时的原则,对危重患儿要坚持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有外科或其他科得可疑问题是要尽快组织相关人员会诊,以排除相关疾病,避免误诊和漏诊。4、诊断留有余地原则,在抢救的同时尽可能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或为拟定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诊断难以明确的先下症状诊断,或诊断涵盖面广些,以免误诊或引起**。5、及时转诊的原则,生命体征稳定,有住院指征者应尽快转入病房,使外科或其他科的病儿即使转入相应科室。急诊医师应该具备的方面:1、作为医务人员的基础功:渊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临床实践基本功,科学缜密的临床思维,丰富充实的临床经验。2、合格医务人员的必备功: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坚韧不拔的求真意识,恪守己任的责任心,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3、儿科医务工作者的特质:喜爱,体贴,关心,耐心的慈父慈母之心。急诊病人的特点包括:  1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不确定因素多;  2危重病人在做出明确诊断前就要给予医疗干预;  3来诊病人常以某种症状或体征为主导,而不是以某种病为主导;  4病情轻重相差甚大,从伤风感冒到心跳呼吸骤停;  5病人和家属对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的期望值高。根据病人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采用自我提问的方式,按以下过程进行思考。  问题1:病人死亡的可能性有多大?  虽然绝大多数急诊病人不是危重病患者,但在应诊之处就凭表象主观地认为“没什么大问题”是草率和危险的。在针对急诊科医师的投诉中,部分就是因为医师对病情估计不足所致。如果开始就从“是否会死亡”的角度考虑,将思维拉向极端的高度,可以保持相当的警觉性。由此将病人分为3类:  a.高度可能性—即危重(critical)病人,必须立即给予医疗干预。  b.中度可能性—即一般急症(emergent)病人,占急诊大多数,短时间内没有生命危险,但不可掉以轻心。  c.低度可能性—即非急症(non-urgent)病人,病情稳定,可以稍缓处理。  问题2:是否需要立即采取稳定病情或缓解症状的干预措施?  在做出明确诊断前就给予对症治疗,这是急诊科医师有别于其它专科医师之处。比如出血的病人先止血,疼痛的病人先止痛,气促的病人先给氧,燥狂的病人先镇静,休克的病人先补液,怀疑骨折的病人先固定等,有人称之为“先开枪,后瞄准”。有经验的医师常在看到病人的第一眼就会做出相关的决定,但在思维时要反复问自己:  a.这些措施是否对病人最有利(利大于弊)?  b.这些干预是一次性还是反复多次,维持到何时?  c.如果干预是错的,怎么办?  问题3:最可能的病因是什么?  分析病人的主诉、现病史和过去史、初步的检查结果,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思考,遵循“先常见病多发病,后少见病罕见病”和“尽量用一个病解释”的诊断学思路,根据急诊疾病谱特点区分为3类:  a.创伤性急症(traumaemergencies):由各种创伤因子造成的急症。  b.内科性急症(medicalemergencies):呼吸、心血管、神经、消化、内分泌、泌尿、血液系统的非创伤急症,急性中毒、过敏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所致的急症。  c.特殊的急症(specialemergencies):儿科、妇产科和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科等专科的急症。  问题4:除了这个原因,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这是鉴别诊断的思维过程。急诊病人常以症状和体征就医,如发热和腹痛是急诊科最常见的两个症状,背后的病因五花八门。医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可能很快会作出倾向性的诊断,比如认为这是由于急性胃肠炎导致的腹痛。但是你还要考虑能否排除胃肠穿孔、胆道疾病或宫外孕破裂?医师应自问:  a.这是唯一的病因吗?  b.其它病因的可能性有多大,如何排除?  c.请哪些专科医师帮助我?  问题5:哪些辅助检查是必需的?  急诊科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血液项目(常规、生化、酶等)、心电图和X线平片,进一步的检查有超声、CT和核素等。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医师过分依赖辅助检查的结果,相对忽略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需要一定的时间,检查过程中还有病情突变的风险。医师在决定作某项检查时应自问:  a.这项检查对病人的诊断和鉴别是必要的吗?  b.如果检查过程中病情恶化,怎么办?  c.如果检查结果是阴性,怎么办?  问题6:病人到急诊科后,病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急诊病人处于疾病的早期,但往往不是极期,病情变数很大,可能向好转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想恶化的趋势演变。在我们做出初步的诊断和相应的干预后数分钟或数小时,不要忘记作再次评估,以验证诊断是否正确,处理是否得当,以及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如何。因此,急诊观察区(病房)是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诊疗场所。医师和护士共同进行评估并认真书写记录。医师应考虑:  a.病情稳定还是不稳定?  b.病人对干预措施(药物或非药物)反应如何,有无副作用?  c.是否需要增加其它干预措施?  问题7:往哪里分流作进一步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病人在急诊科的诊治只是一个阶段,之后就要考虑下一步的去向,包括:取药后回家继续治疗;到输液中心进行静脉给药治疗;急诊观察区留观;收入住院部相关病区或ICU;直接进入手术室或介入治疗室。尽早做出病人去向的选择可以得到其它专科的帮助,使病人更早获得针对病因的处置,提高救治的成功率。虽然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医师往往还要考虑病人的经济能力和其它社会因素,但从病情的角度医师应回答:  a.病人有否紧急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指征?  b.住院治疗是否对病人更有利?  c.病人在急诊科的时间是否太长了?  问题8:病人和家属理解和同意我们的做法吗?  这是一个医患沟通的问题。有时医师抱怨说,我们辛辛苦苦抢救病人,最后得不到感谢,反而还被投诉。这种现象既反映出社会对急诊急救工作的专业特点应有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也要求我们检讨自己工作中的疏忽和缺陷。由于患方对缓解症状和稳定病情的期望值较高,在救治的短时间里医患之间又往往难以建立彼此的信任,如果沟通不足,就容易导致患方不满意而医务人员又有“好心没好报”情绪的结果。所以,医师在诊治过程中应提醒自己:  a.我是否已经将病情告知了病人或家属?  b.他(们)同意我的做法吗?  c.他(们)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了吗?  以上八个问题贯穿了我们在诊治急诊病人过程中临床思维的主要方面,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可以使我们的思考更缜密,条理更清晰,措施更严谨。保持自我反省的心态,认真对待诊治中的每一个环节,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m****y 新手达人

