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2
0
收藏
分享

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后失访7年病例分析

q****4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5-04 14:37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32岁

【病案介绍】

主诉

【讨论】流行病学特点布鲁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传染源以牛、羊、猪为主,其中羊为主要传染源,因其分布最广,与人接触最密切,菌种毒力强,引起临床症状较重,且易流行,故国内以羊型布鲁菌病最为常见。病原菌主要存在于病畜的组织、皮毛、乳汁、**分泌物、羊水及胎畜内。尤其是病畜乳汁中带菌量较多,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人群多通过接触病畜及食用未煮沸的病畜、进食染菌的羊奶、牛奶而感染,故患病者常有明确的职业史及接触史。奶制品尤其是软奶酪、未经消毒的牛奶、冰淇淋常常成为感染源头。尚有报道城镇居民通过食用涮羊肉及烤肉串而导致感染者。布鲁菌病的流行有明显地区性,我国以内蒙古、青藏高原、吉林、辽宁等地区多见。流行病学资料对于确定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若患者有明确的病畜接触史,且伴有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关节疼痛、腰痛等症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本组4例患者均有明确的牛羊接触史,误诊的3例患者均为未详细询问相关病史。2.2病原学及临床特点布鲁杆菌是一组球杆状的革兰阴性菌,无芽孢形成,本菌含有20余种蛋白原和脂多糖,其中脂多糖(内毒素)为主要致病物质。布鲁杆菌侵袭力强,常经皮肤黏膜、消化道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先侵入局部淋巴结形成感染灶,随后增殖到相当数量便冲破淋巴结屏障入血,随血液循环到达骨髓、肝、脾等器官形成病灶,近些病灶中的致病菌又被多次释放入血,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临床症状的反复出现及加重,出现临床上典型的波浪热。在临床上,这种典型症状并不多见(占5%~20%),本组病例中只有例3存在波状热。布鲁菌病潜伏期一般为5~35d,少数患者可达1年之久。布鲁菌病为全身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45%~100%)及多汗(40%~95%),其他还有如关节疼痛(70%~90%)、头疼(30%~84%)、男性睾丸炎(占男性病例的20%~40%)、肝脾肿大、局部脓肿、淋巴结肿大等。人患布鲁菌病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及器官,故其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因而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本组4例患者临床表现不一,2例患者明确无发热症状,且4例患者均合并肾内科疾病的症状如腰痛而导致误诊为泌尿道感染等。据报道,在布鲁杆菌感染的脊柱疾病中,最常见感染区域为腰椎(L4~5、L5~S1多见),颈椎、胸椎次之。本组有1例患者明确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但复习相关文献,尚无布鲁杆菌感染可引起肾病综合征的报道,两者是否有关联性有待进一步明确。2.3临床诊断布鲁菌病的诊断根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颁布的诊断标准:①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或流行地区旅居史,发病前曾接触畜牧产品(皮毛、肉类加工、奶制品)、家畜、病畜、野生动物等;②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并排除其他疑似疾病;③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血清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凡具备第①项和第②项,以及第③项中的任何一项检查阳性即可确诊为布鲁菌病。在临床上,布鲁菌病常被误诊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等,各种骨与关节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性肾盂肾炎、睾丸炎等。2.4误诊原因分析①询问病史不全面:未详细询问患者接触史、职业史、饮食史、居住史及生活习惯。②流行病学变异性: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布鲁菌病的流行有由牧区向非牧区、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趋势。③临床症状变化多端,特异性症状少见,加之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易误诊为其他相似疾病。本组4例患者中有2例既往有肝硬化病史,故患者肝损害、脾大的症状被掩盖。④临床思维模式较局限,诊断常局限于常见病、多发病,本组4例均存在此情况。⑤临床上对发热患者随意使用退热药及抗生素等治疗,导致疾病病程变化不典型,使诊断难度加大。本组误诊的3例患者诊断时均以局部症状先入为主,没有综合考虑,导致误诊。2.5防范误诊措施①详细采集病史,尤其是病畜(包括畜牧产品)接触史及相关职业史。②对于长期反复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常规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性,及早行布氏杆菌凝集试验等检查进行排查。③医务人员应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即使在非疫区,对高度**也应考虑本病可能性。只要临床医生对布鲁菌病高度重视,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布鲁菌病并不困难。目前布鲁菌病在全球范围内仍无法被消灭,只有澳大利亚和英国通过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曾宣布根除了该病。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近年布鲁菌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疫情形势严峻。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难治,易误诊漏诊。加强对布鲁菌病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职业史,开拓临床思维,养成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对有效防止布鲁菌病至关重要。

