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合并恙虫病病例
发布人:
q****4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8-05-26 15:10
关注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男,54岁,农民。
因"左下肢皮肤损伤9d、伴发热3d"于2013年6月5日入院。
现病史
2013年5月27日患者发现左小腿后外侧有大片红色皮肤损伤,触痛明显,未重视。3d后皮肤损伤范围扩大,当地诊所予穿心莲片、氨苄西林丙磺舒胶囊治疗4d,疗效不佳。6月2日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诊为"过敏性血管瘤",给予复方头孢克洛胶囊、夫西地酸乳膏治疗。当天下午出现寒颤、发热,体温高达39.8℃,伴明显头痛,肌内注射柴胡,次日凌晨体温降至37.6℃,发现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红色皮疹。数小时内体温再次升高。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无腹痛、腹泻,不伴大量出汗及肌肉关节酸痛。6月5日收住感染科。
查体
体格检查:体温38.6℃,急性热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睑结膜无充血,咽部充血,扁桃体无肿大,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可见肝脏、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左小腿后外侧见手掌大小红色皮肤损伤,其中央有一直径约4mm黑色焦痂。躯干、四肢、手背散在红色斑丘疹,直径2~5mm,压之褪色。面部、手掌、足底未见皮疹。入院第2天手掌、足底出现散在红色充血性皮疹。
嗜酸粒细胞计数0,PLT86×109/L;尿蛋白(+);C-反应蛋白13.4mg/L;IgG17.8g/L,IgE1.43×105IU/L;红细胞沉降率、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均正常;肝功能正常;HBsAg、抗-HBe、抗-HBc阳性,HBVDNA8.45×102拷贝/mL;腹部B型超声:肝实质回声欠均匀略粗,脾大、肋下约3cm;血培养2次均阴性;肥达反应无异常;外斐试验: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1:640;体温呈弛张热型
【诊治过程】
诊断结果
诊断为"恙虫病;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住院第3天给予多西环素100mg2次/d,口服,并加强保肝预防药物性肝损伤。治疗第1天,体温从39.6℃降至37.6℃,第2天体温降至正常。用药2d后,左小腿皮肤损伤明显缩小,颜色变淡,躯干、四肢无新皮疹出现。治疗6d后复查血常规:嗜酸粒细胞计数13.0×106/L,PLT146×109/L;尿蛋白、C-反应蛋白正常;IgG22.7g/L;IgE1.40×105IU/L;外斐试验: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1:160。B型超声示脾肋下约1.7cm。治疗10d皮肤损伤仅留有色素沉着,停服多西环素。观察2d无异常,痊愈出院。治疗前后皮肤损伤变化见图1。
【其他】
【既往病史】
患者病前4个月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病情平稳。
【讨论】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6~10月份发病率最高。临床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皮疹、焦痂或溃疡,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65%~98%的患者叮咬处形成特征性溃疡和焦痂,可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本例患者虽否认流行区生活史及野外作业史,但临床表现为突起高热、下肢焦痂、脾大,发热第2天出现充血性皮疹,外斐试验OXk凝集试验阳性,因此恙虫病诊断确定。恙虫病首发症状为高热,易于上呼吸道感染、伤寒和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相混。叮咬部位多较隐蔽,若查体不仔细,难以发现焦痂或溃疡,也易误诊。氯霉素用于治疗恙虫病历史较长,但近年多以多西环素取代。复发以同样药物再治疗仍有效。应该病延误治疗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并发呼吸困难或间质性肺炎、肾功能衰竭、伴意识改变的脑膜脑炎、心肌炎等,所以每年恙螨发生期,不论是否有野外活动接触草丛农作物史,一旦出现长时间高热不退,体表有溃疡、焦痂,应警惕恙虫病可能。本病尚无相关疫苗预防,改善环境卫生、消灭传染源及传播媒介,在疫区工作或露宿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被恙螨幼虫叮咬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