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
1
0
收藏
分享

停经40+5周患者不协调宫缩乏力1例

发布人:

张芃妇产科-妇产科综合 主治医师

更新时间:2018-11-07 11:15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24岁

【病案介绍】

主诉

停经40+5周,不规律性腹痛1小时

现病史

青年女性,孕1产0,孕妇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7年2月07日,预产期2018年11月14日;停经40天测尿HCG阳性。停经早期未出现纳差不适,无放射线接触史;早孕期无病毒感染,未接触其他有害物;停经4月出现胎动,停经13周在本院 建卡检查共10次;唐氏三联筛查:18、21-三体低风险。各次查胎心血压均正常。患者1小时前无诱因出现不规律下腹痛,有**见红,无**流液,自觉胎动正常。现门诊拟先兆临产收入院。停经以来食欲食量良好,睡眠情况良好,体重增加11公斤,大便正常,小便正常。

既往史

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病史,否认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

查体

T:36.4℃,P:97次/分,R:23次/分,BP:130/90mmHg
T:36.4℃ ,P:97次/分,R:23次/分,BP:130/90/mmhg。宫高32cm,腹围98cm,估计胎儿大小3200g,胎方位LOA,宫缩不规律,强度弱,先露头,已衔接,胎心音140次/分。阴检:宫颈质地硬,宫颈位置中,宫颈消退80%,宫颈扩张0cm。先露位置S-2。胎膜未破。骨盆测量:髂前上棘间径24cm,髂嵴间径26cm,骶耻外径20cm,坐骨结节间径9cm。

辅助检查

本院二维彩超:宫内妊娠40+周,单活胎,胎儿脐动脉血流频谱测值正常,胎儿超声四项生物物理评分8分。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先兆临产(孕1产0宫内妊娠40+5周LOA单活胎)

鉴别诊断

诊断明确,无鉴别诊断

诊治经过

患者入院完善相关产前检查,患者出现下腹痛一天,宫口仍未开,考虑患者为不协调宫缩乏力,给予安定静推,并同时行B超检查羊水情况,羊水暗区30mm,羊水指数82mm,羊水透声尚可,考虑患者目前仍可以继续待产,后患者出现规律性腹痛,宫口开3cm送入产房,患者产程进展顺利,娩出胎儿顺利,给予患者会阴侧切,给予2-0和3-0缝线缝合,产后恢复可,2天给予出院。

诊断结果

1.慢性盆腔炎:有流产或产褥感染病史,有发热、下腹痛,妇科检查附件区有包块及组织增厚、压痛、片状块物达盆壁。用抗生素治疗症状缓解,块物缩小。若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应考虑为盆腔或卵巢恶性肿瘤的可能。2.转移性卵巢肿瘤:由于卵巢原发恶性肿瘤不易鉴别,对于双侧性、中等大、肾形、活动的实性肿块,应为转移性卵巢肿瘤。若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应作胃镜检查,有消化道、乳癌病史者,更要考虑转移性恶性卵巢肿瘤诊断。但多数病例无原发性肿瘤病史,应作剖腹探查。(3)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症形成的粘连性肿块及直肠子宫陷凹结节与卵巢恶性肿瘤很难鉴别。前者常有进行性痛经、月经多,经前不规则**流血等。B超检查、腹腔镜检查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必要时应剖腹探查确诊。

【分析总结】


1.慢性盆腔炎:有流产或产褥感染病史,有发热、下腹痛,妇科检查附件区有包块及组织增厚、压痛、片状块物达盆壁。用抗生素治疗症状缓解,块物缩小。若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应考虑为盆腔或卵巢恶性肿瘤的可能。2.转移性卵巢肿瘤:由于卵巢原发恶性肿瘤不易鉴别,对于双侧性、中等大、肾形、活动的实性肿块,应为转移性卵巢肿瘤。若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应作胃镜检查,有消化道、乳癌病史者,更要考虑转移性恶性卵巢肿瘤诊断。但多数病例无原发性肿瘤病史,应作剖腹探查。(3)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症形成的粘连性肿块及直肠子宫陷凹结节与卵巢恶性肿瘤很难鉴别。前者常有进行性痛经、月经多,经前不规则**流血等。B超检查、腹腔镜检查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必要时应剖腹探查确诊。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雷颖燕 妇产科综合主治医师

促进宫颈成熟的办法,有好几种。楼主分享的病历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