现病史

【讨论】流行病学特点布鲁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传染源以牛、羊、猪为主,其中羊为主要传染源,因其分布最广,与人接触最密切,菌种毒力强,引起临床症状较重,且易流行,故国内以羊型布鲁菌病最为常见。病原菌主要存在于病畜的组织、皮毛、乳汁、**分泌物、羊水及胎畜内。尤其是病畜乳汁中带菌量较多,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人群多通过接触病畜及食用未煮沸的病畜、进食染菌的羊奶、牛奶而感染,故患病者常有明确的职业史及接触史。奶制品尤其是软奶酪、未经消毒的牛奶、冰淇淋常常成为感染源头。尚有报道城镇居民通过食用涮羊肉及烤肉串而导致感染者。布鲁菌病的流行有明显地区性,我国以内蒙古、青藏高原、吉林、辽宁等地区多见。流行病学资料对于确定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若患者有明确的病畜接触史,且伴有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关节疼痛、腰痛等症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本组4例患者均有明确的牛羊接触史,误诊的3例患者均为未详细询问相关病史。2.2病原学及临床特点布鲁杆菌是一组球杆状的革兰阴性菌,无芽孢形成,本菌含有20余种蛋白原和脂多糖,其中脂多糖(内毒素)为主要致病物质。布鲁杆菌侵袭力强,常经皮肤黏膜、消化道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先侵入局部淋巴结形成感染灶,随后增殖到相当数量便冲破淋巴结屏障入血,随血液循环到达骨髓、肝、脾等器官形成病灶,近些病灶中的致病菌又被多次释放入血,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临床症状的反复出现及加重,出现临床上典型的波浪热。在临床上,这种典型症状并不多见(占5%~20%),本组病例中只有例3存在波状热。布鲁菌病潜伏期一般为5~35d,少数患者可达1年之久。布鲁菌病为全身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45%~100%)及多汗(40%~95%),其他还有如关节疼痛(70%~90%)、头疼(30%~84%)、男性睾丸炎(占男性病例的20%~40%)、肝脾肿大、局部脓肿、淋巴结肿大等。人患布鲁菌病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及器官,故其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因而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本组4例患者临床表现不一,2例患者明确无发热症状,且4例患者均合并肾内科疾病的症状如腰痛而导致误诊为泌尿道感染等。据报道,在布鲁杆菌感染的脊柱疾病中,最常见感染区域为腰椎(L4~5、L5~S1多见),颈椎、胸椎次之。本组有1例患者明确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但复习相关文献,尚无布鲁杆菌感染可引起肾病综合征的报道,两者是否有关联性有待进一步明确。2.3临床诊断布鲁菌病的诊断根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颁布的诊断标准:①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或流行地区旅居史,发病前曾接触畜牧产品(皮毛、肉类加工、奶制品)、家畜、病畜、野生动物等;②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并排除其他疑似疾病;③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血清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凡具备第①项和第②项,以及第③项中的任何一项检查阳性即可确诊为布鲁菌病。在临床上,布鲁菌病常被误诊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等,各种骨与关节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性肾盂肾炎、睾丸炎等。2.4误诊原因分析①询问病史不全面:未详细询问患者接触史、职业史、饮食史、居住史及生活习惯。②流行病学变异性: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布鲁菌病的流行有由牧区向非牧区、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趋势。③临床症状变化多端,特异性症状少见,加之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易误诊为其他相似疾病。本组4例患者中有2例既往有肝硬化病史,故患者肝损害、脾大的症状被掩盖。④临床思维模式较局限,诊断常局限于常见病、多发病,本组4例均存在此情况。⑤临床上对发热患者随意使用退热药及抗生素等治疗,导致疾病病程变化不典型,使诊断难度加大。本组误诊的3例患者诊断时均以局部症状先入为主,没有综合考虑,导致误诊。2.5防范误诊措施①详细采集病史,尤其是病畜(包括畜牧产品)接触史及相关职业史。②对于长期反复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常规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性,及早行布氏杆菌凝集试验等检查进行排查。③医务人员应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即使在非疫区,对高度**也应考虑本病可能性。只要临床医生对布鲁菌病高度重视,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布鲁菌病并不困难。目前布鲁菌病在全球范围内仍无法被消灭,只有澳大利亚和英国通过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曾宣布根除了该病。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近年布鲁菌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疫情形势严峻。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难治,易误诊漏诊。加强对布鲁菌病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职业史,开拓临床思维,养成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对有效防止布鲁菌病至关重要。

