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其他
1
0
收藏
分享

神经系统疾病的误诊误治分析

1******4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3-07-24 17:01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男,32岁

【其他】


【一、医师缺乏基础知识,基本功不过关】
【例1】 。患者男性,32岁。因车祸头部外伤,短暂意识丧失。清醒后发现肢体活动障碍而就医。医师看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即转到小医院。后因患者病情加重,四肢瘫痪、呼吸困难,遂转到另一家专科医院?行颈部MRI证实为高位颈髓挫伤。经抢救后病人脱离生命危险,但遗留有四肢不全瘫痪。本例教训:外伤后发生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损伤部位可能在脑部,也可能在高位颈髓。如果患者颅神经未发现异常,则应考虑到高位颈髓病变,应尽快安排必要的检查(包括颈部MRI或X线检查),并给予积极、妥善的处理和治疗。因为高位颈髓紧*延髓(生命中枢),损伤或水肿一旦累及延髓,病人就会出现呼吸困难乃至生命危险。此例患者的经治医师在患者外伤后发生四肢瘫痪时,只想到了脑部病变的可能,并作了头颅CT扫描。当头颅CT扫描未发现异常时,便放心地将病人转到其他医院,却并未想到该例患者的病变应该定位于高位颈髓。如果继续延误下去的话,患者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男性?56岁,因头痛1周伴恶心、呕吐就诊。医师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给氟桂利嗪(西比灵)、复方羊角颗粒等药物治疗无效。患者头痛日渐加重,并出现嗜睡,自行转院。查体:患者呈嗜睡状,脑膜**征阳性。腰穿血性脑脊液。医师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后痊愈。本例教训:对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的患者,查体时必须要检查有无脑膜**征。因为此类患者最主要的鉴别诊断应考虑到脑膜炎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此例患者的第一位经治医师只考虑到一般的所谓"血管神经性头痛",查体时忽略了对脑膜**征的检查,更谈不上安排进一步辅助检查(如腰穿、头颅CT等)的问题了。由此导致了延误诊断和治疗。
。男性患者48岁,发现高血压1年,服用降血压药(某种β受体阻滞剂)治疗。患者常感胸闷气短,某日突然晕厥。查体示"血压不高",心律34次/分。血气分析:血氧分压46mmHg.暂停服降血压药。心脏科医师建议安装起搏器,并建议在神经内科就诊。患者在神经科检查,除血压150/95mmHg外,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医师改用其他类型降血压药,以后未再出现心慌、胸闷,心律74次/分,复查血氧分压85mmHg.患者至今正常工作。本例教训: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一类药物进行治疗时(不仅只是降压治疗),应考虑到其减缓心律的不良反应。用药后应观察患者的心律变化,尤其遇到个别敏感患者时,应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停药,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例2】 。患者女性,61岁。因左侧肢体无力1个月而就医。头颅CT扫描示右中脑大脑脚部位异常低密度影。当地医院诊为脑梗死,治疗5个月后不见效,病情有所加重转来北京就医。经多名医师诊治,仍诊断为脑梗死。后经专家门诊阅片发现右中脑大脑脚部位异常低密度影,但同时右大脑脚部位较左侧大、右基底池受压。考虑右中脑大脑脚部位占位性病变可能性大,行MRI加强扫描,结果证实为该部位肿瘤。经放射治疗后病情好转,至今仍生存。本例教训:医师在诊断时忽略了如下几个问题:(1)中脑大脑脚部位不是脑梗死的好发部位。(2)如果是脑梗死的话,发病已经5个月,症状不该持续恶化。(3)如果是脑梗死的话,发病已经5个月,头颅CT扫描不该有占位效应。
。男性,52岁,因心肌梗死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死于脑出血。患者既往经常鼻衄、齿龈出血,并多次到耳鼻喉科及口腔科就诊。本例教训:溶栓治疗前医师未问及出血史,错将溶栓治疗的禁忌者当成了溶栓治疗的对象,导致了病人的死亡。
。男性患者38岁,自小有癫大发作,服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治疗。因癫发作频繁、头晕、走路不稳、经常摔跤而入院治疗。入院后医师增加卡马西平剂量,症状仍不见缓解,3周后出院。出院诊断:①癫、②前庭神经元炎。出院后癫发作及摔跤更加频繁,再次到门诊就诊。专家门诊查体发现:双眼水平眼震颤,走路不稳,指鼻、轮替试验、跟膝胫试验等共济试验均阳性。双下肢可见多处摔伤后的皮下瘀斑。急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血浓度,结果卡马西平血浓度明显高出治疗量范围。立即给予补液、利尿,调整抗癫药。1周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2周后症状缓解,继续调整抗癫药。随访1年,患者癫控制理想,未再发生走路不稳、摔跤等现象。
