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力度胺治疗血管扩张性病变
发布人:
1****7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4-06-05 21:55
关注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女,76岁
反复黑便6年余
现病史
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便成形,1~2次/日,于当地医院查便潜血(OB)为+~++++,每次持续3~5天后OB自行转阴。此症状每1~2个月复发一次,伴间断头晕、乏力,无呕吐咖啡样物,无腹痛、腹泻、便秘等伴随症状。患者因反复黑便和严重贫血多次于当地医院住院接受系统检查,血红蛋白(Hb)最低为50g/L,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钡剂造影等检查均未发现可疑出血病变。1年前,患者接受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多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灶。间断接受止血、抑酸、补液、输血等对症治疗好转后出院,随后1年内仍反复黑便,伴头晕、乏力。
既往史
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史,34岁时接受阑尾切除术。对青霉素、复方氨基比林过敏。发病以来患者体重无明显变化,否认类似疾病家族史,无高血压病、冠心病及糖尿病史。
【诊治过程】
诊治经过
入院后给予患者沙力度胺(25mg/片,4片/日),奥美拉唑(20mg/片,1片/日),培菲康(2片/次,3次/日),养血饮(1支/次,3次/日)等治疗1周后,复查大便OB(-),嘱其出院后继续服药(沙力度胺)治疗。服药4个月期间患者未出现黑便,且每周复查OB均为阴性,Hb保持于正常水平,无其他不良反映出现,于2005年3月13日停药。停药后,每2周于门诊复查OB均为阴性。每月复查Hb,均保持于125~154g/L之间。随访至今(5年)患者未再出血,Hb保持于正常水平,无需铁剂、输血等支持治疗。患者现一般情况良好。
【其他】
【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入院查体:血压(BP)为130/85mmHg,无肝脏、蜘蛛痣及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睑结膜略苍白,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和包块。**指诊指套有黑便。查便常规:OB(+++)。查血常规:白细胞(WBC)4.3×109/L,中性粒细胞(NEU)2.3×109/L,淋巴细胞(LYM)1.4×109/L,红细胞(RBC)3.77×1012/L,血红蛋白(HGB)110g/L,血小板(PLT)241×109/L。查肝肾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9U/L,碱性磷酸酶(ALK)60U/L,总胆红素5.0μmol/L,直接胆红素1.2μmol/L,血肌酐58μmol/L,血尿素氮3.4mmol/L,白球比值1.6,清蛋白59.9%,α1球蛋白3.3%,α2球蛋白10.5%,β球蛋白10.2%,γ球蛋白16.1%。血氨45μmol/L(11~35μmol/L),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正常。结核菌素皮试(PPD)(-)。糖蛋白抗原(CA)19-9、CA50、CA125、癌胚抗原(CEA)及甲胎蛋白(AFP)均正常;自身免疫学指标阴性。胸腹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口服钡剂小肠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腹部B超:无明显异常。胃镜: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阴性。结肠镜:未见明显异常。胶囊内镜:空肠多发毛细血管扩张,并见小血管瘤样扩张病变。
【病例分析】
胃肠道血管扩张性病变是OGIB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对于各种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其命名及分类、分型尚未达成统一标准,病理、内镜及影像学表现亦有待进一步规范。内镜尤其是胶囊内镜对OGIB的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药物治疗方法几乎无效,沙力度胺(反应停)有望成为控制出血症状或从根本上逆转血管病变的理想药物。我们自2004年11月起对反应停治疗血管扩张性病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作了分期报告。最初报告了7例经胶囊内镜检查诊断为血管发育不良所致反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接受沙力度胺100mg/d疗程为4个月的治疗。与治疗前4个月相比,所有患者的贫血和便血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总评分由治疗前4个月的8.14分(5~12分)降低为治疗4个月后的1.71分(0~4分)(P《0.01);出血次数亦由治疗前4个月的4.6次(1~10次)减少到治疗4个月后的0.3次(0~1次)(P《0.05);血红蛋白含量显著提高,由治疗前4个月的61g/L(29~109g/L)提高至治疗4个月后的101g/L(70~130g/L)(P《0.01)。之后我们又对18例经胶囊内镜和(或)双气囊内镜检查诊断为血管发育不良或毛细血管扩张的反复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进行了后续报告(疗法和疗程同前)。结果显示,在与治疗前基线水平比较中发现,治疗后患者临床各种指标总评分明显下降(15.000±3.630对5.330±3.325,P《0.01)。在至少1年的随访期内(中位随访16.7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平均出血次数及输血量明显减少[(11.220±6.404)次对(1.000±1.237)次和(1422.220±1556.601)ml对(100.000±240.098)ml;P值均《0.01];同时,血红蛋白浓度也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950±1.656)g/ml对(9.533±2.278)g/ml,P《0.01]。至今我们已完成对52例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令人满意。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