既往史

【讨论】流行病学特点布鲁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传染源以牛、羊、猪为主,其中羊为主要传染源,因其分布最广,与人接触最密切,菌种毒力强,引起临床症状较重,且易流行,故国内以羊型布鲁菌病最为常见。病原菌主要存在于病畜的组织、皮毛、乳汁、**分泌物、羊水及胎畜内。尤其是病畜乳汁中带菌量较多,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人群多通过接触病畜及食用未煮沸的病畜、进食染菌的羊奶、牛奶而感染,故患病者常有明确的职业史及接触史。奶制品尤其是软奶酪、未经消毒的牛奶、冰淇淋常常成为感染源头。尚有报道城镇居民通过食用涮羊肉及烤肉串而导致感染者。布鲁菌病的流行有明显地区性,我国以内蒙古、青藏高原、吉林、辽宁等地区多见。流行病学资料对于确定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若患者有明确的病畜接触史,且伴有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关节疼痛、腰痛等症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本组4例患者均有明确的牛羊接触史,误诊的3例患者均为未详细询问相关病史。2.2病原学及临床特点布鲁杆菌是一组球杆状的革兰阴性菌,无芽孢形成,本菌含有20余种蛋白原和脂多糖,其中脂多糖(内毒素)为主要致病物质。布鲁杆菌侵袭力强,常经皮肤黏膜、消化道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先侵入局部淋巴结形成感染灶,随后增殖到相当数量便冲破淋巴结屏障入血,随血液循环到达骨髓、肝、脾等器官形成病灶,近些病灶中的致病菌又被多次释放入血,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临床症状的反复出现及加重,出现临床上典型的波浪热。在临床上,这种典型症状并不多见(占5%~20%),本组病例中只有例3存在波状热。布鲁菌病潜伏期一般为5~35d,少数患者可达1年之久。布鲁菌病为全身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45%~100%)及多汗(40%~95%),其他还有如关节疼痛(70%~90%)、头疼(30%~84%)、男性睾丸炎(占男性病例的20%~40%)、肝脾肿大、局部脓肿、淋巴结肿大等。人患布鲁菌病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及器官,故其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因而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本组4例患者临床表现不一,2例患者明确无发热症状,且4例患者均合并肾内科疾病的症状如腰痛而导致误诊为泌尿道感染等。据报道,在布鲁杆菌感染的脊柱疾病中,最常见感染区域为腰椎(L4~5、L5~S1多见),颈椎、胸椎次之。本组有1例患者明确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但复习相关文献,尚无布鲁杆菌感染可引起肾病综合征的报道,两者是否有关联性有待进一步明确。2.3临床诊断布鲁菌病的诊断根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颁布的诊断标准:①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或流行地区旅居史,发病前曾接触畜牧产品(皮毛、肉类加工、奶制品)、家畜、病畜、野生动物等;②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并排除其他疑似疾病;③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血清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凡具备第①项和第②项,以及第③项中的任何一项检查阳性即可确诊为布鲁菌病。在临床上,布鲁菌病常被误诊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等,各种骨与关节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性肾盂肾炎、睾丸炎等。2.4误诊原因分析①询问病史不全面:未详细询问患者接触史、职业史、饮食史、居住史及生活习惯。②流行病学变异性: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布鲁菌病的流行有由牧区向非牧区、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趋势。③临床症状变化多端,特异性症状少见,加之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易误诊为其他相似疾病。本组4例患者中有2例既往有肝硬化病史,故患者肝损害、脾大的症状被掩盖。④临床思维模式较局限,诊断常局限于常见病、多发病,本组4例均存在此情况。⑤临床上对发热患者随意使用退热药及抗生素等治疗,导致疾病病程变化不典型,使诊断难度加大。本组误诊的3例患者诊断时均以局部症状先入为主,没有综合考虑,导致误诊。2.5防范误诊措施①详细采集病史,尤其是病畜(包括畜牧产品)接触史及相关职业史。②对于长期反复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常规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性,及早行布氏杆菌凝集试验等检查进行排查。③医务人员应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即使在非疫区,对高度**也应考虑本病可能性。只要临床医生对布鲁菌病高度重视,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布鲁菌病并不困难。目前布鲁菌病在全球范围内仍无法被消灭,只有澳大利亚和英国通过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曾宣布根除了该病。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近年布鲁菌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疫情形势严峻。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难治,易误诊漏诊。加强对布鲁菌病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职业史,开拓临床思维,养成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对有效防止布鲁菌病至关重要。

