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0
0
收藏
分享

脑分水岭梗死1例

q****4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5-10 11:07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50岁

【病案介绍】

主诉

病例1 50岁男性 病例2 41岁男性
病例1 由于呼吸急促而就诊 病例2 因胸痛就诊

查体

病例2 检查发现存在降主动脉夹层,血压为235/144 mmHg。

辅助检查

病例1 初始血压为204/108 mmHg。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病例1 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急症,并开始接受静脉尼卡地平滴注。几分钟后,患者的血压被降至102/66 mmHg。这一血压水平维持了约2小时,随后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医师随即尝试通过补液来升高患者的血压,但患者的意识水平并未改善。患者MRI检查显示双侧内分水岭多发梗死灶(见下图)。此后,患者的血管影像学检查显示颅内粥样硬化,以及多支血管中度狭窄。患者转院接受进一步治疗,此后一直维持植物人状态,在入院后74日出院。 病例2 为了防止主动脉夹层进一步撕裂,对患者静脉输注了尼卡地平。当血压降至114/52 mmHg时,患者发生意识丧失,此时该血压水平已维持了近3小时。随后,患者的MRI检查显示内分水岭梗死,以及胼胝体多发梗死灶(见下图)。此后,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未显示任何显著的血管狭窄。2个月后,患者复查MRI显示无新发梗死灶。患者意识水平一直未回复,在入院后第86天死亡。

【其他】


【讨论】 分水岭梗死占全部缺血性脑卒中将近10%的比例,特征是梗死灶位于脑大血管供血区的边缘区域。分水岭梗死可发生于内分水岭区域或皮层分水岭区域(见下图)。 皮层分水岭区域位于大脑前、中、后动脉远端分支供血区的边缘带,内分水岭区域则位于大脑前、中、后动脉远端分支供血区和深穿支动脉(包括纹状体动脉、Heubner动脉和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的边缘带。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皮层分水岭和内分水岭梗死可能揭示了损伤的潜在机制。具体而言,内分水岭梗死更可能由于单独的灌注不足导致,而皮层分水岭梗死则更可能因为,这些相对低血流量的区域栓子冲刷或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引起血栓栓塞导致梗死。 文中的病例强调,首先,对于严重高血压患者,快速和剧烈的降压可能导致脑缺血和昏迷,即使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低血压。表现为严重高血压的患者,在初始降压时的降压幅度不应超过25%,从而降低脑、冠状动脉或肾缺血的可能性。 对于第二例病例中提到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相应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管理指南目前推荐以收缩压降至100~120 mmHg为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最初快速降低25%的血压,继而在短时间内进行额外的降压处理,以达到目标血压,这种做法是可取的。 另外,应当及时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神经系统评估,以识别其脑缺血情况,如有缺血情况,则采取措施增加脑部灌注。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