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分析总结
0
0
收藏
分享

回肠造口术后并低蛋白血症

曾宪付外科-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

更新时间:2018-09-05 15:17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45岁

【病案介绍】

主诉

男性,45岁,
回肠造口术后半月余

现病史

患者于因 乙状结肠肿瘤于当地医院住院手术,行乙状结肠切除术,术后第4天患者出现发热及腹腔引流管引流出大便样物质,诊断为肠漏。转省级医院行再次手术治疗,术中见结肠吻合口瘘,腹膜炎,给予腹腔脓肿清除+腹腔引流+小肠双腔造口术,术后患者病情危重,经积极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住院18天后转入我院进一步治疗。

既往史

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手术外伤史,预防接种不详。

查体

T:36.7℃,P:97次/分,R:20次/分,BP:120/71mmHg
。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步入病室,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眼睑无浮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2.5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活动自如,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口唇无紫绀,伸舌居中,咽部不红,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颈软,无抵抗力,双侧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呼吸运动均等,双肺叩诊呈清音,双侧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浊音界无扩大,心律97次/分,节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腹部切口敷料被分泌物沾染,小肠造瘘口黄色稀便溢出。**及外生殖器未查。四肢及脊柱无畸形,活动自如,生理性反射存在,病理性反射未引出。 专科检查:腹部平坦,腹部切口敷料被分泌物沾染,腹腔引流管已经拔除,切口行减张缝合缝线未拆,愈合差伴较多皮下渗液。小肠造瘘口有黄色稀便不定时流出。

辅助检查

传染病全套:乙肝表面抗原 400.00 IU/ML ↑, 乙型肝炎e抗原 22.660 NCU/ml ↑,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36.000 NCU/ml ↑; 电解质二号:白球比例 1.06 ↓, 钙 2.02 mmol/L ↓, 钾 3.30 mmol/L ↓, 血清铁 5.1 umol/L ↓; 肝功能一号:γ-转肽酶 92.00 U/L ↑, 白蛋白 30.1 G/L ↓, 胆红素 25.60 umol/L ↑, 谷丙转氨酶 45.0 U/L ↑, 谷草转氨酶 54.0 U/L ↑, 直接胆红素 11.8 umol/L ↑, 总蛋白 58.5 g/L ↓; 血糖一号:葡萄糖 7.19 mmol/L ↑; 血细胞分析(三分类):红细胞分布宽度-CV 18.31 % ↑, 红细胞分布宽度-SD 57.71 fl ↑,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299.20 g/L ↓, 红细胞压积 32.40 % ↓, 淋巴细胞百分比 11.02 % ↓, 淋巴细胞计数 0.65 X10^9/L ↓,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 0.00 % ↓, 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0.00 X10^9/L ↓,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0.00 % ↓,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0.00 X10^9/L ↓, 血红蛋白测定 97.00 G/L ↓,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16.30 fL ↑, 血小板压积 0.12 % ↓,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81.41 % ↑。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回肠造口术后 腹壁感染并窦道形成 低蛋白血症

鉴别诊断

患者诊断清楚,需了解患者腹腔继发感染病情,进一步检查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诊治经过

1. 切口换药保持创面干爽,及时更换粪袋。 2. 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3.抗感染治疗,预防术后继发腹腔感染及切口皮下积脓。

诊断结果

回肠造口术后 腹壁感染并窦道形成 低蛋白血症

【分析总结】


患者精神可,进食软食,无发热,腹壁创面愈合尚可,仍有少量稀脓性分泌物,各引流口愈合可,未见腹水渗出,患者轻体力活动无特殊不适。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