查体

口腔卫生差,烟斑明显,软垢Ⅰ~Ⅱ度,龈上牙石Ⅰ~Ⅱ度,可探及龈下牙石,牙龈暗红色,龈**呈球形,与牙面分离,质地松软,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阳性,部分牙齿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GR)约1mm,

辅助检查

Florida牙周电子探针检查显示: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约2~6mm,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约1~4mm,无溢脓,#36颊侧Ⅱ度根分叉病变,#12、#11、#22、#36、#32、#31、#41、#42、#43Ⅰ度松动,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无龋齿,详见图1A、C。血液检查:空腹血糖7.78mmol/L。X线检查:牙槽嵴顶模糊,牙槽骨水平吸收约为根长1/3,下前牙牙槽骨吸收至根中1/3,#36根分叉牙处槽骨吸收,详见图1B。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伴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中度)。预后判断:中度骨吸收,口腔卫生维护尚可,#36Ⅰ度根分叉病变,Florida危险六因素分析为高风险因素(图1D),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预后可/一般。

诊治经过

口腔卫生宣教;严格控制血糖浓度;牙周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治疗;牙周维护治疗。治疗过程:菌斑控制,全口分次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菌斑显示,指导患者正确口腔维护方法,治疗期间配合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该患者于2009年3月基础治疗结束后,患者口腔卫生尚可,软垢Ⅰ度,牙龈红肿消退,无探诊出血,下前牙牙龈退缩约1~2mm,PD≥4mm位点11个,全口菌斑指数40%,详见图2A。此次复诊对残留深袋行二次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进行牙周风险因素评估,详见图2B。基础治疗完成后患者失访7年,2016年3月再次复诊,主诉牙周疾病加重,1年前因血糖控制不佳曾住院治疗。临床检查:口腔卫生差,软垢Ⅱ度,龈上牙石Ⅰ度,可探及龈下牙石,牙龈红肿,呈暗紫色,BOP(+),探诊牙周袋,龈缘可见脓液溢出,PD约4~9mm,AL约2~10mm,牙龈退缩2~4mm,牙齿移位,牙间隙明显,#17、#26,#37、#46颊侧Ⅰ度根分叉病变,#16、#36颊侧Ⅱ度根分叉病变,#16、#14、#13、#12、#22、#37、#36、#35、#34、#33、#46松动I度,#32、#43松动Ⅱ度,#21、#31、#41、#42、#47松动Ⅲ度,详见图3A、C。血液检查:空腹血糖13.08mmol/L;X线检查:牙槽嵴顶稍模糊,牙槽骨水平吸收至根中1/3~根尖1/3,#33、#37、#47近中远中牙槽骨角形吸收,其中#21、#31、#41、#42牙槽骨吸收至根尖,#47根尖区低密度影,骨硬板消失,见图3B。预后判断:重度牙槽骨吸收,Ⅰ~Ⅱ度根分叉病变,牙松动达Ⅱ~Ⅲ度,血糖控制不良,Florida危险六因素分析为高风险因素(图3D),预后为差/可疑。治疗计划:仅进行应急处理,建议患者先控制血糖,待血糖控制后尽快进行牙周治疗。 根据Lang提出的牙周炎复发评估系统进行复发风险评估:BOP(+)位点<10%,PD≥5mm牙周袋检出1个,暂无牙齿丧失,骨丧失/年龄(BL/Age)为0.5,以上均为低复发危险度;吸烟每日少于10支,为中度复发危险度,全身系统疾病糖尿病为高复发危险度,故评估为中度复发危险度,此时全身危险因素为该患者主要问题。患者2016年复诊时的牙周与2009年初次牙周治疗后牙周检查相比,牙周状况加重明显,牙龈退缩明显,牙周探诊深度普遍增加,深袋比例增加,Ⅱ-Ⅲ度松动牙数明显增加,多位点牙周脓液溢出,详见表1。牙槽骨吸收加重,风险评估为高风险度,此时全身因素及牙周因素均为高危险因素。