【二、询问病史不仔细、查体不认真】
【三、不能耐心听取病人及家属的叙述】 患者为女性,70岁,因脑血管病后遗症合并呼吸道感染、发热就诊。既往明显青霉素过敏史。家属曾向医师说明患者有严重青霉素过敏史不能做青霉素皮试。医师没有认真听家属的叙述。医师想:"用青霉素做皮试还用你说?"结果在青霉素皮试后,患者死于过敏性休克。本例教训:医师在接诊时应耐心听取病人及家属的叙述,尽管有时这种叙述会有些"嗦",但也要耐心听取和善于引导。
【四、观察病情不仔细】 一女性34岁,妊娠后期、胎死宫内。药物引产后孕妇呈植物人。患者于妊娠7个月时发现胎死宫中,前往某医院妇产科,口服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用药后患者**少量出血、腹痛,家属曾告诉值班医师,但医师未采取措施。患者腹痛加剧,家属再次叫值班医师,仍未进行处理,并回答:"生孩子都会肚子疼的。"2小时后患者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大汗。医师赶到时患者已昏迷,血压已测不到,腹部膨隆。急行剖腹手术,发现腹腔内大量出血,子宫破裂。经大量输血和升压药物治疗,患者生存。但历时1年不能认亲人、饮食*鼻饲管,呈植物状态。头颅CT扫描示明显脑萎缩伴多处大片软化灶--缺氧性脑病后遗症。本例教训:经治医师麻痹大意,用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包括抢救措施。而本例患者用药后出现强烈宫缩、出血,此时若能及时给予相应处理,病情应能得到控制。但是值班医师未能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甚至在家属多次找到值班医师反应病情变化时,仍未能及时到位。以至发生子宫破裂、失血性休克,导致严重的缺氧性脑病发生。(未完待续)
【五、没有根据实验室监测及时采取措施】 例男性患者58岁,因冠状动脉狭窄行介入治疗后给予抗凝治疗(进口华法林)。用药中监测INR?有2次超过指标但医师未减药,患者死于脑出血。本例教训:在应用抗凝剂尤其是肝素、香豆素类(如华法林)治疗时,一定要严密监测凝血指标,以免发生出血的不良反应。本例的经治医师虽然进行了监测,但未能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用药,无异于不监测。
【六。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不了解或未引起重视】
【本例教训】 :抗癫药物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应用过量时,会发生前庭、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二者合用时更易发生。而且抗癫药物过量时,癫不仅不能得到控制,反而会加重。本例的经治医师未能想到上述不良反应,也未给病人进行血药浓度检测,同时还给患者增加抗癫药物剂量,致使症状加重。
【七、责任心不强、**】
【例如1】 女患者,70岁,因多发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收入院。治疗过程中护士错将同病室另一患者的青霉素输到该患者身上。该患者虽未发生过敏反应,但这一事实被家属发现,引起一场很大的医疗**。除前述七种情况外,临床上还可见到开错药物种类或剂量、将病人锁在高压氧舱内、手术切错器官、将纱布或器械遗留在体内等。此类事件的发生均是不能允许的。医师的工作是神圣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人的生命,同时医师的工作也是高风险的。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一职业,就应该对病人充满爱心,对病人多些人文关怀。我们应以极大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对待病人。尽量避免出现误诊、误治的现象。
【编后】 "疾病误诊误治原因分析"一文至此已全部刊出。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龙洁教授用10个案例从七个方面向我们敲响警钟--面对患者、面对生命,不容我们有半点疏忽大意和懈怠。在大众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对高质量健康和保健需求日益增加的今天,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更应该规范行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和法律知识水平,尽心尽力救治患者。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开******医 金钻晋级

咋都是重复发帖,我早就看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