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案介绍 其他
1
0
收藏
分享

2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病例讨论

w****0其他医务者

更新时间:2013-07-22 11:00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13岁4个月

【病案介绍】

主诉

【病历摘要】 病例1
【家族史】 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入院体检】 形体消瘦,驼背耸肩,桶状胸,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底闻及较多湿性啰音及喘鸣音,杵状指可疑,其他查体未见异常。
形体消瘦,胸廓扁平,不对称,右侧明显低于左侧,双侧肋缘外翻,以右侧第5~6肋间锁骨中线内侧2cm外凹陷明显,双肺可闻及广泛喘鸣音和中等量湿性啰音,无杵状指。
【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报告】 :镜下见细小支气管及小片肺泡组织,支气管上皮破坏,管壁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少量泡沫状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淋巴滤泡形成,周围肺泡壁有少许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肺泡壁组织增生不明显,偶见局部纤维化并突入肺泡腔,上皮细胞无明显增生,符合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
【病例2】
【讨论】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一种窦-肺疾病,常并发或有慢性鼻窦炎历史,以双肺弥漫性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亚洲人,在1969年首先由日本Yamanaka医师报告,随后韩国和中国等亚洲地区有陆续报告。少数病例发生于亚洲以外的国家,如美国和欧洲等,但大多数是亚洲**。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疾病的种族倾向暗示了基因易感性,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和感染因素也相关。一般为亚急性发病,可分为三个临床阶段:第一阶段出现支气管痉挛及低氧血症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咳嗽、劳累性呼吸困难,喘息;第二阶段除支气管痉挛和低氧血症外,肺部感染明显,有发热、咳黄痰;第三阶段显示邻近的终末端支气管扩张,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明显,肺部感染加重;可出现右心衰竭、大量脓痰、呼吸困难。查体双肺可闻及粗湿啰音和喘鸣音,杵状指少见。
【诊断标准】 日本有关DPB的诊断标准几经修订,1998年制定的最新诊断标准如下:必要条件:(1)持续性咳嗽、咳痰、活动性呼吸困难;(2)合并有慢性副鼻窦炎或有既往史;(3)胸部X线/CT或HRCT:两肺弥漫性分布的边界模糊的小结节影,为细支气管中心性或小叶中心性。参考条件:(1)胸部间断性湿啰音;(2)FEV1%

现病史

【病历摘要】 病例1
【家族史】 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入院体检】 形体消瘦,驼背耸肩,桶状胸,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底闻及较多湿性啰音及喘鸣音,杵状指可疑,其他查体未见异常。
形体消瘦,胸廓扁平,不对称,右侧明显低于左侧,双侧肋缘外翻,以右侧第5~6肋间锁骨中线内侧2cm外凹陷明显,双肺可闻及广泛喘鸣音和中等量湿性啰音,无杵状指。
【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报告】 :镜下见细小支气管及小片肺泡组织,支气管上皮破坏,管壁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少量泡沫状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淋巴滤泡形成,周围肺泡壁有少许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肺泡壁组织增生不明显,偶见局部纤维化并突入肺泡腔,上皮细胞无明显增生,符合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
【病例2】
【讨论】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一种窦-肺疾病,常并发或有慢性鼻窦炎历史,以双肺弥漫性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亚洲人,在1969年首先由日本Yamanaka医师报告,随后韩国和中国等亚洲地区有陆续报告。少数病例发生于亚洲以外的国家,如美国和欧洲等,但大多数是亚洲**。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疾病的种族倾向暗示了基因易感性,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和感染因素也相关。一般为亚急性发病,可分为三个临床阶段:第一阶段出现支气管痉挛及低氧血症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咳嗽、劳累性呼吸困难,喘息;第二阶段除支气管痉挛和低氧血症外,肺部感染明显,有发热、咳黄痰;第三阶段显示邻近的终末端支气管扩张,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明显,肺部感染加重;可出现右心衰竭、大量脓痰、呼吸困难。查体双肺可闻及粗湿啰音和喘鸣音,杵状指少见。
【诊断标准】 日本有关DPB的诊断标准几经修订,1998年制定的最新诊断标准如下:必要条件:(1)持续性咳嗽、咳痰、活动性呼吸困难;(2)合并有慢性副鼻窦炎或有既往史;(3)胸部X线/CT或HRCT:两肺弥漫性分布的边界模糊的小结节影,为细支气管中心性或小叶中心性。参考条件:(1)胸部间断性湿啰音;(2)FEV1%

