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2
0
收藏
分享

临床诊治急性成人血吸虫病例分享

m****0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7-01-04 21:05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46岁

【病案介绍】

主诉

王XX,男,46岁,
2011年11月4日因持续发热三天、乏力、咳嗽、黄疸、肝区疼痛,腹胀及腹泻、肝脏肿大且有压痛,小便色黄。初步诊断为急性黄疸性肝炎而入院。

查体

T:38.9℃,P:94次/分,R:21次/分,BP:120/82mmHg
;病人呈急性病容,巩膜黄染;肝大右肋下可触及,质地中等;腹软;脾肿大;全身表浅淋巴结多处肿大。

辅助检查

  血常规:红细胞:4.4*1012/L;血红蛋白:134g/L.;白细胞计数:13.3*109/L;中性杆状核粒细胞3%;中性分叶核粒细胞78.0%;嗜酸性粒细胞1.6%;嗜碱性粒细胞0%;淋巴细胞17.1%;单核细胞2.4%;血小板12*109/L;血沉:17mm/60分钟。  肝功能:ALT:1198u/L;AST:697u/L;ALT/AST:1.72;γ-GGTP:16u/L;AKP:134u/L;TP:73g/L;白蛋白:42g/L;球蛋白:74g/L;白/球比值:1.75;总胆红素:43.4μmol/L;直接胆红素:8.7μmol/L;间接胆红素:34.9μmol/L。  乙肝五项:HBsAg(-);抗一HBs(+);HBeAg(-);抗-HBe(-);抗一HBc(-)。丙肝抗体(-)。HAV-IgM)(-)。HEV-IGM(-)。  B超检查:肝脏左叶大小约7.1*9.7cm,肝右叶大小9.7*7.1cm,被膜光滑。胆囊大小正常,壁光滑,胆汁透声尚清晰。肝门静脉至主干延伸至肝内,出现条索状较强的光点或小光团者。脾厚约4.1cm。  胸片可见:两肺云雾状浸润性阴影。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①急性黄疸性肝炎;②肺炎。

诊治经过

保肝、消炎、利胆、对症治疗。 ①口服中药汤剂给予清热利湿,解毒退黄,用茵陈篙汤加减。药方:茵陈30克、山桅子12克、板蓝根15克、大黄6克、白背叶根15、茯苓15克、猪苓12克、泽泻12克、龙胆草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②保护肝脏,提高肝脏解毒能力: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维生素c3.0g+维生素B60.2g+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2U,一日一次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还原型谷光甘肽1.2g,一日一次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m+清开灵注射液40ml,一是两次一次静脉滴注。③卧床休息治疗。④饮食治疗,饮食宜清淡——热量供给每日2400千卡,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的60-70%,蛋白质供给占总热能的15%,优质蛋白占50%以上,如动物性蛋白质、豆制品等。脂肪摄入不加限制,因病人有厌油及食欲不振等症状,不会出现脂肪摄入过多的问题。保证维生素供给,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C,采用少量多餐。每日可4-6餐。治疗一周后,病人体温38.5℃,体温下降不明显,病人极度乏力。再次检查肝功能和血常规,肝功能有所恢复,ALT:436u/L;AST:123u/L;但球蛋白上升到:89g/L;总胆红素:36.1μmol/L;直接胆红素:7.4μmol/L;间接胆红素:27.6μmol/L。白细胞计数:10.9×109/L;嗜酸性粒细胞27.6%。B超检查肝、胆、脾未见缩小,肝门静脉至主干延伸至肝内出现的条索状光点或小光团加强。由于体温持续不退,再加上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到27.6%,球蛋白增加到:89g/L。组织全院医生会诊:疑为寄生虫感染,详细追查既往生活史,经调查得知,患者发病前个二月全家曾到洪湖地区旅游,因天气炎热王X到湖中游泳,事后全身还出现了痒疹。了解到这一生活史,医生考虑有患急性血吸虫病可能。因本地没有血吸虫病,实验室不配备其医学检验试剂,无法进一步确诊,于是转上级医院进行血吸虫病确诊。 在上级医院经直接涂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确诊为急性血吸虫病。应用吡喹酮120mg/kg治疗两个疗程后,体温恢复到正常,临床各种症状消失。病后七个月再次去上级医院复查,病原学检查转阴。