心律这么慢而且伴有双肺及胃肠症状,我个人认为应该考虑是心梗,应该给病人做心电图检查,这也是最基本的,如果在家仅凭主观臆断去治疗,小心谈医疗官司啊。

东******鲸 我爱企鹅

Originally posted by lxl99 at 2005-10-31 21:50: 房颤可能性不大,倒有可能是心动过缓+期前收缩。请再认真听诊一下。我有见过一例心律只有36伴频繁早博、头晕,自诉有气促感。用了多种药无效。最后用了氨茶碱片口服,一剂而愈。该患有气促哮鸣音,心动过缓,氨茶碱可 ... 发言比较周到,给予加分。

l*********9 新手达人

房颤可能性不大,倒有可能是心动过缓+期前收缩。请再认真听诊一下。我有见过一例心律只有36伴频繁早博、头晕,自诉有气促感。用了多种药无效。最后用了氨茶碱片口服,一剂而愈。该患有气促哮鸣音,心动过缓,氨茶碱可平喘加速心律,可试用。可加用654-2静滴+营养心肌药<丹参减慢心律不用>静滴,有改善微循环缓解脑血管痉挛抗眩晕加速心律营养心肌作用。 血压不很高,暂不降压。利血平老人慎用,请看书,现代不首选了。有哮鸣音尼莫地平片慎用

胡祖洪 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可试用:10%葡萄糖注射液+丹参20ML+654-2 10MG IVGTT.并可加用胞二磷胆碱等营养脑细胞药物

堕******儿 新手达人

其实可以复查一个心电图看看有没有什么改变

堕******儿 新手达人

Originally posted by 太平洋底的猪 at 2005-9-30 02:45 PM: 我是说在房颤时可用西地兰,没说这病人能用啊。此患者心律慢,显然不肯能是房颤嘛。房颤的体征是很典型的,在没有心电图的情况下亦可判断。不知是否是我没写清楚让大家产生错误理解! 慢房颤也是有的。而且房颤和早搏有时候并非那么好区分。 这个病人还是很危险的,84岁的高龄能挺过来也**大。诊断有困难,考虑心梗可能性大。治疗主要是对症。小剂量肾上腺素有好处,另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扩管、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利尿、支持。头晕是由于脑供血不足,改善微循环治疗。

怎****啊 新手达人

在家上就是慢支和支气管扩张!

怎****啊 新手达人

为什么考虑一下脑血管痉挛的可能性那!@

w****3 新手达人

我支持太平洋底的猪的看法

艾*** 新手达人

50来次的心律,老年男性,可以不使用阿托品,异丙等药物,我认为患者多半有老慢支(肺上有干湿落音),用舒喘灵就可以了,可以提高心律,又可以平喘。要 是我来处理这个病人: 干草合剂 10ML TID 舒喘灵 4。8 MG TID 抗生素控制感染 适当补液10001500 可以用点生麦 这种病人只要尿量可以了,我想就快好了。

z****n 新手达人

没有客观诊断标准啊!