既往史

【病历摘要】 病例1
【家族史】 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入院体检】 形体消瘦,驼背耸肩,桶状胸,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底闻及较多湿性啰音及喘鸣音,杵状指可疑,其他查体未见异常。
形体消瘦,胸廓扁平,不对称,右侧明显低于左侧,双侧肋缘外翻,以右侧第5~6肋间锁骨中线内侧2cm外凹陷明显,双肺可闻及广泛喘鸣音和中等量湿性啰音,无杵状指。
【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报告】 :镜下见细小支气管及小片肺泡组织,支气管上皮破坏,管壁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少量泡沫状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淋巴滤泡形成,周围肺泡壁有少许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肺泡壁组织增生不明显,偶见局部纤维化并突入肺泡腔,上皮细胞无明显增生,符合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
【病例2】
【讨论】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一种窦-肺疾病,常并发或有慢性鼻窦炎历史,以双肺弥漫性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亚洲人,在1969年首先由日本Yamanaka医师报告,随后韩国和中国等亚洲地区有陆续报告。少数病例发生于亚洲以外的国家,如美国和欧洲等,但大多数是亚洲**。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疾病的种族倾向暗示了基因易感性,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和感染因素也相关。一般为亚急性发病,可分为三个临床阶段:第一阶段出现支气管痉挛及低氧血症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咳嗽、劳累性呼吸困难,喘息;第二阶段除支气管痉挛和低氧血症外,肺部感染明显,有发热、咳黄痰;第三阶段显示邻近的终末端支气管扩张,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明显,肺部感染加重;可出现右心衰竭、大量脓痰、呼吸困难。查体双肺可闻及粗湿啰音和喘鸣音,杵状指少见。
【诊断标准】 日本有关DPB的诊断标准几经修订,1998年制定的最新诊断标准如下:必要条件:(1)持续性咳嗽、咳痰、活动性呼吸困难;(2)合并有慢性副鼻窦炎或有既往史;(3)胸部X线/CT或HRCT:两肺弥漫性分布的边界模糊的小结节影,为细支气管中心性或小叶中心性。参考条件:(1)胸部间断性湿啰音;(2)FEV1%

查体

【病历摘要】 病例1
【家族史】 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入院体检】 形体消瘦,驼背耸肩,桶状胸,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底闻及较多湿性啰音及喘鸣音,杵状指可疑,其他查体未见异常。
形体消瘦,胸廓扁平,不对称,右侧明显低于左侧,双侧肋缘外翻,以右侧第5~6肋间锁骨中线内侧2cm外凹陷明显,双肺可闻及广泛喘鸣音和中等量湿性啰音,无杵状指。
【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报告】 :镜下见细小支气管及小片肺泡组织,支气管上皮破坏,管壁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少量泡沫状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淋巴滤泡形成,周围肺泡壁有少许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肺泡壁组织增生不明显,偶见局部纤维化并突入肺泡腔,上皮细胞无明显增生,符合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
【病例2】
【讨论】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一种窦-肺疾病,常并发或有慢性鼻窦炎历史,以双肺弥漫性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亚洲人,在1969年首先由日本Yamanaka医师报告,随后韩国和中国等亚洲地区有陆续报告。少数病例发生于亚洲以外的国家,如美国和欧洲等,但大多数是亚洲**。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疾病的种族倾向暗示了基因易感性,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和感染因素也相关。一般为亚急性发病,可分为三个临床阶段:第一阶段出现支气管痉挛及低氧血症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咳嗽、劳累性呼吸困难,喘息;第二阶段除支气管痉挛和低氧血症外,肺部感染明显,有发热、咳黄痰;第三阶段显示邻近的终末端支气管扩张,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明显,肺部感染加重;可出现右心衰竭、大量脓痰、呼吸困难。查体双肺可闻及粗湿啰音和喘鸣音,杵状指少见。
【诊断标准】 日本有关DPB的诊断标准几经修订,1998年制定的最新诊断标准如下:必要条件:(1)持续性咳嗽、咳痰、活动性呼吸困难;(2)合并有慢性副鼻窦炎或有既往史;(3)胸部X线/CT或HRCT:两肺弥漫性分布的边界模糊的小结节影,为细支气管中心性或小叶中心性。参考条件:(1)胸部间断性湿啰音;(2)FEV1%

【其他】


【病历摘要】 病例1
【家族史】 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入院体检】 形体消瘦,驼背耸肩,桶状胸,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底闻及较多湿性啰音及喘鸣音,杵状指可疑,其他查体未见异常。
形体消瘦,胸廓扁平,不对称,右侧明显低于左侧,双侧肋缘外翻,以右侧第5~6肋间锁骨中线内侧2cm外凹陷明显,双肺可闻及广泛喘鸣音和中等量湿性啰音,无杵状指。
【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报告】 :镜下见细小支气管及小片肺泡组织,支气管上皮破坏,管壁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少量泡沫状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淋巴滤泡形成,周围肺泡壁有少许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肺泡壁组织增生不明显,偶见局部纤维化并突入肺泡腔,上皮细胞无明显增生,符合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改变。
【病例2】
【讨论】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一种窦-肺疾病,常并发或有慢性鼻窦炎历史,以双肺弥漫性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亚洲人,在1969年首先由日本Yamanaka医师报告,随后韩国和中国等亚洲地区有陆续报告。少数病例发生于亚洲以外的国家,如美国和欧洲等,但大多数是亚洲**。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疾病的种族倾向暗示了基因易感性,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和感染因素也相关。一般为亚急性发病,可分为三个临床阶段:第一阶段出现支气管痉挛及低氧血症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咳嗽、劳累性呼吸困难,喘息;第二阶段除支气管痉挛和低氧血症外,肺部感染明显,有发热、咳黄痰;第三阶段显示邻近的终末端支气管扩张,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明显,肺部感染加重;可出现右心衰竭、大量脓痰、呼吸困难。查体双肺可闻及粗湿啰音和喘鸣音,杵状指少见。
【诊断标准】 日本有关DPB的诊断标准几经修订,1998年制定的最新诊断标准如下:必要条件:(1)持续性咳嗽、咳痰、活动性呼吸困难;(2)合并有慢性副鼻窦炎或有既往史;(3)胸部X线/CT或HRCT:两肺弥漫性分布的边界模糊的小结节影,为细支气管中心性或小叶中心性。参考条件:(1)胸部间断性湿啰音;(2)FEV1%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部评论

发表
有******鸣 新手达人

现在咳嗽变异型哮喘也比较常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