【其他】


【病例摘要】 血吸虫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南方各省市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病原体为日本血吸虫,人群有普遍易感性,人们常因生产和生活接触疫水而感染。血吸虫感染人的速度非常迅速,当人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时,尾蚴用吸盘吸附在皮肤上,依靠自身的酶促作用、头器伸缩的探查作用以及虫体全身肌肉运动的机械作用而协同完成钻穿宿主皮肤,在数分钟内即可侵入人体。现临床遇到一血吸虫病感染病例,现将其治疗过程分享给大家
【讨论】 血吸虫病介绍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分7个阶段,其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均可对人引起不同的损害,因此临床上因感染时期不同常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症状。当尾蚴侵入皮肤后,局部出现丘疹或荨麻疹,称尾蚴性皮炎。当雌虫开始大量产卵时,出现已发热为主的急性变态反应性症状。虫卵主要分布在汇管区附近,大量虫卵形成虫卵结节,临床出现B超显示的肝门静脉至主干延伸至肝内出现的条索状光点或小光团。日本血吸虫成虫多寄生于肠系膜下静脉和痔上静脉,使肠黏膜溃疡,而出现腹痛、腹泻、甚至便血。由于成虫的代谢产物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从而引起肝脾肿大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卵内毛蚴向宿主释放产生大量抗原,导致宿主抗体水平急剧升高,在抗原过剩的情况下,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血清样综合征,此时临床症状表现为:畏寒、发热、多汗、淋巴结及肝肿大、常伴有肝区压痛、肝肿大,左叶较右叶明显。 血吸虫病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多表现为干咳,偶可痰中带血,有气促、胸痛,x线检查可见点状、云雾状或雪花状浸润性阴影。重症病例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白细胞升高,而嗜酸性粒细胞不高的现象。(一)侵袭期患者可有咳嗽,胸痛,偶见痰中带血丝等。(二)急性期临床上常有如下特点:1.发热:为本期主要的症状,发热的高低,期限和热型视感染轻重而异。2.胃肠道症状:常呈痢疾样大便,可带血和粘液。3.肝脾肿大。4.肺部症状:咳嗽相当多见,可有胸痛,血痰等症状。(三)慢性期:多因急性期未曾发现,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多次少量重复感染等原因,逐渐发展成慢性,本期一般可持续10~20年,因其病程漫长,症状轻重可有很大差异。(四)晚期:病人极度消瘦,出现腹水,巨脾,腹壁静脉怒张等晚期严重症状。检查大便沉淀孵化试验沉孵法是目前最主要的诊断方法。肠镜检查及肠粘膜活组织检查:疑似血吸虫的而反复大便检查虫卵阴性者适用肠镜检查。血象: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血吸虫诊断 1.急性血吸虫病:须与败血症,疟疾,伤寒与副伤寒,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病毒感染,其它肠道疾病鉴别,主要根据籍贯,职业,流行季节,疫水接触史,高热,肝脏肿大伴压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大便孵化阳性为鉴别要点。2.慢性血吸虫病:须与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直肠癌等病鉴别,粪便孵化血吸虫毛蚴阳性可确诊,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有助于本病之诊断,肠镜检查及组织检查可有助于确诊,粪便常规检查,培养,X线钡剂灌肠,诊断性治疗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3.晚期血吸虫病:须与门脉性肝硬化及其它原因所致的肝硬化鉴别,血吸虫病肝硬化的门脉高压所引起的肝脾肿大,腹水(脾水),腹壁静脉怒张改变较为突出,肝细胞功能改变较轻,肝表面高低不平,门静脉性肝硬化表现为乏力,厌食,黄疸,血管痣,肝肿大显著甚至缩小,不易摸到表面结节,且有活动性肝功改变,如转氨酶增高等。4.异位血吸虫病:肺血吸虫病须与支气管炎,粟粒性肺结核,肺吸虫病鉴别,急性脑血吸虫病应与流行性乙型脑炎鉴别,慢性脑血吸虫病应与脑瘤及癫痫鉴别。此例为急性重型日本血吸虫病,导致初诊误诊的原因有四:一是在急性期主要表现为中毒症状,出现了白细胞计数升高,嗜酸性粒细胞不高,再加上肝功能出现了改变,掩盖了病情,导致初诊的误诊。二是梅河口市地处我国东北,为血吸虫病非疫区,临床医生在诊断时较少考虑急性血吸虫,医生对血吸虫病的相关医学知识掌握的较少,缺乏鉴别诊断能力。三是医生对病人既往史,生活史询问不详细,没有及时发现其接触史。 血吸虫病诊断依据 该病例符合我国血吸虫病诊断标准:一是有接触史,8月份在洪湖游泳,接触疫水后发生皮炎;二是有一定的潜伏期:经过两个月潜伏期出现了临床症状;三是有典型的体症:肝左叶明显肿大伴有压痛,同时脾增大。四是病源学(直接涂片法)查到虫卵和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验呈强阳性。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h****9 新手达人

有时候旅游居住史很重要,现在出国务工、旅游的很多,在南美洲、非洲感染上埃及血吸虫回国后被当成性病、膀胱癌的有不少。

陈勇 心血管内科医师

确实询问病史很重要,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