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导致AFP升高1例
发布人:
q****6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5-31 21:33
关注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男,56岁
发现腹腔肿块半月入院。
现病史
患者无明显腹痛、腹胀,无黑便、血便等情况。
查体
皮肤和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腹软,中上腹可触及大小约8.0 cm×5.0 cm质韧包块,活动度差,无搏动,伴轻压痛。
辅助检查
血常规、血生化、乙肝病毒定量(HBV-DNA定量)等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843 ng/ml,明显升高;血癌胚抗原(CEA)3.42 ng/ml,糖类抗原19-9(CA19-9)5.13 ng/ml。
上腹部增强CT示:肝胰间隙肿块,伴胰管和肝左叶胆管略扩张,来源胰腺可能。进一步查增强磁共振+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示:胰头部囊性占位,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性大。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术前诊断胰腺占位。
诊治经过
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行胰十二指肠根治切除术(whillpe手术)。术中可见:肿块位于胰头,大小约10 cm×8 cm,侵犯肝总动脉,与肝固有动脉粘连。术后病理学报告:癌组织浸润性生长,呈腺样,巢状分布,伴有肿瘤性坏死(图1)。
免疫组化:Happer-1(-)、AFP(+)、CK7(-)、CK19(+)、CK8(+)、CK18(弱+)、CgA(-)、CDX-2(-)、CK20(-)。结合免疫组化,确诊为胰腺产AFP低分化腺癌。术后恢复顺利,并联合化疗。嘱患者定期复查,监测AFP的变化。
【其他】
【讨论】
AFP升高型胰腺癌临床上少见,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其临床表现各有不同,但与AFP正常胰腺癌比较无明显的特异性,患者可表现为体重下降、上腹部痛、腹部包块、黄疸及腹泻等。
肿瘤也可分泌神经内分泌成分(胰多肽、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及生长抑素等)[1],并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继发疾病。
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术前明确诊断。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秦凯等[2]的研究结果显示,AFP升高的直肠癌预后更差,更容易发生肝转移。
与AFP正常的胰腺癌比较,AFP升高型胰腺癌是否恶性程度更高、更易转移,尚无定论。AFP升高型胰腺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联合化疗为首选。
AFP升高型胰腺癌大体分为4种类型:
(1)胰肝样癌:分泌AFP阳性率最高,在癌变过程中,可以向肝癌细胞方向发展,并产生肝癌细胞合成分泌的物质。
(2)胰腺泡细胞癌:此型黄疸较常见,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界限清楚的高密度肿块,可有多发的低密度坏死区。此型有学者认为,采用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症状几乎均可缓解,全身情况也大多明显好转,且肿瘤有所减小。
(3)胰胚细胞癌:此型临床表现隐匿,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的肿块,有小叶分隔。此类型肿瘤预后相对较好。
(4)低分化型腺癌:较上述类型更为罕见,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肿瘤发现时常处于晚期,手术切除率低。
因此,AFP升高型胰腺癌的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各异,虽都AFP升高并非均具有肝样分化,但胃肝样癌细胞发生肝样分化时不一定产生AFP[3]。
而具有肝样分化的胰腺癌是否都能产生AFP,尚有待探究。近年来,有研究显示,可以通过AFP异质体的检测来评估不同类型胰腺癌分泌AFP的差异[4]。
本例患者仅以腹部肿块就诊,无其他阳性体征,临床表现隐匿,各项实验室检查中AFP异常升高,而其他检查无明显异常。临床上AFP明显升高多为原发性肝癌,但当无影像学表现等原发性肝癌证据时,可考虑AFP升高型胰腺癌的可能,并及时诊断与治疗,避免误诊和漏诊。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