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其他
1
0
收藏
分享

十二指肠的少见病变三例

发布人:

d****t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3-11-13 17:00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59岁

【其他】


【病例资料】 例1,男,59岁,因上腹部不适3年,胃镜发现十二指肠息肉1d入院。镜下见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大弯侧不规则隆起,约1.5cm×1.5cm,表面见溃疡形成。内镜下见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大弯侧不规则隆起,约1.5cm×1.5cm,表面见溃疡形成EUS见十二指肠壁1~3层内不规则回声肿块,局部可见无回声及高回声结构,起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于内镜下行圈套电切术。内镜超声检查见十二指肠壁1~3层内不规则回声肿块,局部可见无回声及高回声结构病理示:肿瘤组织由纤维、血管及脂肪组织构成,免疫组化示SMA(++)、S-100(+)、CD34(+)、HMB45(-)、Ki-67(约2%),诊断为错构瘤。例2,女,50岁,因上腹痛5年,加重3个月入院。胃镜下于十二指肠球部降部移行处见隆起性病变,2枚融合状,肿物有透光感。内镜下见十二指肠球部降部移行处隆起性病变,肿物有透光感EUS见十二指肠壁第3层内混合回声肿物,无血流信号,形态不规则,囊肿可能性大。内镜超声检查见十二指肠壁第3层内混合回声肿物,无血流信号,形态不规则于内镜下分别圈套切除两头隆起处,中央部分予双极刀切开黏膜,可见中央囊腔。
【病理示】 :肿瘤由多量扩张的淋巴管组成,诊断为淋巴管瘤。例3,男,64岁,因体检行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黏膜下肿物5d入院。胃镜下于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半球形隆起,表面黏膜尚光滑,细绒毛状。内镜下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半球形隆起,表面黏膜尚光滑,细绒毛状。EUS检查见十二指肠壁第3层内稍低回声肿块,周围高回声,内部回声尚均匀,界限尚清晰,切面约9mm×6mm。内镜超声检查见十二指肠壁第3层内稍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尚均匀,界限尚清晰,切面约9mmx6mm。于内镜下行EMR术。病理示:肿瘤组织梭形,排列成梁状、岛状,细胞形态温和,核分裂像罕见,免疫组化示CK(+)、CgA(++)、Syn(+++)、CD56(+++)、Ki-67(约1%),诊断为神经内分泌肿瘤。
【讨论】 错构瘤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是胚胎时期形成的组织畸形或组织迷离引起瘤样组织增生,发展缓慢,恶变率不到1%,瘤体直径多在1cm以上。组织学上,错构瘤**肉表现为正常成熟的黏膜成分呈不规则生长,黏液细胞增生,腺窝呈囊性扩张,平滑肌纤维束从黏膜肌层向表层呈放射状分割正常腺体。十二指肠错构瘤患者常无不适症状,仅在胃镜检查中发现。淋巴管瘤也是一种先天性病变,是一些与淋巴系统不连通的淋巴组织起源的良性肿瘤,分为毛细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3种类型。淋巴管瘤常发生在颈部或肩部,发生在小肠的淋巴管瘤十分罕见,主要见于儿童,多发生于十二指肠。肉眼观察肿瘤多位于黏膜及黏膜下层,于黏膜表面隆起形成息肉状或蕈状肿物,切开后可见有乳状液溢出。镜下见淋巴管瘤多呈海绵状,有许多大而不规则的囊腔构成,有内皮细胞被覆,腔内充满淡红色淋巴液,其中有一些淋巴细胞。本病生长缓慢,可长期无症状,预后良好。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分化较好的弥散神经内分泌肿瘤,来源于胃肠道黏膜或黏膜下功能各不相同的内分泌细胞。原发于十二指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罕见,仅占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2%~3%。病变通常体积较小,直径平均1.2~1.5cm。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其次是消化道出血。病程进展缓慢,生存时问较长,5年生存率可达70%。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w******1 实名认证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