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痣样黑棘皮病1例
发布人:
吴***刚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20-01-06 15:28
关注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女,27 岁。
因背部褐色斑片、丘疹 6 年于 2015 年 12 月来我院门诊就诊。
现病史
患者 6 年前无明显原 因发现背部出现褐色斑片、丘疹,初发时为淡褐色斑 片,逐渐增殖呈天鹅绒样,随后斑片上逐渐发生灰黑 色丘疹和斑块。无明显自觉症状。曾到当地医院就诊, 未确诊,未经系统治疗。
既往史
患者既往体健,无肥胖、糖尿 病、肿瘤等病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史。
查体
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背 部不规则褐色斑片,表面天鹅绒样增生,上有扁平丘 疹和斑块(图 1A)。皮损质地较软。颈部、腋下、腹股沟 和口腔黏膜未见损害。
辅助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血糖检测均正 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瘤样增生,真皮浅层 较多淋巴细胞及少许噬色素细胞和色素颗粒(图 1B)。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单侧痣样黑棘皮病。
诊治经过
0.1%维 A 酸霜,每日 2 次外用; 1 个月后复 诊。电话随访,患者未遵医嘱用药,仅外用 2 次,愿来 我院冷冻或激光治疗。
【其他】
【讨论】
黑棘皮病(acanthosis nigricans, AN)又名黑角化 病(keratosis nigricans)或色素性**状营养不良(dys- trophie papillaire et pigmentaire),是指以皮肤颜色加 深及**状或天鹅绒样增厚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的皮肤 病[1]。其临床特征为棕黑色角化过度的斑块,表面有许 多细小的**状隆起似天鹅绒,触之柔软。好发于皮肤 褶皱、易摩擦的部位及颈部,也可发生于眼睑、嘴唇、 外 阴、黏膜表面、手背、腹股沟、膝部和肘部[2]。本病可分为 8 型:良性、肥胖性、症状性、恶性、单侧性、药物性、混 合性及肢端黑棘皮病。其中单侧性黑棘皮病又称痣样 黑棘皮病,由 Krishnaram[3]于 1991 年首次报告 1 例 13 岁男性患儿在一侧腹部发生单侧痣样黑棘皮病。
单侧痣样黑棘皮病在临床较为少见,其形态学表 现与黑棘皮病基本相同,但多呈单侧或局限性分布。 常发生于出生时、儿童期或青春期,为不规则常染色 体显性遗传。国内由刘金耀等[4]于 2003 年首次报告 1 例男性患者在左侧腹部发生单侧痣样黑棘皮病;2007 年由彭军等[5]报告 1 例左侧腋窝及左侧腰腹部呈带状 分布的单侧痣样黑棘皮病;2014 年由常建民[6]报告 1 例发生于右背部呈带状分布的单侧痣样黑棘皮病。本 例患者为成年发病,在其背部发生局限型褐色斑片、 扁平丘疹和斑块,无明显自觉症状。通过其临床症状 及典型组织病理改变获确诊。
单侧痣样黑棘皮病可能是良性黑棘皮病的早期 表现,多不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及肿瘤 [7]。但 Krish- naram[8]于 2010 年报告 1 例 28 岁成年男性左胸部发 生单侧痣样黑棘皮病并发Ⅰ型神经纤维瘤。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局部治疗可选用角 质松解剂如卡伯三醇、维生素 D3 类似物、水杨酸、尿 素、维 A 酸软膏、足叶草脂等,也可试用连续波 CO2 激 光治疗。2011 年 Jeong 等[9]通过研究报告 1 例于** 内侧区域发生单侧痣样黑棘皮病 19 岁女性患者,外 用 0.025%维 A 酸霜, 2 个月后皮损得到改善, 9 个月 后皮损基本消退。本例患者嘱其外用 0.1%维 A 酸霜, 但患者未遵医嘱用药。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