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诊治过程 其他
2
0
收藏
分享

流行性出血热病例会诊

豪******致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3-07-16 19:33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34岁

【病案介绍】

主诉

患者xx,男性,34岁。主因发热、尿化验异常3周于1998年4月22日入院。

现病史

患者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周身不适及腰疼,在北京某医院查体温39℃,诊断"上感",经"洁霉素"、"去痛片"、"清开灵"等药治疗3天体温未降,并出现视物模糊,眼科诊断"双眼中心脉络膜炎".此时,化验尿蛋白:5.0g/L,尿糖:0.5g/L,RBC:1~3/HP,颗粒管型:0.1/HP.外周血:WBC:9.4×109/L,中性粒细胞:84.7%,血小板:15×109/L(明显减少);血糖未查;Scr及BUN正常。给予"舒氨西林"抗感染,并经"**2.5mg"及"庆大霉素2万U"球后注射后3天视力逐渐好转,体温亦趋正常。此时出现鼻出血及黑便,大便潜血阳性,肾功能Scr达326μmol/L,BUN达22.8mmol/L,遂转来我院,以"急性肾功能不全,原因待查"收住我科。起病后无水肿、高血压、肉眼血尿及尿量减少,无皮疹及关节痛。

既往史

:既往健康,否认过敏体质。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

:T:37℃,P:84次/min,R:20次/min,BP:17.3/12kPa.无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腹正常,全身无浮肿。
:(1)Hb:140g/L,WBC:7.4×109/L,中性粒细胞:70.3%,嗜酸性粒细胞:176×109,血小板:183×109/L.(2)尿比重:1.005~1.010,尿蛋白及尿糖阴性,镜检:RBC阴性或6~10/HP,尿蛋白定量0.16g/24h;大便潜血阴性;(3)肾功能:Scr:230μmol/L,BUN:14mmol/L,CcR:23.9ml/min;血浆蛋白电泳正常,无高γ球蛋白血症。(4)B超检查:双肾增大。

【诊治过程】

诊断结果

: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竭

【其他】


【讨论与分析】
【卢方平医师】 :根据1992年"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型与治疗及诊断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31),Scr每日上升44~88μmol/L,即可诊断为急性肾衰竭(ARF)。该患者住院前Scr上升迅速,达到了此标准,而且住院时双肾体积仍大,故ARF诊断能成立。一般说来,肾性ARF是肾实质或肾血管疾病引起的。此患者无肾前性及肾后性的ARF的证据,应为肾性ARF.肾性ARF常由下列4类疾病引起:肾小管疾病(如急性肾小管坏死);肾间质疾病(如急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炎);肾血管疾病(如原发性小血管炎)。少见情况下还可见急性肾皮质坏死及急性肾**坏死,本病理可不考虑。肾小球及肾小管疾病所致ARF,临床常有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甚至肾病综合征表现,该病理与此不符。急性肾小管坏死均有明确病因,如肾缺血或毒素肾损害,本例无此病因亦不支持。所以,该患者的ARF很可能由急性间质性肾炎(AIN)引起。但属哪种AIN,又如何解释肾外表现,如脉络网膜炎及血小板减少。
:该患者化验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IgM型抗体阳性(ELISA)。入院以来体温一直正常,无出血,肾小球功能在明显恢复,Scr及BUN已基本正常,但是尿比重仍在1.010左右。肾穿刺顺利,无任何并发症。流行性出血热诊断已肯定,所以正如前次主任查访分析,患者肾损害与感染相关性AIN可能最大。
:流行性出血热是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由啮齿类动物传染给人类。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出血及肾损害三大病征。典型病历病理可分为五个阶段: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该患者无此典型经过,看来属轻型。流行性出血热可引起感染相关性AIN.现想请主任谈谈该肾病的治疗。
【谌贻璞医师】 :同意卢医师分析,该病理能诊断急性肾衰竭。因其病情较轻,也可成为急性肾功能不全。导致此ARF的基础疾病,也如上所述,以AIN可能性最大。该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如近端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导致肾性尿糖,远端肾小管功能受累,导致低比重尿,蛋白尿轻,也都符合AIN的表现。AIN又分3类:药物过敏性AIN,感染相关性AIN,特发性AIN.诊断特发性AIN需靠病理确定AIN后,再经全面检查,除外药物过敏、感染及全身系统疾病因素方可诊断。一般认为特发性AIN同前两种AIN一样,也为变态反应致病。综上所述,该病例病初有感染及用药史,无法首先考虑特发性AIN诊断。尽管病程中出现过眼色素膜炎,但正如前述,这并非特意性AIN特有,无鉴别诊断意义。眼色素膜炎很可能AIN一样,皆由机体变态反应引起。本病是否是具有药物过敏表现的非典型药物过敏性AIN?我们不能完全除外。我见过药物过敏性AIN伴随出现一过性轻度血小板减少者,推测也是变态反应引起,但是,像该患者这样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尚未见过。本病例具有感染发烧,血小板减少出血,急性肾小管及小球功能损害,是否也应流行性出血热可能?并尤其引起感染相关性AIN.所以,应给该患者化验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IgM型抗体。
:"流行性出血热"一名在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统一为"出血热肾综合征".北京市内很少见到此病,但近年散发病例已日渐增加,因此临床医师一定要对本病提高认识。不要以为本病传染源仅仅是鼠类,近年从猫、狗等啮齿类动物体内也检出了本病病毒,所以其传染源可能较广,现在城市家庭宠物越养越多,对此更应警惕。我个人认为,凡是发热后出现原因不明的急性肾衰竭,尤其伴有明显肾小管功能损害时(肾性尿糖及低比重尿),不管有无出血,均应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的有关化验检查。肾损害是本病重要病症之一,该患者临床经过较轻,可也发生了感染相关性AIN及明显的肾功能不全。流行性出血热肾损害的机制较复杂,重症病例的低血压、微血管的病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都能造成肾损害,但是变态反应致病更占有重要地位。一般而言,.流行性出血热感染被控制后,随全身病情好转,肾脏病变也能逐渐恢复。肾小球功能(如Scr及BUN)常恢复在先,而肾小管功能(如尿浓缩试验)恢复较慢,该患者现在Scr及BUN已基本正常,而尿比重仍在1.010,也与此相符,今后仍应定期做肾功能检查,当然,重症病例也可能残留肾功能损害而不能完全恢复。流行性出血热引起的相关性AIN病情恢复较慢时,能否在感染控制后给予类固醇激素,或激素加细胞毒药物治疗,文献中似未明确。我曾给一例病情恢复很慢的EB病毒感染相关性AIN病人,于感染消退后应用了较长时间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所以,该考虑很值得今后深入研究。
【邹万忠医师(北京医科大学病理学系)】 :光镜检查肾小球无明显病变,偶有系膜细胞轻度阶段增生。肾小管多灶性萎缩及再生,肾间质高度水肿,灶状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以皮髓质交界处最明显。小动脉无明显病变。免疫荧光检查IgG(±)、IgA、IgM、C3及FRA均阴性。电镜检查肾小球正常,肾间质及小管病变与光镜所见相符。结合临床该病病理诊断为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流行性出血热引起。肾间质病变几乎都要累积肾小管,故"急性间质性肾炎"又称为"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如果将感染相关性AIN病理表现与药物过敏性AIN做一比较,据我们经验,前者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常较轻,嗜酸细胞浸润少见,而肾小管病变却较重,该病例与此符合。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z****n 实名认证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我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我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在俄罗斯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学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我国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

y****3 新手达人

不错,加分鼓励,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