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导致肢体麻木,保守治疗使其症状缓解
发布人:
程喆歆内科-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
更新时间:2024-08-27 10:42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54岁,自由职业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脊髓空洞症
【治疗方案】予甲钴胺注射液0.5mg,一天一次静脉点滴,共7天;给予维生素B1片10mg,一天一次口服,共7天;给予维生素B6片10mg等对症治疗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脊髓空洞症
【病案介绍】
主诉
双上肢麻木半年,加重1个月
现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半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麻木,患者诉主要表现为双手手指及手掌处针刺样感觉,时有烧灼感,无肢体无力,下肢无明显异常,无抽搐发作,上肢可抬举,下肢可行走,无言语障碍,无头痛头晕等。入院前一个月上述症状有所加重,患者常难以忍受,家属带患者来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查颅脑CT显示双侧腔隙性脑梗死,建议患者入院。病程当中,患者一般状态尚可,体重无减轻,饮食尚可,睡眠正常,二便正常。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否认糖尿病病史。
查体
T:36.2℃,P:82次/分,R:17次/分,BP:136/76mmHg
入院后查体:患者一般状态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气管居中,腹部平坦,全腹无压痛、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等大同圆,伸舌示齿对称,对光反射存在,双侧眼球活动自如,双手浅感觉异常,四肢肌力正常,共济运动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脊髓磁共振显示:颈髓异常信号,考虑脊髓空洞。
颅脑磁共振:弥散未见受限信号,双侧腔隙性脑梗死。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脊髓空洞症
诊断依据
1.中年女性,病前否认感染史。
2.主因双上肢麻木半年,加重1个月入院。
3.查体:双手浅感觉减退。
4.脊髓磁共振显示:颈髓异常信号,考虑脊髓空洞。
鉴别诊断
1.蛛网膜下腔出血:可突发头痛恶心呕吐,剧烈头痛难以忍受,脑膜刺激征阳性,头晕CT显示脑沟、脑裂高密度。
2.格林巴利综合征:病前1周可有感冒、腹泻病史,部分患者打过疫苗,多出现四肢对称性麻木,呈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伴有四肢无力,四肢神经传导速度显示周围神经损伤,得病2-3周后行腰椎穿刺显示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
诊治经过
入院后完善脊髓磁共振显示:颈髓异常信号,考虑脊髓空洞,诊断为脊髓空洞症,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患者及家属决定保守治疗,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治疗。给予甲钴胺注射液0.5mg,一天一次静脉点滴,共7天;给予维生素B1片10mg,一天一次口服,共7天;给予维生素B6片10mg,一天一次口服,共7天;给予舒血宁注射液20ml,一天一次静脉点滴,共6天;给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500ml,一天一次静脉点滴,共3天;通过以上治疗,患者症状有所缓解,患者肢体麻木的症状有所改善,患者住院期间生命体征平稳,达到出院标准,嘱咐患者出院后继续口服营养神经的药物,定期复查。
诊断结果
脊髓空洞症
【分析总结】
脊髓空洞症是脊髓中央部形成的空洞性病变。脊髓空洞常位于脊髓中央,颈髓多见,也可延伸至延髓或者出现胸髓、腰髓等病变。主要原因一个是先天发育异常,并常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脑积水、脊柱裂、脊柱侧凸等,还可以因机械梗阻因素导致。脊髓空洞形成可因颈枕区及第四脑室流出口先天异常,导致部分病例枕骨大孔区病变阻塞。可以因为颈部牵拉或用力时局部张力过高,导致颈髓周围脑脊液压力增加,由于颅颈连接部蛛网膜下腔梗阻,长时间可因外伤等因素导致,相继融合而形成空洞。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颈肩部及上肢节段性、分离性感觉缺失及感觉减退,触觉保存。早期可以出现颈肩至上肢自发性疼痛、节段性痛温觉缺失,本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需要与之鉴别的,包括颈椎病、髓内肿瘤、肌萎缩侧索硬化等。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
典型病例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