【其他】


【讨论】流行病学特点布鲁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传染源以牛、羊、猪为主,其中羊为主要传染源,因其分布最广,与人接触最密切,菌种毒力强,引起临床症状较重,且易流行,故国内以羊型布鲁菌病最为常见。病原菌主要存在于病畜的组织、皮毛、乳汁、**分泌物、羊水及胎畜内。尤其是病畜乳汁中带菌量较多,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人群多通过接触病畜及食用未煮沸的病畜、进食染菌的羊奶、牛奶而感染,故患病者常有明确的职业史及接触史。奶制品尤其是软奶酪、未经消毒的牛奶、冰淇淋常常成为感染源头。尚有报道城镇居民通过食用涮羊肉及烤肉串而导致感染者。布鲁菌病的流行有明显地区性,我国以内蒙古、青藏高原、吉林、辽宁等地区多见。流行病学资料对于确定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若患者有明确的病畜接触史,且伴有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关节疼痛、腰痛等症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本组4例患者均有明确的牛羊接触史,误诊的3例患者均为未详细询问相关病史。2.2病原学及临床特点布鲁杆菌是一组球杆状的革兰阴性菌,无芽孢形成,本菌含有20余种蛋白原和脂多糖,其中脂多糖(内毒素)为主要致病物质。布鲁杆菌侵袭力强,常经皮肤黏膜、消化道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先侵入局部淋巴结形成感染灶,随后增殖到相当数量便冲破淋巴结屏障入血,随血液循环到达骨髓、肝、脾等器官形成病灶,近些病灶中的致病菌又被多次释放入血,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临床症状的反复出现及加重,出现临床上典型的波浪热。在临床上,这种典型症状并不多见(占5%~20%),本组病例中只有例3存在波状热。布鲁菌病潜伏期一般为5~35d,少数患者可达1年之久。布鲁菌病为全身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45%~100%)及多汗(40%~95%),其他还有如关节疼痛(70%~90%)、头疼(30%~84%)、男性睾丸炎(占男性病例的20%~40%)、肝脾肿大、局部脓肿、淋巴结肿大等。人患布鲁菌病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及器官,故其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因而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本组4例患者临床表现不一,2例患者明确无发热症状,且4例患者均合并肾内科疾病的症状如腰痛而导致误诊为泌尿道感染等。据报道,在布鲁杆菌感染的脊柱疾病中,最常见感染区域为腰椎(L4~5、L5~S1多见),颈椎、胸椎次之。本组有1例患者明确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但复习相关文献,尚无布鲁杆菌感染可引起肾病综合征的报道,两者是否有关联性有待进一步明确。2.3临床诊断布鲁菌病的诊断根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颁布的诊断标准:①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或流行地区旅居史,发病前曾接触畜牧产品(皮毛、肉类加工、奶制品)、家畜、病畜、野生动物等;②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并排除其他疑似疾病;③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血清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凡具备第①项和第②项,以及第③项中的任何一项检查阳性即可确诊为布鲁菌病。在临床上,布鲁菌病常被误诊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等,各种骨与关节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性肾盂肾炎、睾丸炎等。2.4误诊原因分析①询问病史不全面:未详细询问患者接触史、职业史、饮食史、居住史及生活习惯。②流行病学变异性: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布鲁菌病的流行有由牧区向非牧区、由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趋势。③临床症状变化多端,特异性症状少见,加之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易误诊为其他相似疾病。本组4例患者中有2例既往有肝硬化病史,故患者肝损害、脾大的症状被掩盖。④临床思维模式较局限,诊断常局限于常见病、多发病,本组4例均存在此情况。⑤临床上对发热患者随意使用退热药及抗生素等治疗,导致疾病病程变化不典型,使诊断难度加大。本组误诊的3例患者诊断时均以局部症状先入为主,没有综合考虑,导致误诊。2.5防范误诊措施①详细采集病史,尤其是病畜(包括畜牧产品)接触史及相关职业史。②对于长期反复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常规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性,及早行布氏杆菌凝集试验等检查进行排查。③医务人员应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即使在非疫区,对高度**也应考虑本病可能性。只要临床医生对布鲁菌病高度重视,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布鲁菌病并不困难。目前布鲁菌病在全球范围内仍无法被消灭,只有澳大利亚和英国通过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曾宣布根除了该病。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近年布鲁菌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疫情形势严峻。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难治,易误诊漏诊。加强对布鲁菌病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职业史,开拓临床思维,养成良好的综合分析能力,对有效防止布鲁菌病至关重要。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王彦培 口腔科医师

治疗效果挺好的

张秀 口腔科医师

后续治疗怎么样,是先拔牙呢,还是先做牙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