随******逸 新手达人

本人的意见要求查心电图 心肌酶值 胸片 等辅助检查 因为这个病人单靠这些的依据还不能肯定是阿司综合症 还是急性左心衰还是哮喘;

太****猪 新手达人

我是说在房颤时可用西地兰,没说这病人能用啊。此患者心律慢,显然不肯能是房颤嘛。房颤的体征是很典型的,在没有心电图的情况下亦可判断。不知是否是我没写清楚让大家产生错误理解!

飘*********叶楼主 新手达人

有一事,想问问楼主,能不能给我加上一分啊.我想这样子会激励我的.贴子是发了 不少,可就是一分也没有啊!有时想看一些自己想要的内容,也进不去.我的一些东西 可能对大家没有太大的用处,可我也只是一位乡医,碰到的一些急诊病人也不是那么多.但我会尽力去做的.这一些都是我 自己在看病时碰到病人.希望楼主能加我一分.谢谢了.

朝*** 新手达人

大家切合实际点,这是在家里治疗,根本不可能有什么辅助检查,只能说是经验性治疗,我还是倾向于心梗

飘*********叶楼主 新手达人

首先,谢谢各位同仁的意见. 患者今天是第六天了.今天出诊患者主诉,就是头晕一个症状.吃饭,大小便均正常,自 已这两天还可有手撑着拐杖走路.心律:50/分 BP:115/60 <这两天有服用复方丹 参片,和利血平片>我前几天给他用的药为,维脑路通一步,和黄芪20ML就这两步. 可患者,说昨天用的药效果不好.头还是很晕.今天给他用的是参脉,门冬. 还有一步 就是肌苷+B6+丁卡. 像患者,发病后一直出现的一个头晕问题,我们要考虑什么原因引起的吗?你们可有 什么更好的治疗方案. 楼上说的氨茶碱,各肾上腺素.以用过.;现在想问大家的是有何更好的方法,去帮我解 决这个头痛啊.

l****9 新手达人

这个病人的病情我考虑为:心律慢,脑供血不足所致.

w****1 新手达人

楼上说:心律只有48次,这种情况少见,我见的多半是房颤,可用西地兰强心(房颤时) 首先心动过缓不做心电图不能认为就是房颤,即使听诊觉得心律不齐,绝对不可用西地兰!!!相反,要用阿托品、异丙肾、氨茶碱。

太****猪 新手达人

阿斯氏综合征是一组由心律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与**变化无关,常由于心律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   阿?斯氏综合征多见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早搏后间歇太长、早搏太频繁、窦性停搏、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率很快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等。一般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室率不会太快,不会引起阿?斯氏综合征,但如果原有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存在,往往会引起本征。另外,心导管检查、胸膜腔穿刺、内窥镜检查均能反射性引起阿?斯氏综合征。?阿?斯氏综合征最突出的表现为突然晕厥,其轻者只有眩晕、意识丧失,重者意识完全丧失。常伴有抽搐及大小便失禁、面色苍白,进而青紫,可有鼾声及喘息性呼吸,有时可见陈?施氏呼吸。根据病人病史,通过发作中心脏听诊、心电图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对于心律慢者,应促使心律加快,常应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如果是由于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病态窦房结引起,则应安装人工起搏器。心律快者可电击复律。室上性或QRS宽大分不清为室性或室上性者应选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室速者,除扭转性室速外,可首选利多卡因。

太****猪 新手达人

我曾在一所老年病人医院工作,出诊时遇此类病人很多。从专业技术上来说我考虑病人84岁高龄,其本身各个器官功能均有衰老,加之你说的既往病(老年人常见病),肯定是很多原因的,本身老年人发病的临床表现就不典型,不能按照书本上的条条框框来套,上面大家都分析到了,我认为这些情况都可能存在,至于主动脉夹壁瘤,在没有完善检查的情况下我不敢诊断。从社会因素来讲,现在的老年人的健康还未充分重视,人老了这些都是老毛病,反反复复的加重,况且久病无孝子,后辈们希望能够让老人在家中安静的走完人生最后的路,不想到医院去折腾,最后可能还是人财两空,这些都可以理解。 我的处理思路:1 病人是否长期卧床,生活能否自理,既往是否抽烟、有老慢支,这样肺部的罗音又多了一条解释的原因。而且可以判断预后情况,2 送医院是作为医师肯定要坚持的,不管家属最后怎样做,这个立场必须坚定,必须像家属讲明在家没有治疗条件。3 送医院前可做吸氧、抗炎、利尿等处理。4 病案说已有心律不齐,心律只有48次,这种情况少见,我见的多半是房颤,可用西地兰强心(房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