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联合治疗效果好
发布人:
李海涛内科-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更新时间:2024-08-13 14:36
关注
病例摘要
【基本信息】女,67岁,农民
【发病原因】病因不明
【临床诊断】慢性心力衰竭
【治疗方案】予以米力农抗心衰、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减轻心脏耗氧、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改善循环、螺内酯片+呋塞米片利尿等对症治疗
【治疗结果】病情好转
【病案重点】慢性心力衰竭
【病案介绍】
主诉
胸闷、气促1年,加重1个月
现病史
患者入院前1年开始出现胸闷,表现为阵发性心前区憋闷感,伴气促,为活动后有气促,休息后症状可改善,无咳嗽、咳痰,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未予重视及诊治。1月前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发作,但程度较前明显加重,稍活动即感气促不适,两颧潮红,五心烦热,于是在当地医院就诊,予以氨茶碱、头孢唑肟等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为求进一步诊治收治我院。
既往史
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史。
辅助检查
心电图结果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脑钠肽结果明显升高,达3675.70ng/L,心肌酶谱及超敏-肌钙蛋白I、心肌酶正常。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D二聚体、凝血功能、电解质及CRP大致正常。胸片结果示:1、考虑右肺及左肺上叶陈旧性病灶;2、心影增大。心脏彩超结果回报示室壁运动不协调;左室大;心功能差(左房:33mm,左室:66/57mm,右房:26*47mm,右室:26mm,EF:29%)。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回报示: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心影增大。未见冠脉狭窄,考虑引起心衰的原发病为扩张型心肌病。
【诊治过程】
初步诊断
慢性心力衰竭
诊断依据
依据患者系老年女性,病史1年,表现为阵发性心前区憋闷感,伴气促,稍活动即感气促不适,两颧潮红,五心烦热,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1.心肌梗死:有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有心电图、心肌酶的改变,该患者心肌酶结果正常,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不支持心肌梗死的诊断。
2.主动脉夹层:胸痛常呈现撕裂样,迅速达到高峰,并且向背部,腹部,腰部和下肢放射,双侧上肢血压和脉搏可以有明显差别,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偏瘫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表现,可以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以及血清酶学改变,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等有助于诊断,但患者心脏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不支持主动脉夹层诊断。
诊治经过
入院后予以米力农抗心衰、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减轻心脏耗氧、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改善循环、螺内酯片+呋塞米片利尿、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脂、氯沙坦钾片降压及改善心室重构,中药内服以“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及支持治疗。经过中药联合西药综合治疗后,患者胸闷、气促、两颧潮红,五心烦热缓解,日常活动不受限制,复查脑钠肽,结果回报示682.23ng/L,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诊断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
【分析总结】
患者在入院前有反复的胸闷、气促病史1年,虽然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但是并没有明确胸闷、气促的原因。此次再发胸闷、气促,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入我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经过中西医联合治疗后,患者胸闷、气促、两颧潮红,五心烦热缓解,病情好转出院。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液潴留。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治疗心衰的目标不仅要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要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延缓和防止心肌重构的发展,降低心衰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扩张型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同时患者可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这个患者就是存在左心室扩大,同时有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入院后完善心脏彩超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同时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之后,患者胸闷气促缓解,病情好转出院。从这个患者的就医经历来说,前期仍有疾病拖延的情况存在,所以当我们出现这个患者这种情况时,一定不要抱有拖一下疾病可能自己会好的侥幸心理。
病例来源:爱爱医
版权声明:站所注明来源为"爱爱医"的文章,版权归作者与本站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本站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zlzs@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全部评论